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
2020年已被修改。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五条 执行过程中,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的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提出异议。
执行审查处理执行异议,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裁定。
第六条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申请复议的,应当采取书面形式。
第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申请复议的,上一级人民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审查完毕,并作出裁定。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
第十条 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六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上一级人民可以根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责令执行限期执行或者变更执行:
(一)债权人申请执行时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执行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对该财产未执行完结的;
(二)执行过程中发现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执行自发现财产之日起超过六个月对该财产未执行完结的;
(三)对法律文书确定的行为义务的执行,执行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依法采取相应执行措施的;
(四)其他有条件执行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
第十一条 上一级人民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六条规定责令执行限期执行的,应当向其发出督促执行令,并将有关情况书面通知申请执行人。
上一级人民决定由本院执行或者指令本辖区其他人民执行的,应当作出裁定,送达当事人并通知有关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