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一般情况下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者可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立案标准是行为人实施了伪造变造文证件印章的行为,情节严重指妨碍重要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多次或大量伪造、变造、买卖、盗窃、抢夺、毁灭,严重损害机关名誉或造成重大损失等情形。
法律分析
一、对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一般会判几年
1、对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一般情况下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是指非法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的行为。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凡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
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伪造、变造、买卖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伪造变造文证件印章的行为,原则上就构成犯罪,应当立案追究。
“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所谓情节严重,是指妨碍国家重要机关如领导机关、军警机关、司法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多次或大量伪造、变造、买卖、盗窃、抢夺、毁灭公文、证件、印章的,因妨碍公文、证件、印章的犯罪行为而严重损害国家机关、单位、团体的名誉或者给其造成重大损失等情形。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的规定,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一般情况下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则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的立案标准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伪造变造文证件印章的行为,原则上就构成犯罪,应当立案追究。情节严重的情形包括妨碍国家重要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多次或大量伪造、变造、买卖、盗窃、抢夺、毁灭公文、证件、印章,以及对国家机关、单位、团体名誉造成严重损害或重大损失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九章 渎职罪 第四百零六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六章 反国际合作 第五十二条 国家监察委员会加强对反国际追逃追赃和防逃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有关单位做好相关工作:
(一)对于重大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被调查人逃匿到国(境)外,掌握证据比较确凿的,通过开展境外追逃合作,追捕归案;
(二)向赃款赃物所在国请求查询、冻结、扣押、没收、追缴、返还涉案资产;
(三)查询、监控涉嫌职务犯罪的公职人员及其相关人员进出国(境)和跨境资金流动情况,在调查案件过程中设置防逃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九章 渎职罪 第三百九十九条之一 依法承担仲裁职责的人员,在仲裁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决,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四百条 司法工作人员私放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司法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致使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脱逃,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