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 正文

不当得利诉讼的证明责任分配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6-24 17:16:03
文档

不当得利诉讼的证明责任分配

不当得利的举证责任的争论主要聚焦在给付有无合法根据这一要件事实的举证分配上。对此我国法律并无明确规定,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论,实践中多从救济原告的角度让被告承担举证责任。理由是如果按照原告举证的观点,那么原告需要对没有合法根据负有举证责任。而合法根据属于消极事实,从实际操作来看并无举证的可能性。如果仍由原告举证,原告将会因为自身无法抗拒的因素无法得到救济,不符合法律的衡平理念。但是也有不同看法,不当得利之诉中是否有合法根据的举证责任并不当然归于被告。原因有三。其一,让被告承担该要件的举证责任缺乏法律的明确规定,此时应当依据最高人民《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下称《证据规定》)第2条,即举证责任的一般规则适用原告举证。
推荐度:
导读不当得利的举证责任的争论主要聚焦在给付有无合法根据这一要件事实的举证分配上。对此我国法律并无明确规定,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论,实践中多从救济原告的角度让被告承担举证责任。理由是如果按照原告举证的观点,那么原告需要对没有合法根据负有举证责任。而合法根据属于消极事实,从实际操作来看并无举证的可能性。如果仍由原告举证,原告将会因为自身无法抗拒的因素无法得到救济,不符合法律的衡平理念。但是也有不同看法,不当得利之诉中是否有合法根据的举证责任并不当然归于被告。原因有三。其一,让被告承担该要件的举证责任缺乏法律的明确规定,此时应当依据最高人民《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下称《证据规定》)第2条,即举证责任的一般规则适用原告举证。


不当得利的举证责任的争论主要聚焦在给付有无合法根据这一要件事实的举证分配上。对此我国法律并无明确规定,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论,实践中多从救济原告的角度让被告承担举证责任。理由是如果按照原告举证的观点,那么原告需要对没有合法根据负有举证责任。而合法根据属于消极事实,从实际操作来看并无举证的可能性。如果仍由原告举证,原告将会因为自身无法抗拒的因素无法得到救济,不符合法律的衡平理念。但是也有不同看法,不当得利之诉中是否有合法根据的举证责任并不当然归于被告。原因有三:

其一,让被告承担该要件的举证责任缺乏法律的明确规定,此时应当依据最高人民《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下称《证据规定》)第2条,即举证责任的一般规则适用原告举证。

其二,并非所有不当得利没有合法根据都属于消极事实,上文所述先存在合法根据,后其根据消失的情形就属于积极事实,不存在举证困难。此时仍然将举证责任分配给被告,则是对被告的不公,同样不符合法律的衡平理念。

其三,若都以被告承担有无合法根据的举证责任来进行不当得利之诉,将会无限扩大不当得利的适用范围,使不当得利之诉变为一种规避举证责任的诉讼,不但偏离了不当得利的立法目的,而且最终会导致此诉被滥用从而造成司法审判的混乱无序。

当然,换一个角度看,一味适用原告举证的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原告确实存在着对消极事实的举证困难,如果仅由于原告自身不可能举证的原因而失去追求个案正义最大化的机会,作为一名法律人,笔者认为同样可惜。因此建议:在是否存在合法根据的举证责任分配上,应以由原告承担为原则,被告承担为例外。

既然不当得利有无合法根据的举证责任需要区分情形进行分配,那么笔者就擅自将不当得利之诉按照原告举证的难易程度进行类型化划分:

1、自始无合法根据之给付。如原告因汇款操作失误而导致被告受益,则需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

2、原先存在合法根据,后此根据消失之给付。如先存在着借款合同,后合同无效、撤销、终止的情形,应有原告承担举证责任。

文档

不当得利诉讼的证明责任分配

不当得利的举证责任的争论主要聚焦在给付有无合法根据这一要件事实的举证分配上。对此我国法律并无明确规定,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论,实践中多从救济原告的角度让被告承担举证责任。理由是如果按照原告举证的观点,那么原告需要对没有合法根据负有举证责任。而合法根据属于消极事实,从实际操作来看并无举证的可能性。如果仍由原告举证,原告将会因为自身无法抗拒的因素无法得到救济,不符合法律的衡平理念。但是也有不同看法,不当得利之诉中是否有合法根据的举证责任并不当然归于被告。原因有三。其一,让被告承担该要件的举证责任缺乏法律的明确规定,此时应当依据最高人民《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下称《证据规定》)第2条,即举证责任的一般规则适用原告举证。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