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不还人已逃跑属于民事纠纷,不算诈骗罪。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主体、故意非法占有他人财物、虚构事实或隐瞒等。借钱不还不属于管理范围,但若构成诈骗罪可报警处理,金额达到2千元即可立案追诉。若不构成犯罪,可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对于无法报警的借款案件,可通过诉讼或律师函主张权益。
法律分析
一、借钱不还人已逃跑算不算诈骗
1、借钱不还人已逃跑一般不算诈骗罪,而是属于民事纠纷。
2、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是:
(1)主体是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单位;
(2)主观上是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对方财物的目的;
(3)客体是他人的公私财产;
(4)客观上表现为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的方法实施诈骗行为。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借钱不还报警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1、借钱不还不属于管理范围,一般不会立案处理。但是,如果一方以借款名义诈骗他人财产,可能会构成诈骗罪,这时候可以报警处理。诈骗金额达到2千元即构成立案追诉的标准,如果不构成犯罪标准,而有诈骗行为的,可以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2、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侵犯公私财物,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对于绝大多数借款案件,不能报警处理,只能通过诉讼方式,也可以发律师函,主张自己的权利。
结语
借钱不还属于民事纠纷,一般不构成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故意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客体为他人财产,并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的方式实施诈骗行为。对于借款不还的情况,如果构成诈骗罪,涉案金额达到2千元以上可以报警处理,否则可以通过民事诉讼或发律师函等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三节 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第一百六十七条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八节 扰乱市场秩序罪 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