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伤残鉴定需等治疗结束,出院后三个月进行。如伤情稳定,可提前参考医疗机构建议,到资质机构评定伤残等级。取出固定物后方可鉴定。提前鉴定会影响准确性,无法判断治疗后是否留下后遗症。
法律分析
伤残鉴定要等到治疗结束,一般是在伤者出院后三个月的时候做。但如果伤者的伤情已经稳定,可以参考医疗机构的建议,提前到有资质的伤残鉴定机构进行伤残等级评定。如果伤者身上有固定物,只有在取出固定物后才能进行伤残鉴定。如果在治疗还没结束前就进行鉴定,这会导致无法准确判断伤者在治疗结束后是否会留下后遗症,会影响鉴定的准确性。
拓展延伸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的程序和要求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的程序和要求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对事故受伤者的伤残程度进行评估和鉴定的一系列步骤和规定。一般而言,当事故受伤者需要进行伤残鉴定时,首先需要向相关部门提交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据和资料。接下来,由专业的医疗鉴定机构或专家进行伤残评定,包括身体损伤的程度、功能障碍程度等方面的评估。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定伤残等级和赔偿标准。此外,申请人还需遵守相关的时间和程序要求,如申请时限、提交材料等。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程序和要求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公正、客观地评估事故受伤者的伤残程度,并为其提供相应的赔偿和救济措施。
结语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程序和要求的严格执行,有助于确保对事故受伤者的伤残程度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估。在伤者治疗结束后进行鉴定,能够更准确地判断是否存在后遗症,并为受伤者提供相应的赔偿和救济措施。申请人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要求,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以确保鉴定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受伤者的权益,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法律依据
《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因交通事故致残的,在治疗终结后,应当由具有资格的伤残鉴定机构评定伤残等级。故此伤残鉴定应待治疗终结,通常是出院后三个月,但若伤情已稳定可以提前根据医疗机构的建议,向有资格的伤残鉴定机构评定伤残等级。有固定物的(如骨折治疗中安装的钢钉)要取出固定物后,才能做伤残鉴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