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 iangtan U n i ve rsity(Ph ilosophy and Soc i a l Sc i ences)
V o.l34N o.5
Sep t.,2010
新媒体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交互机制研究*
蒋晓丽,董子铭,曹漪那
(四川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
摘 要: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对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为加强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展了新的渠道和手段。结合大学生新媒体接触的行为特征,以实证调查为客观依据进行分析,研究探索高校利用新媒体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 交互机制,运用新媒体技术特性,结合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推动教育主体间广泛深入的交往互动。通过具有核心价值观导向的服务和活动,最终实现交往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交互培养机制;新媒体;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81(2010)05-0146-07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正逐渐成为主流媒体,不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和领域。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体已成为与大学生朝夕相处、接触最频繁的信息载体,对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与此同时,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也为加强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展了新的渠道和手段。思政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利用新媒体技术来开展此项工作已经达成共识,然而如何运用则是实现其实效性的关键所在。寻求一种切实有效的机制是高校利用新媒体技术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亟待深入探讨的课题。
本文以传播学的视角,结合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实证调查为客观依据进行分析,力求就此项课题提出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和对策。经过研究发现交互机制是高校利用新媒体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一、理论探讨与研究假设
何谓交互培养机制,即在新媒体环境下,以 服务和 活动为手段,积极营造思政教育主体!间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大学生在 交往互动中形成核心价值观的一种培养模式。交互培养机制旨在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传播效果,然而传播效果的强弱取决于个人差异因素、社会因素、媒介因素三组变量的不同组合,此次实证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在个人和社会两个变量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如何有效运
用媒介效
力优化和促进传播效果。如图1所示:
首先,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人们所处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人们的观念。换言之,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也相当程度地影响了其自身价值观念的形成。而以思政教育为要务的校园新媒体,则是促进大学生形成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中介因素。
其次,将乔治∀格伯纳(G eorg e G erbner)的涵化理论(cu lti va ti on t heory)与其对 主流效果(m a i nstream)的解释运用到新媒体语境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今天,大学生
*收稿日期:2010-03-29
作者简介:蒋晓丽(1956-),女,湖北孝感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资助(项目批准号:09J D710034)的研究成果之一。
的个人审美、信念与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倾向,由于大量接触新媒体而变得与新媒体所呈现的主流价值观相认同,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因此,新媒体作为大学生日常接触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媒介,必然能够起到协助建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整合作用!。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研究假设:
H1:新媒体是促进大学生形成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中介因素。
