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不服一审判决的,可以提起上诉,没有上诉的,也按照原来的地位列明身份,也就是说二审人数和一审一样;如果有新的证据可以提交,如果没有就不必提交了,因为一审卷宗会随同调到二审的;二审的期限一般为三个月。
一、民事诉讼二审改判几率
二审上诉是否改判,需要结合案件一审判决具体情况和提交的证据确定,如果没有新证据的一般改判几率不会很大。
主要集中在一审查明的事实是否清楚、适用的法律是否准确、审理程序是否符合法定程序等。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第二审人民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
(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重审。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诉讼上诉,对判决提起上诉的期限为15日,对裁定提起上诉的期限为10日。这表明,当事人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起上诉,否则就丧失了上诉权。法律规定上诉期限的目的,在于促使当事人抓紧时间进行上诉,有利于尽早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也有利于一审错误的裁判能得到尽快纠正,正确的裁判得到及时维护。
二、《刑事诉讼法》规定
第九十七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人民、人民和机关收到申请后,应当在三日以内作出决定;不同意变更强制措施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同意的理由。
刑事案件的程序
首先,机关会视情况对其进行刑事拘留,三日提请批捕,可以延长一至四日,一般会在七日内决定是否批准逮捕,如果是流窜作案、结伙作案或多次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批捕的时候可以延长至一个月,也就是说刑事拘留一般是十多天,最长是三十七天。
逮捕后的侦查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批准延长一个月。如果是交通不便地区、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流窜作案等可经省级批准再延长二个月。对于可能判十年以下刑罚的嫌疑人,经省级批准再延长二个月。
也就是说,在阶段的时间一般是二个半月到三个月左右,最长是八个月。
然后,案件由机关的办案人员写出起诉意见书及案卷、证据移送到,即审查起诉阶段。这个阶段一般是一个月,重大复杂的可延长半个月。
审查后认可需要补充侦查的,可以退回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侦查。补充侦查应当在一个月内补充侦查完毕,补充以两次为限。补充侦查后,重新计算审查起诉的期限。
的公诉科审查完成后,写出公诉书,向对应的提起公诉。
即:一般是一个月至一个半月,最长会达到五个月。
最后是到。审理是二审终审制,一审是在受理后二个月内开庭审判并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如果是可能判处死刑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边远地区案件、重大犯罪集团、流窜作案的,经上级人民批准,可以再延长三个月。
如果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可以上诉;如果认为一审判决确有错误的,也可向上一级提出抗诉,案件进入二审程序。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期限是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期限是五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计算。
二审的审判时限是应当在二个月内审结,可能判处死刑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边远地区案件、重大犯罪集团、流窜作案的可以再延长二个月。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上诉、抗诉,一般是二个月至三个半月,最长是六个月
如果有二审,一般是二个月,最长四个月。
三、开庭多久后会下判决书?
开庭多久后会下判决书,应当是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来进行不同的判断的。一个刑事案件,如果不复杂,案情简单,会在五至六个月审理结束,如果复杂,又多次退回,那审限最长会在二年左右。
一审刑事案件
1、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人民应当在受理后二十日以内审结;
2、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三年的,可以延长至一个半月。
二审的审判时限
跟一审的审限是一样的,也是一个月,不超过一个半月,如果是边远地区案件、重大犯罪集团、流窜作案的可以再延长一个月。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上诉、抗诉,一般是一个月至一个半月,最长是二个半月如果有二审,一般是二至三个月,最长五个月。
如果有认为证据不足退回的情况,时间还会延长。
综上所述,一个刑事案件,如果不复杂,案情简单,会在五至六个月审理结束,如果复杂,又多次退回,那审限最长会在二年左右。
在实践中,超期羁押的现象是很多很普遍的,如果碰到有超期羁押的种情况,应当及时聘请律师代为申诉,申请取保候审等,维护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六十四条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提起上诉。
第一百六十五条上诉应当递交上诉状。上诉状的内容,应当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法人的名称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及其主要负责人的姓名;原审人民名称、案件的编号和案由;上诉的请求和理由。
第一百六十六条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提出,并按照对方当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上诉的,第二审人民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移交原审人民。
第一百六十七条原审人民收到上诉状,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人民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副本送达上诉人。对方当事人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审理。原审人民收到上诉状、答辩状,应当在五日内连同全部案卷和证据,报送第二审人民。
第一百六十第二审人民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
第一百六十九条第二审人民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