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文章主要介绍了民间借贷纠纷的处理程序、常见纠纷类型,以及产生原因和案件特点。民间借贷纠纷处理程序包括起诉流程和法律依据。常见纠纷类型包括虚假信息、未采用书面形式、未约定利息和未按约定还款等。产生原因包括社会诚信体系缺失、致富观念不正确、风险意识不强和法律意识欠缺等。案件特点包括多次借款、高利息和大额借款,以及职业放贷的增多。
法律分析
一、民间借贷纠纷处理程序是什么
1、起诉流程主要是:准备诉讼材料,带上相关证据去立案庭提起诉讼,等待安排开庭审理并判决。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7修订)》第二十一条,一般地域管辖
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辖区的,各该人民都有管辖权。
二、民间借贷纠纷有哪些
常见民间借贷纠纷有,借款人提供的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情况是虚假的纠纷;借款合同未采用书面形式的纠纷;未约定利息的纠纷;以及未按约定还款付息的纠纷等。
三、民间借贷纠纷有哪些产生的原因,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特点
1、民间借贷纠纷产生的原因:
(1)社会诚信体系缺失,导致借款人恶意借款后不还。
(2)致富观念不正确,导致投机暴富思想蔓延。
(3)人们风险意识不强和法律意识欠缺,导致借贷关系的担保手续不全。
(4)民间借贷市场缺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2、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特点:
(1)同一个被告在较短时间段内向多个原告(三个以上)借款,而且约定的利息较高(一般为月息2分以上),借款数额也较大(十万以上)。
(2)借款人借款时明知自己没有偿还能力或偿还能力较差,但是因为诚信观念差,违法成本较低,为了个人物质利益的享受,还是积极寻求向出借人借款。
(3)以投资担保公司为存在形式,以职业放贷为实质内容的案件日趋增多。
结语
民间借贷纠纷处理程序包括起诉流程和法律依据。常见纠纷类型有虚假信息、非书面合同、无利息约定和未按约还款等。纠纷产生原因包括社会诚信缺失、不正确的致富观念、风险意识不强和法律意识欠缺,以及市场管理不健全等。案件特点包括被告多次借款、高利息和大额借款,借款人明知偿还困难但仍积极借款,以及投资担保公司和职业放贷案件增多。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九条出借人与借款人既约定了逾期利率,又约定了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出借人可以选择主张逾期利息、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也可以一并主张,但是总计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部分,人民不予支持。
最高人民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四条原告以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为依据提起民间借贷诉讼,被告依据基础法律关系提出抗辩或者反诉,并提供证据证明债权纠纷非民间借贷行为引起的,人民应当依据查明的案件事实,按照基础法律关系审理。
当事人通过调解、和解或者清算达成的债权债务协议,不适用前款规定。
最高人民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条人民立案后,发现与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虽有关联但不是同一事实的涉嫌非法集资等犯罪的线索、材料的,人民应当继续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并将涉嫌非法集资等犯罪的线索、材料移送或者检察机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