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在劳动事务中常见的调整岗位现象,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劳动合同规定或劳动者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具体来说,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明确规定下调整职务,也可以经与劳动者协商后调整工作岗位。此外,如果劳动者因不能归因于工作的疾病或伤害且医疗期限届满后仍不能从事原工作,用人单位也可以进行调整。最后,如果工人不能胜任原来的工作,用人单位也可以进行调整。
法律分析
在劳动事务中,调整岗位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指的是用人单位对职工的工作岗位进行调整。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规定的原则精神,在下列情形下,可以调整职务:
1、劳动合同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职务,用人单位可以按照劳动合同约定调整职务。
2、经证明不具备试用资格的,经与劳动者协商可以调整工作岗位。
3、劳动者因不能归因于工作的疾病或者伤害,在规定的医疗期限届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的。
4、如果工人不能胜任原来的工作,可以调整岗位。
拓展延伸
哪些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得调整劳动者工作岗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在调整劳动者工作岗位时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条件。具体来说,只有在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时,用人单位才可以调整其工作岗位。此外,用人单位也不得降低劳动者的工资。因此,用人单位在调整劳动者工作岗位时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结语
总之,在劳动事务中,用人单位可以根据规定或与劳动者协商调整职务,以确保劳动合同的履行和职工权益的保障。同时,用人单位也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调整岗位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35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劳动法》第十七条规定,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