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审终审制是指除了最高人民第一审判决或裁定就是终审判决和裁定外,其他的一般案件,可经过两级审理然后终审。
比如,县级人民审判的第一审案件,如果当事人不服,或者同级人民认为,第一审的判决或裁定确有错误,就可以向中级人民上诉或抗诉。
中级人民则对该案进行第二次审理,作出的判决或裁定,就是终审的判决或裁定,对终审的判决和裁定,不准上诉或者按二审程序提出抗诉。
需要注意的是,在民事诉讼中,一些非诉讼民事案件适用一审终审,主要包括人民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审理的案件。
一、民事诉讼审判程序主要包括什么
民事诉讼审判程序主要包括一审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以及小额诉讼程序、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即再审程序。
1.普通程序是民事诉讼当事人进行第一审民事诉讼和人民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所通常适用的诉讼程序。
2.
第二审程序是指由于民事诉讼当事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尚未生效的第一审判决或裁定,在法定上诉期间内,向上一级人民提起上诉而引起的诉讼程序。
3.
审判监督程序即再审程序,是指由有审判监督权的法定机关和人员提起,或由当事人申请,由人民对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再次审理的程序。
二、立案后多久会宣判,决定再审,诉讼费是多少
申请再审后需要审查,审查通过了予以再审立案后才能到排期开庭的步骤,一般要1-2个月。人民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一审作出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上诉;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二审作出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一审的审限为6个月,二审的审限为3个月。再审案件的审理和普通案件的审理程序上基本相同,要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审理的期限规定也应该按照通常的规定。对民事案件不得提出再审申请的几种情形:1、人民依照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破产还债程序审理的案件;2、人民裁定撤销仲裁裁决和裁定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案件;3、人民判决、调解解除婚姻关系的案件,但当事人就离婚案件已经处理的财产分割问题申请再审的除外。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十条,人民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