抗诉书的送达范围及签收人:公民受送达时本人或成年家属签收,法人交由法定代表人或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其他组织交由主要负责人或负责收件的人签收,有诉讼代理人的交由代理人签收,已指定代收人的由代收人签收。刑事抗诉书是检察机关对错误判决提出的文书,可由本人或代理人签收。抗诉书是纠正错误判决的重要工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应遵守法律。
法律分析
抗诉书送达范围都有谁?
在一般情况下,受送达人是公民的,由该公民直接签收。该公民不在时可交由与其同住的成年家属签收。但是,在离婚案件中,本人不在,如果家中没有其他成年家属,只有对方当事人的,不宜采用由对方当事人签收的方法,因为双方有利害关系;受送达人是法人的交由其法定代表人或者该法人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受送达人是其他组织的交由其主要负责人或者该组织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受送达人有诉讼代理人的,可以交由其签收;受送达人已向人民指定代收人的,由代收人签收。
刑事抗诉书,是指人民对人民确有错误的刑事判决或裁定依法提出抗诉时,所制作的文书。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一条、第二百零五条第三款,以及人民实施刑事诉讼法规则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认为本级人民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时,在法定时限内,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提出抗诉。这通常被称为第二审程序的控诉。
最高人民对各级人民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对下级人民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提出抗诉。这通常被称为审判监督程序抗诉。不论是按哪种程序提出抗诉,都必须制作抗诉书,送达人民。制作刑事抗诉书,是引起人民第二审或再审的法定程序之一。控诉提出后,人民就要根据抗诉书,对全案进行审查,依法作出判决或裁定。因此,抗诉书是检察机关行使审判监督职权的重要工具,对于纠正人民确有错误的判决和裁定,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来说,抗诉书送达时应由本人签收,也可以由代理人签收。我国审判的案件实行二审终审制,如果对一审判决结果存在异议也是可以提出抗辩的,但是总之不管是谁,都不应该触犯法律的底线,法律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大家在平日生活中更要注意遵守法律。
结语
抗诉书的送达范围是根据不同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抗诉书应由本人签收,也可以由代理人签收。在离婚案件中,如果本人不在且家中没有其他成年家属,不宜由对方当事人签收。对于受送达人是公民的情况,可以由该公民直接签收或交由与其同住的成年家属签收。对于受送达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情况,应交由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如果受送达人有诉讼代理人或已指定代收人,则可以由代理人或代收人签收。抗诉书的制作和送达对于纠正判决错误、保障法律正确实施起着重要作用。无论何时何地,大家都应遵守法律,因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组织法(2018修订):第二章 人民的设置和职权 第二十三条 中级人民审理下列案件:
(一)法律规定由其管辖的第一审案件;
(二)基层请审理的第一审案件;
(三)上级人民指定管辖的第一审案件;
(四)对基层人民判决和裁定的上诉、抗诉案件;
(五)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起的再审案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组织法(2018修订):第二章 人民的设置和职权 第二十一条 高级人民审理下列案件:
(一)法律规定由其管辖的第一审案件;
(二)下级请审理的第一审案件;
(三)最高人民指定管辖的第一审案件;
(四)对中级人民判决和裁定的上诉、抗诉案件;
(五)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起的再审案件;
(六)中级请复核的死刑案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七章 审理和判决 第四节 第二审程序 第八十 人民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批准,高级人民审理上诉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