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案录下口供是机关调查取证的手段,不等同于正式立案,立案需要满足有犯罪事实、犯罪嫌疑人需追究刑责、属于机关管辖范围的条件,经审查并获得上级批准。报案笔录只是立案前的准备程序,立案需要经过审查认定是否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
报案笔录是立案前的一个程序,还不是正式立案。报案笔录是机关调查取证的一种手段,并不意味着已经立案。机关会根据报警人反映的情况,依法审查、如果符合刑事立案的标准,才会立案处理。
一、立案需要具备的条件
1、有犯罪事实存在。这是立案的首要条件;
2、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依法需追究刑事责任;
3、属于该机关管辖的范围。
二、立案的流程
1、当事人或有关人士报案;
2、机关受理报案;
3、机关审查;
4、凡符合立案条件的,经县级以上机关负责人的批准,予以立案。凡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经县级以上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
综上所述,报警做了笔录不是立案。根据刑事诉讼法中对于立案程序的相关规定,立案包括三个道程序,分别为立案材料的接受、立案材料的审查、立案材料的处理。报案笔录只是立案前的一个材料准备程序,并不是正式的立案,是否确定立案,要经过审批,当人民、或机关街道报案、控告或举报、自首材料时,会按照职权范围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并且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则予以立案。
拓展延伸
报警笔录是否会触发立案程序?
报警笔录的填写通常是警方在接到报警后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填写笔录的目的是记录报警人提供的相关信息,包括事件的时间、地点、经过以及涉及的人员等。然而,填写报警笔录并不意味着立即触发立案程序。是否立案通常取决于警方对报警信息的初步调查和评估。警方会根据笔录中的信息以及其他相关证据来决定是否立案。因此,填写报警笔录只是报案的第一步,是否立案还需要警方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判断。
结语
综上所述,填写报警笔录只是报案的第一步,不代表立案。立案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并经过机关的审查和批准。报案笔录的填写是为了记录相关信息,供警方初步评估和调查使用。立案与否取决于警方对报案信息的调查和判断。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人民、人民或者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