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刑法规定强迫交易罪需达到情节严重才构成犯罪,涉及暴力、威胁手段的强买强卖、强迫服务行为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强迫交易需满足多次、非法获利数额大、社会影响恶劣、严重扰乱市场等条件。相比之下,敲诈勒索罪侵犯的客体是财产权,行为人使用威胁、要挟方法,目的是非法占有财物。强迫交易罪适用于个人和单位,而敲诈勒索罪只适用于个人。
法律分析
一、中国新刑法强迫交易罪判几年?
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强迫交易行为属一种扰乱市场管理秩序的违法行为,这种行为在商品交易或服务交易中并不鲜见,因此,刑法为了不至于打击面过大,而规定了强行商品交易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能构成犯罪。所谓情节严重,应当包括以下几点:
1、促成不公平交易,非法获利数额较大的;
2、多次强迫交易的;
3、社会影响恶劣的;
4、给被害人及家庭引起较为严重后果的;
5、强迫交易严重扰乱市场的;
6、二人以上共同实施强迫交易的。
行为人用轻微的威胁手段进行强买强卖、强迫他人接受或提供服务,行为很有节制、获利很有限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属于一般违法行为,不能认为是犯罪。
二、强迫交易罪和敲诈勒索罪的区别有哪些?
1、客体不同。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市场交易秩序和他人的人身权、财产权或其它合法权益;而敲诈勒索罪侵犯的客体是简单客体,即公私财产的所有权。
2、客观方面不同。本罪行为人对被害人可使用暴力、威胁方法,而敲诈勒索罪则只能使用威胁、要挟方法,若行为人当面对被害人使用暴力,则超出了敲诈勒索罪的范围,此其一。其二,本罪行为人在强迫对方达成交易后一般会给付对方一定数额的货币或商品作为代价,而敲诈勒索罪的行为人则完全是无偿占有被害人财物。
3、主观方面不同。本罪行为人实施强迫交易行为主观上是为了达成交易,牟取不法利益,而敲诈勒索罪行为人主观上则是为了非法占有公私财物。
4、主体不同。本罪自然人和单位均可构成,而敲诈勒索罪只能由自然人构成。
结语
强迫交易罪的刑期根据情节严重程度而定,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强迫交易行为扰乱市场管理秩序,情节严重的表现包括促成不公平交易、多次强迫交易、社会影响恶劣、给被害人及家庭带来严重后果、严重扰乱市场以及二人以上共同实施强迫交易。相比之下,敲诈勒索罪与强迫交易罪在客体、客观方面、主观方面以及主体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强迫交易罪涉及复杂客体,行为人可使用暴力或威胁手段,达成交易后会给付对方一定代价;而敲诈勒索罪涉及简单客体,行为人只能使用威胁或要挟手段,无偿占有被害人财物,主观上为非法占有公私财物。强迫交易罪可由自然人和单位构成,而敲诈勒索罪只能由自然人构成。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