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行立案登记制,对当事人的起诉进行审核。如果起诉符合法律形式要求,会当场立案;如果不符合要求需要补正,会告知当事人补正内容和期限;如果无法当场判断是否立案,会接受材料,并在7日内做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受理则出具通知书,不受理则裁定不予受理。
法律分析
我国实行立案登记制,如果当事人的起诉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求,会当场予以立案;如果不符合形式要求需要补正的,也要当场释明,告知当事人补正的内容和期限;如果当场无法判断能否立案,也会接受材料,在7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如果受理,则出具受理通知书;如果不受理,也需要裁定不予受理。
拓展延伸
离婚诉讼的立案流程及时间要求
离婚诉讼的立案流程及时间要求根据不同地区的法律规定而有所不同。一般而言,离婚诉讼的立案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当事人需要准备相关材料,如离婚申请书、结婚证、身份证等。然后,将这些材料提交给当地,并缴纳相应的立案费用。接下来,会进行立案审查,核实材料的完整性和合法性。一旦通过审查,会正式立案,并通知双方当事人。至于时间要求,一般来说,立案的时间取决于的工作效率和案件的复杂程度。通常情况下,离婚诉讼的立案时间在数周到数月之间。然而,具体的时间可能因地区而异,建议当事人在提交申请后咨询当地或律师,以了解具体的立案时间要求。
结语
我国实行立案登记制,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会当场予以立案,不符合要求需要补正的也会告知当事人。离婚案件立案是离婚诉讼的第一步,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包括提交起诉状、缴纳诉讼费等。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了解更多关于离婚案件立案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人民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最高人民关于印发<关于人民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的通知》三、登记立案程序(一)实行当场登记立案。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自诉和申请,一律接收诉状,当场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当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决定是否立案。(二)实行一次性全面告知和补正。起诉、自诉和申请材料不符合形式要件的,应当及时释明,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全面告知应当补正的材料和期限。在指定期限内经补正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人民应当登记立案。(三)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自诉和申请的处理。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自诉和申请,应当依法裁决不予受理或者不予立案,并载明理由。当事人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或者申请复议。禁止不收材料、不予答复、不出具法律文书。(四)严格执行立案标准。禁止在法律规定之外设定受理条件,全面清理和废止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立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