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动合同的主旨是:双方当事人必须具备法定资格,行为能力必须符合法律认可;合同内容和形式必须合法,不得违反强制性规定或社会公共利益;合同需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订立,双方必须真实表达意思,不能使用欺诈或胁迫等手段签订合同。
法律分析
条件如下:
(一)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必须具备法定的资格;行为能力是签订合同的任何一方必须有法律上认可的签订劳动合同的资格。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一个10岁的小孩不具备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行为能力,因为法律上认为一个10岁的小孩根本不能够认识到签订劳动合同的真正含义。通常,年满16周岁、精神正常的人是具有签订劳动合同的行为能力的。
(二)劳动合同的内容和形式必须合法,不得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或者社会公共利益。所谓强制性规定就是当事人不能约定,只能按照法律规定办的权利义务。如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了一个月以上的试用期,也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该条款将视为无效。
(三)劳动合同需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订立。订立劳动合同的双方必须意思表示真实,任何一方采用欺诈、胁迫等手段与另一方签订的劳动合同是无效的。
拓展延伸
劳动合同签订前必须满足哪些条件?
劳动合同签订前必须满足以下条件:首先,双方当事人必须具备签订合同的法定资格,即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其次,劳动合同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并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资待遇、社会保险等关键条款。此外,劳动合同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规定,不得违反强制性的劳动法律法规。双方签订合同时应当自愿、公平、公正,不存在强迫、欺诈、不公平等违法行为。最后,劳动合同签订前双方应当充分了解合同内容,并在明确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签署,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合法性。只有在满足以上条件的情况下,劳动合同才能有效签订。
结语
在签订劳动合同前,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双方当事人必须具备法定资格,即具有签订合同的行为能力;二是劳动合同的内容和形式必须合法,不得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或社会公共利益;三是劳动合同需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订立,并且双方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不能采用欺诈、胁迫等手段。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劳动合同才能有效签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七条 【劳动合同部分无效】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第二十三条 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合同即行终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第二十四条 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