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协议的法律效力取决于具体情况。离婚协议应明确区分成立和生效,只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当事人,在完全自愿的情况下真实表达意思所签订的协议,自签字之日起成立。然而,离婚是一项法律行为,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完成离婚登记手续,只有经过婚姻登记机关登记的离婚协议才具备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
双方写的离婚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要视情况而定,具体情况如下:离婚协议应当具体区分成立和生效,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完全自愿的前提条件下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思所签订的离婚协议,从签字之日起成立;但是,离婚是要式法律行为,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履行离婚登记手续,离婚才能完成,因此,只有经过婚姻登记机关登记的离婚协议,才能发生法律效力。
拓展延伸
离婚协议的法律效力及相关法律规定是一个涉及婚姻家庭法的重要问题。根据我国法律,双方自愿达成的离婚协议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法律效力。首先,离婚协议必须是双方真实意愿的表达,并且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求。其次,离婚协议的内容应当合法合理,不得违反法律、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序良俗。在具体实施中,如果离婚协议涉及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还需要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此外,法院对离婚协议的法律效力也会进行审查,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当事人在起草和签署离婚协议时,应当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确保协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结语
离婚协议的法律效力需视具体情况而定。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离婚协议需满足双方真实意愿和法律形式要求。其内容应合法合理,不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若涉及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还需符合相关法律规定。法院会对离婚协议进行审查,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当事人应了解相关法律,确保协议的合法有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