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缓刑执行期满后,不可以担任法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六条,缓刑期满未逾五年的人不得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缓刑是对刑罚的暂缓执行,缓刑期满后,犯罪分子可以出国,但需向考察机关提出申请并经批准。缓刑考验期最短为2个月,最长为5年,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法律分析
一、缓刑执行期满后,是否可以担任法人?
缓刑执行期满后,不可以担任法人。缓刑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被判处缓刑,缓刑期满之前,属于正在被执行刑罚,是不得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的。犯行贿罪被判处缓刑,缓刑期满以后未逾五年的,也不得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缓刑是对刑罚的暂缓执行,其执行形式为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六条第一百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行为能力;
(二)因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五年,或者因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五年;等等。
二、以前判过缓刑可以出国吗
以前判过缓刑可以出国。但是应当向考察机关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离开所居住的市、县。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法律规定,服从监督,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五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三、缓刑考验期的期限是多长时间
缓刑考验期最短为2个月,最长为5年,应根据具体情况。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缓刑适用条件的,可以宣判缓刑。拘役的缓刑考验期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不得少于2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不得少于1年;自宣判缓刑之日起算。
拓展延伸
根据我国《刑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不得担任企业的法定代表人、经理、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因此,缓刑满后能否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需要考虑所犯罪行的性质和缓刑的具体情况。
缓刑考验期限是指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需要遵守的规定。缓刑考验期限结束后,犯罪分子可以被解除缓刑,或者再次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等刑罚。
根据法律规定,缓刑考验期限内,犯罪分子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定,如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不得进入特定行业、不得担任特定职务等。但是,缓刑考验期限结束后,犯罪分子是否可以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还需要考虑所犯罪行的性质和缓刑的具体情况。
如果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属于危害的犯罪,缓刑考验期限结束后仍需执行刑罚,则缓刑考验期限内不得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如果犯罪分子所犯罪行不属于危害的犯罪,缓刑考验期限结束后可以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
因此,缓刑满后能否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需要根据所犯罪行的性质和缓刑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罪分子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定,缓刑考验期限结束后,需要根据法律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理。
结语
根据上述内容,缓刑期满后不可以担任法人,缓刑犯有犯罪记录的也不得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缓刑考验期最短为2个月,最长为5年,具体情况需根据法律规定。缓刑犯有犯罪记录的需向考察机关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1999-06-25) 第一条 刑法第三十条规定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既包括国有、集体所有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也包括依法设立的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防沙治沙法(2018-10-26) 第四十五条 防沙治沙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人民防空法(2009-08-27) 第五十一条 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或者有其他违法、失职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