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保是由民政部门决定的。
低保是指国家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公告的最低生活标准的人口给予一定现金资助,以保证该家庭基本生活所需的社会保障制度。低保制度是我国社会救助体系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是维护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低保的覆盖范围如下:
1、家庭成员中有残疾人的;
2、家庭成员中患有严重疾病或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的;
3、家庭成员中有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且家庭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4、家庭成员中有未成年的子女,且家庭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5、其他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
低保的申请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提出申请:由户主通过村民委员会向当地的乡镇提出申请,提供证明材料。
2、初审:村民委员会收到申请书后,组织村民代表开展民主评议,并对申报对象的家庭情况进行初审,将初审结果在村公示3到5天。
3、审核:乡镇收到申请材料后,进行正式受理申请人的申请,对于符合条件的对象,然后再由村民委员会进行第二榜公示3到5天。
4、等待审批:县级民政部门收到上报申请材料后,立即组织入户核查,复审,进行依法审批。
综上所述,申请农村低保以家庭为单位由户主提出申请,申请家庭必须是当地农业户籍且在当地常住。也就是说,具备当地户籍但是外出打工并未实际在当地居住的话,是不能申请农村低保待遇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第九条
国家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家庭,给予最低生活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