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地工人没签合同劳动仲裁怎么办?单位应积极补签合同并赔偿,员工可要求支付双倍工资、补缴社保和经济补偿。未签劳动合同的风险包括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成立、人员流动性增加、对商业秘密约束不力等。解决方式包括要求补签合同、申请劳动仲裁,并需提供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用人单位拒签劳动合同会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分析
一、工地工人没签合同劳动仲裁怎么办?
单位需要积极的应对仲裁,积极的补签合同并进行赔偿。只要员工能够证明事实劳动关系的就可以要求单位支付双倍工资作为赔偿,补缴社保,经济补偿。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从第二个月起支付双倍工资(最多11个月),补交社保;解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还应支付经济补偿。拒不执行的员工有权向劳动局申请仲裁。
二、用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的风险体现在哪些方面?
用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除了要支付上述赔偿,还需要承担其他风险:
1、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条件成立的风险。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也就是说我国相关的法律实施后,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超过一年的,就视为双方签订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2、未签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随时走人,将导致企业内部人员的流动性,这种流动对企业制度管理不利,对企业文化更是致命。
3、未签劳动合同不能对涉及商业秘密或竞业的劳动者进行有效约束。
三、用人单位拒绝签劳动合同有哪些解决方式?
1、要求补签合同
没签劳动合同单位违反相关的法律,书面提出离职后可以立即走人,除要求单位支付工资、押金外,还可主张经济补偿金、上班第二个月以后的双倍工资、补缴社保等;从离职开始算,劳动仲裁时效为一年。
2、申请劳动仲裁
携带劳动仲裁申请书、身份证复印件、相关证据,然后去当地仲裁委申请立案就可以。立案后,本人去找新工作,不会耽误什么。
3、前提是有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
比如有公司名称的工装、工作证或工作牌(最好盖有公章)、工资卡、工资条、考勤记录、社会保险缴纳记录、同事证言(离职在职的都可以)、录音录像或者其它有本人名字和公章的文件等(其中有公章的工作证、社会保险缴费记录、有本人名字和公章的文件,有一个足以证明劳动关系)
我国相关的法律中明确的规定了用人单位是需要在员工入职的最晚一个月之内和员工签署一份受到法律保护的劳动合同的,如果没有及时签署的并且经过员工的要求依然拒不执行的,员工是有权到劳动部门申请仲裁的,这时单位就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了。
结语
在处理工地工人未签订劳动合同的问题时,单位应积极应对劳动仲裁,补签合同并进行赔偿。员工若能证明事实劳动关系,可要求单位支付双倍工资作为赔偿,补缴社保和经济补偿。未签订劳动合同的风险包括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条件成立、员工流动性增加、无法有效约束涉及商业秘密或竞业的劳动者。解决方式包括要求补签合同、申请劳动仲裁,并需提供证明劳动关系的相关证据。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单位需在员工入职一个月内与员工签署受法律保护的劳动合同,否则员工有权向劳动部门申请仲裁。单位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十条 【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五条 【不履行法定职责、违法行使职权的法律责任】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者违法行使职权,给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三十三条 【用人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等的变更】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