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号:20090608310067
姓名:石进陆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系别:农林经济管理系
年级:09农经(2)班
课程:农业社会经济统计学
授课老师:谭老师一、调查过程
(一)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的主题是海南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相关问题,调查的主要对象是2013届毕业生,少部分是大三、大二年级的学生。调查的期间主要是2013年4月25——5月5日这个阶段。调查地点主要是图书馆、宿舍、班级教室。共发放300份问卷,有效回收288份,回收率96%。
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是海南大学大学生就业形势;海大毕业生就业意向;毕业生就业期望;影响毕业生就业时的因素;毕业生欠缺的的素质;为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社会、企业、学校以及学生自己采取的相关措施。
(二)个人感受
在本次调查中,全部问卷由我一人全部发放,回收率较高,学院、专业、年级较全,涵盖了海南大学较多专业年级的在校生以及应届毕业生,保证此次调查的结果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问卷的发放、回收、统计、数据分析、撰写报告等全程由我一个人独自完成,工作量较大,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我受益匪浅,懂得如何安排展开一项调查,如何进行较好较全的数据分析和撰写较全面的分析报告。
除此之外,此次调查得到了谭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使得调查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效果。同时,在此次调查中,因能力有限,考虑不周,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通过不断的学习,相信自己能够在以后的市场调查中能够完善自己的能力。
二、海南大学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一)全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通过近几年的《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书》我们可以看到。2009年我国的初次就业率达到74%,截至2009年底,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7.4%, 2009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是86.6%,比2008届85.6%高1个百分点,比2007届87.5%低0.9个百分点;约1/3以上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实现的;2009届有半职工作的比例为1.5%。2009届和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连续两届呈现上升,2010届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6.1%。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全国总体就业率为.6%,比2009届全国总体(86.6%)上升了3个百分点,比2008届全国总体(85.5%)上升了4.1个百分点,高于金融危机前2007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87.5%)约2个百分点。 2011届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69.1%。从毕业生签约状态看,已签约毕业生(包括与用人单位口头约定就业)占调查总体的47.2%,有52.8%的毕业生处于准备升学、等待签约、待业等未签约状态。具体来看,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签约比率略高,为50.1%,其次是“211”与“985”工程高校毕业生,签约比率为49.3%,学院和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签约比率分别为44.6%和44.1%,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矛盾略显突出。总的来说,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要比以往要严峻,妥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是当务之急。
(二)海南大学就业现状
在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此次调查显示海南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亦不容乐观。其中在校大学生对自我专业很满意的占4.7%,满意的占44.8%,一般的占37.2%,不满意的占10.4%,很不满意的占3.5%;55.2%的人认为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困难,超过了总调查人数的一半。29.9%的人认为形式正常。4.2%的人认为形势较好,比较容易。另有10.8的人不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可见,绝大多数在校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与此同时,他们认为影响毕业生就业时的主要因素是对岗位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占60.4%的比例),毕业生综合素质不足(占54.2%的比例),毕业生相关工作经验不足,(占51%的比例),欠缺相关工作技巧(占40.6%的比例);影响毕业生就业的还有薪金问题,调查显示海南大学毕业生对第一份工作酬金期望1500元以下所占比例是1%,1501~3000的是61.1%,3001~4500的是30.2%,4500元以上的是7.7%。由此可见,绝大部分的毕业生第一份工作酬金的期望值都是1501~3000元。这表明,大学毕业生希望自己早点从父母的经济依附中解脱出来,实现经济上的,并渴望获得舒适的生活条件,因此希望能获得较高的薪酬。当然较高的薪酬需要更高的能力,很多就业者在面试的时候常常发生高估自己能力,漫天要价,同时也有些人为了尽快就业而低估自己的价值。所以工薪的选择也是导致很多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之一。
