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后伤残鉴定时效期为一年,工伤认定有时间,劳动能力鉴定无时间。工伤认定部门不受理可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工伤认定可以委托律师处理,但伤残鉴定需要本人参与。
法律分析
一、工伤后伤残鉴定时效期是多长时间
工伤后伤残鉴定时效期是一年。
工伤认定有1年的时间,劳动能力鉴定(伤残等级鉴定)没有时间,一般在伤情稳定后可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单位不给工伤认定的相关资料,可以去劳动保障部门投诉单位。工伤鉴定是在申请工伤鉴定的职工被认定为工伤的基础上,在其医疗终结或医疗期满之后,由设区的市以上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对其工伤有关事宜进行鉴定的行为。工伤鉴定的范围包括:劳动能力鉴定,停工留薪期鉴定确认,护理等级鉴定,伤残辅助器具配置鉴定等。
二、工伤认定部门不受理怎么办
工伤认定部门不受理的,可以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直接向人民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提起行政诉讼:
(一)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的决定不服的;
(二)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
(三)用人单位对经办机构确定的单位缴费费率不服的。
三、工伤认定能委托律师吗
工伤认定不需要委托律师处理,但可以委托。工伤认定一般来说流程较为简单,不过法律并没有禁止工伤认定委托律师办理,因此可以委托律师。不过伤残鉴定还是需要本人过去才能鉴定的。
拓展延伸
工伤后伤残鉴定的时效期限如何影响赔偿申请?
工伤后伤残鉴定的时效期限是指在发生工伤后,进行伤残鉴定的时间。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工伤后伤残鉴定时效期一般为一年,即自工伤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完成鉴定手续。这一时效期限对于工伤赔偿申请具有重要影响。若超过时效期限未进行伤残鉴定,将可能影响工伤赔偿的申请和受理。因此,对于工伤受害者来说,及时了解和遵守工伤后伤残鉴定的时效期限非常重要。在时效期限内,应尽快联系相关部门进行鉴定手续,以确保自身权益的保障和合法权益的争取。
结语
工伤后伤残鉴定时效期一般为一年,即自工伤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完成鉴定手续。超过时效期限将可能影响工伤赔偿的申请和受理。工伤认定部门不受理时,可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应在六个月内提出。工伤认定不需要委托律师处理,但可以委托。工伤受害者应及时了解和遵守工伤后伤残鉴定的时效期限,以维护自身权益和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章 工 伤 保 险 第四十二条 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第三人不支付工伤医疗费用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四章 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 第四十五条 职业病诊断标准和职业病诊断、鉴定办法由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职业病伤残等级的鉴定办法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五章 工伤保险待遇 第三十二条 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所需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