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约定仲裁不可以起诉,商事纠纷需通过仲裁解决,没有仲裁协议的申请不予受理。仲裁协议有效时,不受理起诉。仲裁执行不力可向申请执行,仲裁无法解决可继续提起诉讼。
法律分析
合同约定仲裁不可以起诉。仲裁与诉讼是商事实践中常用的纠纷解决机制,那么在合同纠纷中,一方申请了仲裁,另一方不可以向人民起诉。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起诉的,人民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发生商事纠纷时,有仲裁的必须仲裁,没有的可直接起诉,仲裁不执行可向申请执行,仲裁无法解决,可继续提起诉讼。
拓展延伸
仲裁条款对合同是否具有排他性?
仲裁条款通常具有排他性,意味着当合同中包含仲裁条款时,当事人应该首先通过仲裁程序解决争议,而不是通过提起诉讼的方式。这是一种常见的解决争议的方式,旨在提供一种、中立的机制来解决争议。仲裁的优势在于它通常更加迅速、经济高效,并且保护了当事人的商业利益和机密性。然而,仲裁并不总是排他性的,有些情况下,当事人仍然可以选择通过诉讼来解决争议,这取决于合同中的具体条款和适用的法律。因此,仲裁条款是否具有排他性需要根据具体合同和相关法律来确定。
结语
合同约定仲裁不可起诉,仲裁与诉讼是商事纠纷解决的常用机制。仲裁条款通常具有排他性,当事人应通过仲裁程序解决争议,以提供、中立的解决机制。仲裁具有迅速、经济高效的优势,保护商业利益和机密性。然而,根据具体合同和相关法律,有些情况下当事人仍可选择诉讼解决争议。因此,仲裁条款是否具有排他性需依据具体情况确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五条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起诉的,人民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