H2:大学生交往互动行为∃的积极程度与其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存在相关关系。将H2又分为两个小假设: H2a:大学生参与交往互动的频度与其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存在相关关系;H2b:大学生对活动信息的关注程度与其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存在相关关系。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本文所分析的数据来自于2009年6-8月以互联网为平台开展的 大学生新媒体接触状况网络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从大学生新媒体使用状况、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认同状况以及校园新媒体的使用状况等方面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以北京、浙江、四川、广东、重庆五省(直辖市)为主的全国范围内的高校学生。共填写问卷410份,有效问卷408份,问卷有效率为99.51%。调查样本的性别构成情况为男性48.28%,女性51.72%,专业构成情况为文科45.83%,理工科41.91%,管理、艺术类12.26%。从调查对象的基本指标看,问卷数据结果基本能够科学地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大学生的新媒体接触特征。
为检验假设1,我们运用描述统计的方法,从大学生的媒介使用偏好、新媒体接触动机、核心价值观认知现状和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以考察新媒体在促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为检验假设2,我们运用spss软件对部分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通过对小假设的交叉分析和卡方检验,求证大学生的新媒体交往互动行为与其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相关关系。
1.数据的描述统计分析
(1)大学生的媒介使用偏好与高校网站利用率
表1
大学生的媒介使用偏好
表2 大学生的校园网站利用率
数据显示,大学生对媒介的使用偏好主要集中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而对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使用程度明显偏低。另外,大学生对校园网站的利用率较高。我们认为,大学生显著的网络使用偏好和校园网站的较高利用率是高校利用新媒体技术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前提,更是实施交互培养机制的先决条件。
(2)大学生
接触新媒体的动机与信息需求分类
我们发现,获取资讯(看新闻、查资料)是大学生上网的首要目的,即时通讯(QQ、M S N、E m a il)与休闲娱乐(玩游戏、看影视)分别位居第二位和第三位。这说明了大学生的新媒体使用行为具有强劲的信息需求、突出的交往特征和鲜明的娱乐目的。
以上是从调查问卷中得到的直观数据。除此之外,通过实际观察中对大学生的身心特点、社会地位、生活环境、行为特征的了解,我们还可以发现,大学生是渴望表达、寻求自我
价值实现的群体。2000年以来,从展露个性、表达自我的%大学自习室&!到对主流、传统、规范进行解构和的 后舍男生 ∃,大学生利用博客、播客、知客、维客等新媒体方式,发表观点、共享知识、创造财富,展现校园生活和大学生风采,记录成长历程和思想轨迹,成为自媒体时代独特的校园文化现象。这一点在调查数据中也有所体现,其中活
动在上网目的中所占的比例不容忽视。
上述分析证实了大学生的新媒体接触行为具有交往性和自媒体性特征,为交互培养机制的实施提供了现实依据,使思政教育工作有的放矢。
(3)大学生
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现状和获知途径
我们可以看到,在 哪些方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这道题的回答中选择 都不知道 的大学生人数所占比例甚少,其中对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认同程度为最高,然而其获知途径却是以人际传播、传统媒体为主,说明高校利用新媒体技术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还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应加大力度推进网络思政教育工作。
(4)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表7 大学生认为新媒体和校园网站在宣传核心价值观过程中
存在的问题
表8
教师利用新媒体与学生的交往频度
调查发现,大学生普遍认为在大多数网站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 说教色彩浓重 ,然而在对校园网站的问题分析中又凸显出另一个弊端,就是 网速或更新速度慢 。此外,教师与学生的课后交流频率偏低也是新媒体思政教育工作的问题之一。因此,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应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同时入手。主观上,思政工作者要增强交往意识,保持与大学生充分、稳定的交往,以
2.数据的相关性分析
(1)核心价值观认同与交往互动频数的相关性分析
根据斯皮尔曼(Spear m an)等级相关系数的检测,本假设的斯皮尔曼相关系数绝对值为0.192,显著性水平为0.000 (p<0.01),应拒绝零假设,即:核心价值观认同与交往互动频数存在相关关系,验证了H2a。
表9 核心价值观认同与交往互动频数的相关系数
Correlati on s
核心价值观认同交往互动频数
Spear m an s'rho核心价值观认同
交往互动频数C orrelati on Coeffi cient
S i g.(2-tailed)
N
C orrelati on Coeffi cient
S i g.(2-tailed)
