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英歌舞的起源和来历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3-18 02:17:35
文档

英歌舞的起源和来历

1、“英歌”又称“因歌”、“秧歌”、“莺歌”,广泛流传于潮汕各地,尤其在潮阳、普宁等地,更是盛行,英歌舞在流传的过程得到不断的创新发展。2、英歌主要在春节和元宵期间活动,遇有盛大庆典或其他喜庆节日也必参加。英歌表演的是梁山泊众英雄乔装打扮攻打大名府,营救卢俊义的故事,但表现手法富于写意性,既不叙述故事情节也不表现人物,更多的是渲染战斗情景和热烈气氛,塑造英雄群体的形象,通过人物造型、服饰道具、形体动态、音响节奏等艺术处理从整体上体现出男性粗犷雄浑的阳刚之美。
推荐度:
导读1、“英歌”又称“因歌”、“秧歌”、“莺歌”,广泛流传于潮汕各地,尤其在潮阳、普宁等地,更是盛行,英歌舞在流传的过程得到不断的创新发展。2、英歌主要在春节和元宵期间活动,遇有盛大庆典或其他喜庆节日也必参加。英歌表演的是梁山泊众英雄乔装打扮攻打大名府,营救卢俊义的故事,但表现手法富于写意性,既不叙述故事情节也不表现人物,更多的是渲染战斗情景和热烈气氛,塑造英雄群体的形象,通过人物造型、服饰道具、形体动态、音响节奏等艺术处理从整体上体现出男性粗犷雄浑的阳刚之美。


1、“英歌”又称“因歌”、“秧歌”、“莺歌”,广泛流传于潮汕各地,尤其在潮阳、普宁等地,更是盛行,英歌舞在流传的过程得到不断的创新发展。

2、英歌主要在春节和元宵期间活动,遇有盛大庆典或其他喜庆节日也必参加。英歌表演的是梁山泊众英雄乔装打扮攻打大名府,营救卢俊义的故事,但表现手法富于写意性,既不叙述故事情节也不表现人物,更多的是渲染战斗情景和热烈气氛,塑造英雄群体的形象,通过人物造型、服饰道具、形体动态、音响节奏等艺术处理从整体上体现出男性粗犷雄浑的阳刚之美。

3、 关于英歌舞产生的年代,《潮阳县志》有“从明代开始,潮阳始有英歌”之句,但载述不详。从以梁山泊好汉故事为内容,以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英歌舞大致相同的形式来说,可能可以从明朝算起,如果从英歌舞所蕴含的民间舞蹈特点和宗教意识来说,则可能时间要推前很多。

4、关于英歌舞的由来,历来有下面几种说法:①受祭孔仪式的启发。旧时每年八月廿七日祭拜孔子时,配有整套的音乐和舞蹈,舞者有“执短竹”的,这和英歌舞者的“执短棒”有近似之处。②由古代傩舞进化而来。“傩”产生于周朝,是祭神驱鬼逐疫的祭仪活动。英歌舞崇拜田元帅,田元帅是戏神,这是青蛙图腾崇拜的遗存。英歌舞脸谱都是黑白、鬼脸,多显凶杀之气,有的服装背部画有交叉的双剑,演员配合动作发出各种鬼叫的声音,后棚队中有一对仿傩礼中傩公、傩母的老人称师公、师婆,以及英歌的队形变化即古傩舞的驱鬼动作等等宗教意识和艺术特征,可以证明英歌舞是古傩舞蹈改造而来。③受戏剧影响。戏剧里的英雄人物,通常是群众学习的楷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喜欢讲述英雄的故事,模仿英雄的行为。特别是梁山泊好汉故事出现在戏剧舞台之后,更激发了群众自发学习的兴趣,渐渐地,舞台上的演出就衍变出了群体性广场表演来。④受农村游神赛会、传统节日摆花灯屏等活动的启发。人们照着彩屏人物的脸谱、装束,仿效梁山泊英雄,表演勇猛的动作,场面壮观,符合群众祈福迎祥、扶正除邪的愿望。⑤由山东大鼓子秧歌(花鼓子)演化而来。因为山东用双手执双槌各击花鼓子双鼓面,所使用的槌子与潮阳英歌舞所执的双棒槌是相似的,舞蹈语汇所体现的内容以及舞蹈表演程式,也都有相似之处。潮阳西胪尖山乡群众认为英歌舞是由福建传人,相传公元1573年明万历年间,尖山一世祖多次从莆田来到尖山一带给人家看风水,见尖山灵气,便在尖山创寨。相传尖山一世祖是个身怀英歌艺技的人,英歌舞艺便逐渐传播,流扬至今。综上,可以说英歌演化的途径,由山东逐步经安徽(安徽形成了打花鼓形式)再经福建莆田一带(此地建国后仍有唱英歌)而传入潮汕。⑥为反抗官府豪强而创编“英歌”形式来传武习艺。因为英歌的主要舞蹈动态和组合编排,都可以看出深受南拳武技的影响。例如潮阳西岐英歌在步法上以南拳的四平马、大弓步和金鸡独立等舞步作为上盘式,把小弓步和战马步作为中盘式,把单坐莲步和双坐莲步作为下盘式,上、中、下三盘式的有机交织,表现舞者腿功非凡,矫健敏捷的特点。

文档

英歌舞的起源和来历

1、“英歌”又称“因歌”、“秧歌”、“莺歌”,广泛流传于潮汕各地,尤其在潮阳、普宁等地,更是盛行,英歌舞在流传的过程得到不断的创新发展。2、英歌主要在春节和元宵期间活动,遇有盛大庆典或其他喜庆节日也必参加。英歌表演的是梁山泊众英雄乔装打扮攻打大名府,营救卢俊义的故事,但表现手法富于写意性,既不叙述故事情节也不表现人物,更多的是渲染战斗情景和热烈气氛,塑造英雄群体的形象,通过人物造型、服饰道具、形体动态、音响节奏等艺术处理从整体上体现出男性粗犷雄浑的阳刚之美。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