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者需要向所在地乡镇提交设施农用地建设方案及用地协议,乡镇进行审查,对符合要求的项目进行现场踏勘。畜牧部门审核畜禽养殖场规模布局及畜禽种类是否符合畜牧规划要求。经区批准后,计划养殖者方可建设生产设施用地,国土部门向经营者颁发设施农用地备案通知书,方准建设附属设施用地。
法律分析
养殖者需要向所在地乡镇提交设施农用地建设方案及用地协议,以便申请用地。
2、乡镇依据设施农用地管理的有关规定对经营者提交的资料进行审查,符合要求的,由乡镇牵头,会同区国土、农业、畜牧、环保等部门及计划养殖者对项目用地进行现场踏勘。畜牧部门具体审核畜禽养殖场规模布局及畜禽种类是否符合畜牧规划要求。符合规定要求的,由乡镇报区审批。
3、经区批准后,计划养殖者方可建设生产设施用地,而后经国土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初验符合设计要求的,国土部门向经营者颁发设施农用地备案通知书,计划养殖者方准建设附属设施用地。
拓展延伸
养殖场用地如何获得审批?
养殖场用地如何获得审批?根据《土地管理法》和《养殖业用地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养殖场用地的审批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土地使用权的申请:养殖场负责人应向当地土地管理部门提出土地使用权的申请,提交相关文件和证明材料,如土地使用权证书、养殖场规划平面图等。
2.用地审批:土地管理部门根据养殖场的性质、规模、所在区域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对符合规划、布局和环保要求的养殖场用地进行审批。
3.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对于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养殖场,需要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向土地管理部门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4.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土地管理部门与养殖场负责人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明确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条件、期限、用途、金额等事项。
5.办理土地使用权登记:养殖场负责人应在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土地使用权登记手续,领取土地使用权证书,作为后续土地使用和管理的依据。
6.领取养殖场建设许可证:根据养殖场的规模和性质,可能需要领取不同的许可证,如动物防疫许可证、环保许可证等。
7.开工建设:养殖场负责人在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规划平面图等文件后,可开始建设养殖场,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8.验收合格:养殖场建成并符合相关环保、防疫要求后,可以向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总之,养殖场用地的审批程序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律法规,确保养殖场的建设和运营符合环保、防疫等要求。
结语
此外,养殖者还需注意相关环保要求,在建设过程中需遵守相关规定。只有符合所有要求的养殖者,才能顺利获得用地批准,并建设生产设施。希望大家都能顺利申请到合适的用地,为养殖业发展做出贡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五条经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须经原批准机关批准;未经批准,不得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经批准的大型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要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根据的批准文件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批准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要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属于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权限内的,根据省级的批准文件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