N
1.000
406
-192**
000
406
-.192**
000
406
1.000
406
**.Correl ati on i s s i gn ifican t at the0.01l evel(2-tailed).
(2)核心价值观认同与活动信息关注程度的交叉分析与卡方检验
通过交叉分析与卡方检验,皮尔森卡方观察值为74. 728,似然比卡方观测值为69.423,线性相关卡方观测值为45.308。在自由度为9,显著性水平p值为0.01情况下,卡方检验的临界值为21.67,此值与上述观测值相差较大,显示核心价值观认同与活动信息关注程度具有相关性。同时,通过卡方检验,皮尔森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绝对值分别为0. 335和0.318,其显著性水平为0.000,即p<0.01,也显示核心价值观认同与活动信息关注程度具有相关性,验证了H2b。
表10 样本处理摘要表
C ase Process i ng Summ ary
C ases
Total V ali d M issi ng
Percen t N Percent N Percen t N
核心价值观认同*活动信息
关注程度
40599.8%1.2%406100.0%
表11 二维交叉列联表
核心价值观认同*核心价值观阅读反应C ross t abu lati on
活动信息关注程度
仔细阅读选择性阅读草草浏览关闭网页
Total
核心价值观认同不赞同Coun t01001 Expect ed Coun t.0.4.4.21.0 %w ith i n核心价值观认同.0%100.0%.0%.0%100.0% %w ith i n活动信息关注程度.0%.6%.0%.0%.2% %ofTotal.0%.2%.0%.0%.2% S t d.Resi dual-.21.0-.6-.5
无所谓Coun t0572537 Expect ed Coun t1.514.113.08.537.0 %w ith i n核心价值观认同.0%13.5%18.9%67.6%100.0% %w ith i n活动信息关注程度.0%3.2% 4.9%26.9%9.1%活动信息关注程度
仔细阅读选择性阅读草草浏览关闭网页
Total
核心价值观认同
赞同Coun t1768548210 Expect ed Coun t8.379.973.8.2210.0 %w ith i n核心价值观认同.5%36.2%40.5%22.9%100.0% %w ith i n活动信息关注程度6.2%49.4%59.9%51.6%51.9% %ofTotal.2%18.8%21.0%11.9%51.9%
S t d.Resi dual-2.5-.4 1.3.0
很赞同Coun t157******** Expect ed Coun t6.259.755.036.1157.0 %w ith i n核心价值观认同9.6%45.9%31.8%12.7%100.0% %w ith i n活动信息关注程度93.8%46.8%35.2%21.5%38.8
% %ofTotal3.7%17.8%12.3%4.9%38.8%
S t d.Resi dual3.51.6-.7-2.7
Total Coun t1615414293405 Expect ed Coun t16.0154.0142.093.0405.0 %w ith i n核心价值观认同4.0%38.0%35.1%23.0%100.0% %w ith i n活动信息关注程度100.0%100.0%100.0%100.0%100.0% %ofTotal4.0%38.0%35.1%23.0%100.0%
表12 核心价值观认同与活动信息关注程度的卡方检验
C h i-Square Tests
Val u e df A s ymp.S i g. (2-s i ded)
Pears on Ch i-Square74.728a9.000 L i kelihood Rati o69.4239.000 L i near-by-L i near A ss oci ati on45.3081.000 N ofVali d Cases405
a.5cells(31.3%)have expected coun t les s t h an5.The m i n i m um expected coun t is.04.
表13 核心价值观认同与活动信息关注程度的相关检验
Sy mm etricM eas u res
V alu e A symp.Std.
E r rora
A ppr ox.T b App r ox.S ig.
I nter val by Interval Pear
son s'R
-.335.047-7.135.000c O rd i n al by O rdinal
Spear m an Correlation
-.318.047-6.740.000c N of Va lid Cases405
a.N ot ass uming th e nu ll hypothesis.
b.U sing th e asymptotic standard err or assu m ing the nu llhypothesis.
c.Based on nor m al app r oxi m ation.