二、就业因素分析
(一)基本特征分析
1、性别
本次调查的300位对象中,男性消费者有168位,占调查总人数的58.33%;女性消费者有132位,占调查总人数的41.67%(单因素)。因此,本次市场调查以男性消费者为多。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男20 21 35 92
女17 23 28
表1
2、专业呈现
由于我是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所以本院调查的对象相对较多。其中以农林经济管理、金融学、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为主,其他调查对象中包含汉语言文学、园艺系、园林系、生物技术系、土木工程、行政管理、农药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系、旅游管理、电气工程自动化、戏剧影视文学、应用化学、艺术设计系、法学、英语等专业。囊括全校各个学院,具有代表性。
3、对就读专业满意度的数据分析在300份调查问卷中,有288份对就读专业满意度进行了填写。在288份调查问卷的专业满意度分布如下;
图1
由表中可以看出目前海大学生对其所就读的专业持满意态度的占大多数,其次是对专业持一般态度。(单因素分析)
(二)就业考虑的因素
企业看重的因素
人数比例
在校成绩、奖学金等荣誉30 10.4%
专业技能,应变能力188 65.3%
实习经验与其他经验70 24.3%
表2
本次调查中对于企业最看重毕业生哪些方面的能力,企业看重专业技能的比例是65.3%,实习以及其他方面的经验占24.3%,最后是在校成绩和奖学金等荣誉的比例是10.4%。(单因素)
毕业生欠缺的素质
人数比例
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15 5.2%
沟通协调能力108 37.5%
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48 16.7%
相关工作经验72 25%
专业知识和技能42 14.6%
其他 3 1%
表3
调查数据说明毕业生面临毕业最前的素质是沟通协调能力(占全部的37.5%),其次是毕业生缺乏相关工作经验(占全部的25%),再次是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占全部的16.7%),还有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缺乏(占全部的14.6%),最后一部分人缺乏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因素)
然而,企业所看重的很多因素恰恰是众多毕业生所欠缺,所不具备的素质。由此表可知:
图2
现当代企业最看重毕业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占50%;其次是有相关工作经验,占20%;再者就是沟通协调合作能力和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双因素)
(三)大学生就业期望
本次调查毕业生对第一份工作酬金期望1500元以下所占比例是1%,1501~3000的是61.1%,3001~4500的是30.2%,4500元以上的是7.7%。由此可见,绝大部分的毕业生第一份工作酬金的期望值都是1501~3000元。
图3
这表明,大学毕业生希望自己早点从父母的经济依附中解脱出来,实现经济上的,并渴望获得舒适的生活条件,因此希望能获得较高的薪酬。当然较高的薪酬需要更高的能力,很多就业者在面试的时候常常发生高估自己能力,漫天要价,同时也有些人为了尽快就业而低估自己的价值。所以工薪的选择也是导致很多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之一。
图4由图可知,288名调查对象的就业意向是国有企业的有27.8%,选营企业的有14.6%,选择外资企业的有31.6%,选择部门的有12.2%,选择自主创业的有12.8%,选择其他的是1%。
毕业生在不同性质单位所期望的酬金统计结果如下:
企业性质1500元以下1501~3000 3001~4500 4500以上国有企业人数0 52 23 5
比例0 18.06% 7.98% 1.73%
民营企业人数 1 21 5 2
比例0.347% 7.29% 1.73% 0.694% 外资企业人数0 46 11
比例0 22.22% 15.97% 3.82%
部门人数 1 32 6 2
比例0.347% 11.11% 2.08% 0.694% 自主创业人数 1 14 6 1
比例0.347% 4.86% 2.08% 0.347% 其他人数0 2 1
比例0 0.694% 0.347%
表4
通过上表的比较得出,毕业生的期望薪酬主要集中在1501~3000元这个阶段,总人数186,占总人数的61.1%,且大多数希望在国有企业(52人,占18.06%)和外资企业(人,占22.22%)实现就业,其中希望在部门工作的人数是32人,占总数的11.11%、希望在民营企业就业的有21人,占总数7.29%,想自主创业的有14人,占总额的4.86%;其次就是3001~4500元阶段,该阶段人数相对较少,总人数87人,占总人数的30.2%,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4500元以上这个阶段人数较少,为22人,占总额的7.7%,依然主要是希望就业于外资企业。由此可见,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外资企业对于
毕业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四)大学生就业措施
本次调查为解决自身就业问题所采取最主要的措施中提高职业技能和就业技巧高居榜首(占52.1%的比例),说明大学生大部分自身职业技能较低,缺乏就业相关技巧;其次是完善就业信息机制,让毕业生获得更多的就业渠道,比例为17.7%;除此之外,毕业生认为还需要客观定位,调整就业心态、寻求就业指导和帮助、合理规划职业生涯等措施。具体如下表:
为解决自身就业问题所采取最主要的措施 表5
三、毕业生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问卷中,选择题3、6、11涉及到毕业生就业问题,以下就是以其为根据作出的数据分析:(三因素)
当前毕业生在就业中的主要问题(多选)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提高职业技能和就业技巧
