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退休年龄与待遇规定:男性60岁、女性55岁且工作满10年或完全丧失工作能力;工人男性60岁、女性50岁满10年工龄或完全丧失工作能力,或男性55岁、女性45岁从事特殊工作且满10年工龄。退休后,按工作年限比例发放退休费,最高为工作年限35年以上的90%。退休人员享有与在职人员相同的待遇,直至去世。新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前,按固定工资和活工资的比例发放退休费。
法律分析
一、2020年关于事业单位退休年龄
事业单位的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含聘期满10年的聘用职员、专业技术人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该退休:
(一)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工作年限满10年的;
(二)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
第六条事业单位的工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该退休:
(一)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
(二)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
(三)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从事高空和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工作,累计满10年的;从事井下、高温工作累计满9年的;从事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累计满8年的。
二、退休后的待遇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按照对同级在职人员的规定,阅读有关文件,听有关报告,参加有关学习、会议和重大活动。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在新的养老保险制度未建立之前,每月按以下标准发给退休费,直至去世为止。
固定工资与活工资(全额拨款[财政拨款]单位固定工资70%,活工资30%;差额拨款[财政补助]和自收自支单位固定工资60%,活工资40%)之和根据不同工作年限按以下比例计发:
1、工作年限在35年以上的,按90%的比例计发;
2、工作年限在30年至34年的,按85%的比例计发;
3、工作年限在20年至29年的,按80%的比例计发;
4、工作年限在10年至20年的,按70%的比例计发;
5、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下的,按50%的比例计发。
拓展延伸
2023年事业单位退休调整及影响分析
2023年,事业单位退休将进行调整,这将对广大事业单位员工产生深远的影响。根据新规定,事业单位退休年龄将有所调整,具体的退休年龄将根据个人的职务、工作年限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此举旨在适应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的需求,提高劳动力供给的灵活性。新的实施将对事业单位员工的个人规划、职业发展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事业单位员工应及时了解新的具体内容,并做好相应的准备,以适应退休年龄调整所带来的变化。同时,单位和个人也需关注新对养老金待遇、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影响,做好相应的规划和调整,确保自身的权益和福利。
结语
根据2023年事业单位退休调整,退休年龄将根据职务、工作年限等因素综合考量。此举旨在适应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提高劳动力供给的灵活性。新将对事业单位员工的个人规划、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员工应及时了解新内容,做好准备以适应退休年龄调整。同时,关注养老金待遇、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规划和调整,确保权益和福利。
法律依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的决议: 第 退休、退职工人本人,可以继续享受公费医疗待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 第十五条 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健全乡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的决议: 第六条 退休工人易地安家的,一般由原工作单位一次发给一百五十元的安家补助费,从大中城市到农村安家的,发给三百元。
退职工人易地安家的,可以发给相当于本人两个月标准工资的安家补助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