三、简要结论与实施策略
结合大学生新媒体接触的行为特征,根据大学生交往互动行为与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相关关系,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大学生基于新媒体平台的交往互动行为越积极,其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就越显著。因此,思政教育工作应引入交互培养机制,该机制是高校利用新媒体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一)交互培养机制的功能机理:
交互培养机制包含 交往、服务、活动三个要素。其中,交往是出发点和归宿点。服务、活动是途径和手段。交往同时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在服务和活动的始终。服务和活动是保持交往、增进理解的途径。服务和活动必须从交往开始,在思想教育主体的自由交往中达到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而这又会促进交往的进一步发展,推动服务和活动达到新的水平和境界。在如此循环往复的过程当中,新媒体的各种应用形式都能够在交往、服务、活动等功能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本文对此进行了分类归纳,如图2:新媒体形式分类及功能
信息娱乐类:综合网站、搜索引擎、学校网站、网络游戏提供学生需要的信息、娱乐服务
交往类:虚拟社区、SNS网站、I M、 博客、网络游戏、手机
自媒体类:博客、手机报、维基、TAG、 手机报、RSS、师生博客、 学校网站、虚拟社区师生交往、活动组织
为学生提供社会化辅助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引导大学生自媒体生产
宣传类:楼宇电视、车载电视、
IP TV、学校网站
活动宣传、发布
在交互培养机制中,虚拟社区、师生博客、SN S、QQ群、手机、搜索引擎、维基、网络游戏等几乎所有的新媒体形式都是思政工作者与大学生之间进行交往的平台。利用这些交往平台服务整合大学生群体,充分开发大学生新媒体使用的自媒体倾向,结合大学生自我表达、寻求正向评价等心理特点,组织和引导大学生群体积极开展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进行自媒体生产,培养核心价值观。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增加交往,提高服务能力。此外,作为对 交互机制的有效补充,某些特殊的新媒体形式,可以发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成为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平台。如利用IPTV、楼宇电视、车载电视的多媒体、互动性传播特点,在信息相对封闭、信息流动较少的教学楼、礼堂、宿舍、食堂、校车等人际活动范围内,形成一个密布的宣传网络。
(二)交互培养机制的实施策略
交互培养机制覆盖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和现实空间媒体,通过 师生交往###提供服务###活动引导的途径,形成一个多主体、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型的思想教育网络。
1.交往
(1)将手机和互联网相联结
手机是大学生最常用的媒介;大学生是使用手机短信的主要人群。大学生不仅将手机用于人际沟通,而且还在手机和互联网两个不同的交往空间自由穿梭。思政工作者在交往中要注意将手机和互联网联结起来,通过满足学生的娱乐、信息需求保持交往关系。
(2)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相联结
思政工作者应认清大学生使用新媒体将虚拟与现实世界的交往关系相互连结的现实,积极熟悉和掌握大学生中流行的新媒体应用并以 健康、积极、主流的原则进入其社交圈,努力树立自身权威,掌控引导能力,为开展活动思政教育构建有效的社会关系网络,打下群众思想基础。
(3)将多元表达和一元导向相联结
利用新媒体传播核心价值观必须符合新媒体的特性,允许多元思想的存在。这种多元性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教育主体(大学生)表现出来。难点在于,思政工作既要极力开拓上,承认和允许多元是师生交往的前提,重视和研究多元是开展服务的基础。因此,交往必须是一种多元性的活动。思政工作者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形式、新媒体文化来走进多元,熟悉多元,从而建立友好互信的交往关系。
多元表达中必然存在着许多负面的东西,这些东西不该被彻底禁绝,而应通过有效措施进行边缘化,或在适当的情况下成为反面教材。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思政工作者可以通过高校主题网站上的 议程设置(agenda setti ng)来树立一元,引领,通过 沉默的螺旋(sp ira l o f silence)来消弭负面声音,整合多元。
2.服务
交互培养机制中的服务主要通过新媒体尤其是互联网来提供,把高校网站建设成为专业知识学习、心理辅导、人际交往指导、价值观导引、就业指导的坚实平台,通过QQ、手机报、楼宇电视、IPTV等新媒体技术将大学生与学校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活跃的交往圈,在服务中保持与大学生充分稳定的交往,构建大学生的公共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心理疏导、价值观导引、帮助社会化等服务的开展中,应形成主流价值观导向的 使用与满足。思政工作者要熟悉和掌握各类新媒体应用,对社区、博客、QQ群等技术应用耳熟能详。不断追逐和了解最新的网络文化潮流,青年文化现象,和学生一起 与时俱进,成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倾诉对象。热爱思政工作,热心服务,及时提供信息,在泛滥的网络信息海洋中为大学生指明理性、正确的方向。从而将大学生浅表性的 信息满足、 交往满足、 情感满足、 娱乐满足在高质量的服务中转化成更深层次的 社会化满足和 价值观导向满足。树立思政工作者的威信,形成校园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3.活动
(1)开发大学生自媒体倾向