150 52.1% 客观定位,调整就业心态 34 11.8% 寻求就业指导 21 7.3% 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27 9.3% 获得更多的就业渠道 51 17.7% 加强实习等方式了解企业
5 1.7%
企业需要需要具备较高
职业能力或者专业技术
人才
141 48.9%
毕业生定位过高,择业过
于挑剔
缺乏经验,没有工作经历168 58.3%
111 38.5%
就业信息机制不健全,信
息不充分
、学校、用人单位以
81 28.1%
及学生之间沟通和了解
不够
65 22.5%
传统教育模式存在弊端,
学生综合能力不强
表6
本次调查中认为当前毕业生主要面临的就业问题有缺乏工作经验(占58.3%的比例)、缺乏职业能力和专业技术(占50%的比例)、毕业生定位过高,期望过高(占48.9的比例),最后是、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就业信息机制不够健全和充分(占38.5%的比例)。(单因素)
影响毕业生就业时的因素(多选)
人数比例
174 60.4%
对岗位专业知识掌握不
够
对企业用人标准不了解81 28.1%
综合素质不足156 54.2%
欠缺相关技巧117 40.6%
工作经验不足147 51%
表7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影响毕业生就业时的主要因素是对岗位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占60.4%的比例),毕业生综合素质不足(占54.2%的比例),毕业生相关工作经验不足,(占51%的比例),欠缺相关工作技巧(占40.6%的比例)。(单因素)
毕业生择业期遇到的主要问题(多选)
人数 比例 专业不对口或者知识面太窄 141 49% 缺乏社会关系 132 45.8% 性别歧视 51 17.7% 缺乏社会经验和就业能力 273 94.8% 其他 18 6.3%
表8
本次调查显示,毕业生在择业期间遇到的主要问题有专业不对
口或者知识面太窄(49%)、缺乏社会关系(45.8%)、性别歧视(17.7%)、缺乏社会经验和相关能力(94.8%)、其他方面(6.3%)。(单因素) 由以上三个单因素分析总结得,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原因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大部分。(三因素)
造成就业困难的因素
客观因素
人数
比例 企业需要需要具备较高职业能力或者专业技术人才
144 50% 就业信息机制不健全,信息不充分 111 38.5% 、学校、用人单位以及学生之间沟通和了解不够
81 28.12%
传统教育模式存在弊端,学校缺乏较好的就业指导和帮助
165 57.29% 表9
由上表可以看出,本次调查的288名海大在校生认为造成就业困难的主观原因占主要地位,占总数的53.17%,其次才是客观原因,占总数的46.83%;其中主观原因中占主要的是毕业生缺乏相关经验(53.82%)、毕业生综合素质不足(54.16%)、其次就是毕业生就业心
主观因素
人数 比例 毕业生定位过高,择业过于挑剔 141 48.95% 缺乏经验,没有工作经历 155 53.82% 综合素质不足 156 54.16% 欠缺相关技巧 117
40.62%
态不端正,定位过高,择业过于挑剔(48.95),最后是毕业生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巧(40.62);客观原因中大家认为主要原因是传统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学校欠缺较好的就业指导机构,所占的比例是57.92%,其次是企业需要具备高职业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是50%,再者就是现阶段就业信息机制不健全,信息不够充分,影响毕业生顺利就业,所占比例为38.5%,最后大家认为、学校、用人单位以及学生之间沟通和了解不够,所占比例是28.12%,应加强沟通交流。
四、对策与建议
(一)、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应改变就业观念,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想法,注重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能力。
(二)、大学生的个人能力不足,多数大学生都缺乏实际意义上的实践经验,目前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缺失,突出表现为相对缺乏社会实际工作经验,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缺乏艰苦创业精神,在与人合作与沟通方面存在着障碍。要想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大学生,应具备基本综合素质,包括思想健康和道德自律讲诚信、善于协调、容易与他人合作的品格,以及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基本的法律法规常识。
(三)、学校要切实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工作同等重要,核心在解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通过向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接受职业指导, 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
(四)、相关部门要深化改革,大力发展经济,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出台相关,鼓励毕业生积极自主创业,带动就业。
附录一、总统计资料
总统计结果
题号 A B C D E F
1 1
2 129 117 30 10
2 159 96 12 31
3(多选)144 141 168 111 81 165
4 16
5 34 21 27 51
5 30 198 60
6(多选)174 81 156 117 147
7 15 108 48 82 45 3
8 3 186 87 21
9 81 45 99 39 39
10 36 39 111 57 54 2
11(多选)141 132 51 270 18 3性别以及年级统计数据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男20 21 35 92 女17 23 28 总计37 44 63 156
专业满意度对目前就业形势看法的影响数据
形势严峻(A) 形势正常
(B)
形势乐观
(C)
不了解
(D)
很满意(A) 1 6 2 3 满意(B) 49 58 14 8 一般(C) 62 37 7 11 不满意(D) 21 5 1 3 很不满意(E) 6 2 1 1期望薪金和就业意向数据
