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样认定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1、行使国家管理职能要有
一、渎职罪立法解释是什么?
渎职罪的主体包括:
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指严格意义上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就是按照的规定,属于国家机构序列的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2、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3、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此类人员是指一些法律、法规授权在某些领域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某些非国家机关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4、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主要是指那些虽不属于国家机关正式在编人员,但在国家机关中行使国家机关职权的人员。
5、其他人员。主要是指个别罪名规定的可以由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的犯罪。
二、不是企业正式职工受贿犯法吗?
不是企业正式职工却受贿也是犯法的。拟定的国家工作人员,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受贿数额满三万元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集体挪用是单位犯罪吗
集体挪用不是单位犯罪。挪用罪是一种职务犯罪,是指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私自挪用,谋取个人利益。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这里所说的国家工作人员与前述贪污罪中国家工作人员的内涵、外延基本相同。同样具有特定性和公务(职务)性。构成挪用罪的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受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挪用人与使用人相分离的情况下,非国家工作人员也能成为挪用罪的主体。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刑法》第九十三条
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第九十四条
本法所称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