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解决途径包括调解和仲裁。申请调解需提交书面申请书、身份证和劳动合同书;申请仲裁需提交仲裁申请书、身份证、劳动合同书,并预交仲裁处理费。申请受理后,提供联系地址和电话等待处理结果。若申请被拒,可在15日内向法院起诉。对仲裁裁决不服,也可在15日内向法院起诉;裁决生效后,可申请强制执行。
法律分析
1、发生劳动争议后,当事人可以向企业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2、申请调解时,申请人应向调解委员会提交书面申请书、身份证和劳动合同书。
3、申请仲裁时,申请人应向仲裁机构提交仲裁申请书、身份证、劳动合同书等有关材料,并预交仲裁处理费。
4、申请人收到受理通知书后,应向仲裁机构提供联系地址及电话,等待处理结果。
5、申请人收到不予受理通知书后,若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6、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裁决生效后,一方不执行,另一方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拓展延伸
仲裁程序的步骤和要求
仲裁程序的步骤和要求是指在进行仲裁时需要遵循的一系列程序和规定。首先,申请仲裁的一方需要准备好相关的申请文件,包括仲裁申请书、证据材料等。然后,根据仲裁机构的规定,申请方需要向仲裁机构提交申请并支付相关费用。仲裁程序一般包括立案、组织调解、开庭审理、作出裁决等阶段。在整个程序中,各方需要遵守仲裁机构的规则,积极参与调解和庭审,并提供充分的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最后,仲裁机构将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裁决,该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因此,了解仲裁程序的步骤和要求对于参与仲裁的各方来说至关重要。
结语
劳动争议的解决可以通过调解或仲裁来进行。申请调解时,需准备申请书、身份证和劳动合同等材料。申请仲裁时,需提交仲裁申请书、身份证、劳动合同等,并缴纳仲裁处理费。申请人需提供联系地址及电话,等待处理结果。若不服不予受理通知书,可在15日内向法院起诉。对仲裁裁决不服,可在15日内向法院起诉,裁决生效后可申请强制执行。了解仲裁程序的步骤和要求对参与方至关重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2017修正):第二章 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协会 第十条 仲裁委员会可以在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设立,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他设区的市设立,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仲裁委员会由前款规定的市的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商会统一组建。
设立仲裁委员会,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司法行政部门登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2017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2017修正):第二章 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协会 第十一条 仲裁委员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自己的名称、住所和章程;
(二)有必要的财产;
(三)有该委员会的组成人员;
(四)有聘任的仲裁员。
仲裁委员会的章程应当依照本法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