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证罪的要件包括:主体为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客体是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客观方面表现为虚明、鉴定、记录、翻译或隐匿罪证的行为。构成伪证罪的行为方式包括毁灭、伪造证据;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改变证言或作伪证。伪证罪的法律依据是《刑法》第三百零五条。
法律分析
一、伪证罪构成的四个要件具体是怎样的
1、主体为在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
2、主观方面一般为直接故意;
3、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与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4、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刑事侦查、起诉、审判中,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的行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5、法律依据:《刑法》第三百零五条,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构成伪证罪的行为方式有哪些
构成伪证罪,主要有下面三方面行为:
1、毁灭、伪造证据;
毁灭、伪造证据,是指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自己将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书证、物证以及其他证据予以毁灭,包括烧毁、丢弃、撕掉、涂抹等,使其不能再起到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作用;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自己制造假的书证、物证等,以隐瞒案件的真实情况,使犯罪人免予刑事追究或者使无罪的人受到刑事追究。
2、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
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是指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策划、指使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与当事人共谋毁灭、伪造证据,以及为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提供帮助等。“当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
3、威胁、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在刑事诉讼中只要有上述三种行为之一即可构成本罪。
结语
伪证罪构成要件包括:主体为在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主观方面一般为直接故意;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与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刑事侦查、起诉、审判中,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的行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三百零五条,对于故意作虚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隐匿罪证的行为,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者可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构成伪证罪的行为方式主要包括毁灭、伪造证据;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证据第六十一条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质证并且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法庭查明证人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的时候,应当依法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一章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第二百七十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人民、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