大学生自媒体主要包括:博客、播客、移动QQ、维基等形式,通过对学习资料、知识共享、个人情感和思想表达、思想教育活动过程资讯等内容的生产和发布,发挥自我思想教育和宣传示范功能。在宣传活动中,应努力发挥大学生自媒体的主导作用,编写、制作、发布活动新闻、图片、视频,使大学生主观上进行自我教育,客观上形成以践行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主流文化组成部分。推动大学生自觉进行思想教育活动的内容生产和发布,关键在于真正说服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想教育活动中来。这就需要活动组织者在平时的交往和服务中,满足学生需求,树立自身权威,形成较强的影响力和引导力。
(2)组织者精心策划活动
活动组织者包括高校辅导员等思政工作者和网络评论员、意见领袖等对学生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网络评论员、意见领袖等人通过发表观点、强化正向等方式在大学生社群中发挥议题设置、引导作用。高校辅导员通过新媒
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主要由 软新闻构成的网络文化环境中,综合运用多种新媒体形式,以及多种传播技巧和传播意识,逐步将大学生引导到由较多 硬新闻构成的社会公共文化平台中,结合硬新闻,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措施,理解当前的合理性,认识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3)将自我教育与内容把关相结合
在以 第二课堂为内容载体的思想教育实践活动中,大学生通过手机、数码相机、DV等方式生产内容,通过手机、博客、播客等方式传播内容,从而形成了广阔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战线和地带。大学生自媒体正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不断进步,对国家发展、社会问题的关注有所增加。然而,大学生自媒体还存在着视野狭小、思想性不强、功能单一、缺乏社会沟通等问题。 在主题的选择上,很少涉及新闻报道、时事评论、公共事件观点阐述等主题,大多为日常生活的感悟,如对友情、爱情和人际关系的看法等,这和大学生的生活、工作状态密切联系。!大学生 自媒体要真正成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的网络媒体,开辟多渠道信息来源和加强引导是关键。通过自媒体生产出来的零碎、多角度、各抒己见的 微内容,应该经过主流价值观的把关、筛选和分类,并被整合进入我们的整体框架中去。大学生 自媒体的实践可以在BBS、个人博客中尽情发挥,然而主题网站、博客圈等上一层信息源的内容生产应该经由思政工作者、网络辅导员、信息员等把关人精心策划和编制。
总之,思政工作者必须引导大学生放眼天下、关注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内外活动,并上传至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共享。这不仅能更好地展现青年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风采,提高大学生自媒体应用水平,其本身也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陈学明.西方马克思主义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王勤.思想政治教育学新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3]王长潇.新媒体论纲[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5]沈国权. 多元取向与 一元导向[N],光明日报,2000-08-29.
责任编辑:熊先兰
On t he Interacti veM echanis m of t he Core Values for the
College St udents under the Trai nni ng ofNe w M edi a
JIANG X iao-l,i DONG Zi-m ing,CAO Y i-an
(S c hool of L ite rature and Journa lis m,S ichuan Un i v e rsit y,C he ngdu,S ic huan6100,Ch i na)
Abst ract:The dev elopment and popu l ar izati on o f ne w m edia techno l ogy br i ng t he ex tensive and profound i m pact to the co lleg e students on the w ay of th i nk i ng,behav ior and va l ues and also expand t he new channe ls and m eans to streng then and i m prove the i deo log ica l and po litica l educa ti on.W e cou l d integ ra te t he behav i o ra l charac teristi cs of new m ed i a,t he e m pir i ca l i nvestigati on for t he ob j ec ti ve basi s fo r analysis,research t he i nteracti ve m echan i s m to culti v ate co ll ege co re va l ues w ith t he new m ed i a,use features o f new m ed ia techno logy co m bi ned w it h se lf-educati on st udents and pro m ote education among the m a i n extensi ve interacti on Through a core va l ue-or i ented services and activ ities,ulti m ate l y i m prove t he i deo l og ica l and po litical educati on.
K eywords:i nteractive cu lti va te m echanis m;ne w m edia;co re va l ues;co ll ege student
152
!刘栖蔚,大学生博客的媒介素养研究,青年记者,200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