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在自诉案件中具有上诉权,可向提出抗诉。在公诉案件中,被害人类似于证人,无上诉权。刑事案件判决书会送达被害人,如不服可请求提出抗诉。起诉小三不出庭,可缺席开庭,起诉权由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刑事案件起诉主要由提起公诉,轻微案件可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提起自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可由被害人、法人单位或提起。
法律分析
在自诉案件中,被害人具有上诉权。而在公诉案件中,被害人则没有上诉权。在这种情况下,被害人需要向提出请求,由向提起抗诉。在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后,需要在五天内作出答复。自诉案件中,被害人的家属也有权提起上诉,并居于原告的诉讼地位。而在公诉案件中,被害人的地位则类似于证人。
一、刑事案件会不会发给受害人判决书?
对于刑事公诉案件,出具判决书后会给受害人。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并同时送达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第一审的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后五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提出抗诉。
二、起诉小三不出庭怎么办
起诉小三她不出庭,日期到期后视为送达,可以缺席开庭。
起诉是依法向提出诉讼,请求对特定案件进行审判的行为。刑事案件的起诉,在于请求通过审判对被告人定罪判刑;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在于请求通过审判追究被告人的经济赔偿责任。起诉必须是有起诉权的公民或法人依法向有管辖权的进行。在中国,刑事案件的起诉,主要是指人民提起公诉,只有对告诉才处理和其他不需要进行侦查的轻微刑事案件,才由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提起自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可以是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可以是人民和受侵害的法人单位。
拓展延伸
刑事案件胜诉被害人能否提起上诉?
被害人能提起上诉。《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规定,被告人、自诉人和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第二百二十九条规定,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第一审的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后五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提出抗诉。人民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后五日以内,应当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并且答复请求人。
结语
在刑事案件中,被害人具有上诉权。在公诉案件中,被害人则没有上诉权。被害人需要向提出请求,由向提起抗诉。在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后,需要在五天内作出答复。自诉案件中,被害人的家属也有权提起上诉,并居于原告的诉讼地位。而在公诉案件中,被害人的地位则类似于证人。刑事案件中,会发出判决书并送达当事人及提起公诉的人民。对于起诉小三不出庭的情况,可以缺席开庭,但当事人仍需出庭。起诉是依法向提出诉讼,请求对特定案件进行审判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犯罪嫌疑人自愿如实供述涉嫌犯罪的事实,有重大立功或者案件涉及国家重大利益的,经最高人民核准,机关可以撤销案件,人民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也可以对涉嫌数罪中的一项或者多项不起诉。根据前款规定不起诉或者撤销案件的,人民、机关应当及时对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及其孳息作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