国有企业(A) 民营企业
(B)
外资企业
(C)
部门
(D)
自主创业
(E)
1500以下(A) 1 1 1
1501~3000(B)52 21 35 14
3001~4500(C)23 5 47 6 6
4500以上(D)5 2 11 2 1
就业困难原因分析数据
求职阶段影响因素人
数
比例
就业前面临的问题企业需要需要具备较高职业能力或者专业技术人才144 50% 毕业生定位过高,择业过于挑剔141 48.9% 缺乏经验,没有工作经历168 58.3% 就业信息机制不健全,信息不充分111 38.5% 、学校、用人单位以及学生之间沟通和了解不够81 28.1% 传统教育模式存在弊端,学生综合能力不强65 22.5%
就业中面临的问题对岗位专业知识掌握不够174 60.4% 对企业用人标准不了解81 28.1% 综合素质不足156 54.2% 欠缺相关技巧117 40.6% 工作经验不足147 51%
就业后面临的问题专业不对口或者知识面太窄141 49% 缺乏社会关系132 45.8% 性别歧视51 17.7% 缺乏社会经验和就业能力273 94.8% 其他18 6.3%附录二、调查方案
关于海南大学大学生就业问题状况
的调查方案
一、调查背景
高校扩招的使大学生的人数飙涨 同时也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再加上社会工作岗位供不应求 就业难早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毕业就失业”似乎也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普遍心理。对每个大学生来说 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对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 总结和测定 确定奋斗目标 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
资料显示,2011年时,2011届的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约为608.2万人 其中 82.1%的人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 1.6%的人自主创业 有9.3%的人处于失业状态 其中1.1%准备国内外读研 6.1%准备继续寻找工作 还有2.1%放弃了继续求职和求学。如果按此比例推算的话 将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 10多万人选择“啃老”。由于就业不易 2011届本科毕业生中有更多的人选择了继续读研而非参加工作 选择读研的比例较2010届增加了2.5个百分点。而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80万人 毕业人数再创新高,就业工作任务更为艰巨。
在以上全国就业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本次调查以海南大学为主要对象,分析海南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面临的问题、采取的措施。为此 我策划了此次调查。
二、调查目的
此次调查主要了解海南大学在校大学生的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本校的就业指导、毕业生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全国的就业形势对海南大学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海南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海南省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找到自己就业的目标,使其不再荒废或迷茫的度过余下的大学生活。同时使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三、调查内容
首先我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我校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看法、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国家、社会、学校采取的措施等。再结合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和调查问卷的内容与答案利用EXCEL和、SPSS SAS统计软件做结构分析、相关分析、列联表分析等,最终使用WORD完成调查报告的撰写。然后再通过访问调查、互联网等形式了解家长、教师、专家等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看法与建议。最后通过企业对大学生就业的看法和对大学生就职的要求与当今大学生进行对比,从而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并提供建议解决问题。
四、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调查期间就读于海南大学的大学生,其中主要以应届毕业生为主要对象。
五、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互联网查询两种方式。这里主要说明问卷调查的抽样方法。(一) 样本量的确定:
我参考其他同学的调查范围和调查数量以及老师的要求,确定样本量大约为300份。(二) 抽样方法:
考虑到实施的可行性问题,我不能做到完全的随机抽样调查,所以我将调查地点选择在图书馆、宿舍楼、教室等地点。其理由有以下几点:1、人员较为集中,有利于问卷的发放和回收。2、年级较为全面,囊括大一至大四所有年级,具有代表性。3、专业较为分散,各个专业均有代表。根据以上三点理由,我采用配额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样,选取专业和年级为交叉变量,这样既可以保证样本的分布更均匀,又能更好的反应各个专业和不同年级对大学生就业的观点。
六、调查过程七、调查进程安排
资料调查、问卷设计2013.4.20——4.22 问卷调查2013.4.23——4.29 问卷处理2013.4.30——5.1 数据内容整理分析2013.5.2——5.7 撰写报告2013.5.8——5.10
八、预算
项目费用
问卷印刷45元
常备用品10元
资料查询费用15元
数据统计分析费用5元
其他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