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层工业厂房结构安装
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2010年6月
结构安装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工程概况
某轻工机械厂金工车间,柱网尺寸为6米,建筑总长108米,宽42米,设有一道伸缩缝。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士排架结构,共两跨。低跨柱顶标高为8.40米,跨度为18米,配有5T桁车,轨顶标高6米。高跨柱顶标高为11.10米,跨度为24米,配有10T桁车,轨顶标高8.4米。
1、建筑平面及剖面见图1。
2、柱子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工字形断面柱,混凝土为C30。见图2。
3、采用T形断面钢筋混凝土吊车梁及预应力大型屋面板。
4、屋架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梯形屋架。混凝土为C40。见图2。
5、.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地基梁和联系梁。
二、施工条件
1、施工现场已“三通一平”,基础工程已完;施工现场土质为粘土。其地基承载力为20T/m2。
2、施工单位有两台起重设备供使用。一台为W1-100。另一台为W1-200,其起重性能见附录一。
3、结构构件的制作:要求柱、屋架在现场预制,其余构件如吊车梁、联系梁、大型屋面板及地基梁等可在距现场5公里处的构件厂制作,采用汽车运至现场。
4、施工现场所需人力、材料及设备均可按设计需要给予满足。
5、工期:主体结构安装, 其施工工期定为 年 月至于 月,共 个月。施工期间最热月平均气温27.3℃, 极端最高温度39℃。
6、结构安装定额见附录二。
7、混凝土强度资料见附录三。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本设计按序号每人一题,题目内容详见附录四。
1、施工方案的拟定和施工方法的选择:
2、编制结构安装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格形式如表3所示。
3、确定结构安装工程施工平面图,内容包括:
①构件预制、就位平面布置图。
②起重机的开行路线及停机点位置图。
四、课程设计步骤与方法
1、计算工程量:按分部分项工程名称,依构件实际体积建立计算式。工程量计算表格式如表1。
表1
序号 | 分部分项工程名称 | 单 位 | 计 算 式 | 工 程 量 | 备 注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3、起重机械的选择验算。
4、主要技术组织措施。
5、劳动量计算。见表2。
劳动量计算表 表2
序号 | 分部分项工程名称 | 单位 | 工程量 | 产量定额 | 劳动量(工日) | 备注 |
7、绘制施工平面图。
① 按比例尺寸绘出现场预制构件布置位置。
② 绘出构件(柱、吊车梁、基础梁、连系梁、屋架、大型屋面板等)安装时的就位布置图。
③ 标出起重机械的开行路线及停机点位置。
五、设计成果
1、结构安装工程施工设计说明书。不小于5000字。
2、绘出施工平面图及施工进度计划表。绘制1# 图一张。
六、课程设计时间:一周。 月 日至 月 日完成。
七、设计进度安排
1、布置课程设计及工程量计算:1天
2、确定施工方案、施工方法,起重机械选择验算:1天
3.、确定技术组织措施:0.5天
4、劳动量计算及编制施工进度计划:1天
5、绘制施工平面图及说明书整理:2.5天
八、课程设计规范化要求
1、 装订
课程设计装订顺序为:
(1)封面(学校统一规定)
(2)指导教师评定成绩表
(3)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
(4)正文
(5)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必须是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真正阅读过和运用过的,文献按照在正文中的出现顺序编号排列。各类文献的标注格式如下:
著作:[序号]著者.译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期刊:[序号] 著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刊数).引用部分起止页
图纸应与计算书分开装订。
2、说明书(或计算书)格式
手写、打印均可,需采用统一的课程设计用纸。纸张大小A4,上下左右各留20mm页边距。手写时用黑或蓝墨水工整书写;打印:行距均采用固定值,设定值20磅,正文字体使用小四号宋体,小标题使用小四号黑体,大标题使用四号黑体,章节标题使用三号黑体、居中。页眉按“作者姓名:XXXXXX(课程设计题目)”注写,页脚居中,用于标页码。
3、课程设计说明书字数要求:
不少于5000字。
4、 指导教师根据规范化要求进行课程设计的形式审查工作。
凡形式审查不合格者,学生可以限期(一般不超过学生提交课程设计的时间两天)整改,过时若仍不合格则不评定其课程设计成绩。
附录一、履带式起重机外形尺寸及起重性能表
起重机型号 | W1-100 | W1-200 | |
外 形 尺 寸 | A B C D E F G H K | 3300 3120 3675 1095 1700 1300 4005 3200 4170 | 4500 3200 4125 1190 2100 1600 4950 4050 6300 |
幅 度
(米) | W1-100 臂长=25米 | W1-100 臂长=30米 | W1-200 臂长=30米 | |||
起重量 (吨) | 起升高度 (米) | 起重量 (吨) | 起升高度 (米) | 起重量 (吨) | 起升高度 (米) | |
5.5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8 7.2 6 4.9 4.2 3.7 3.2 2.9 2.4 2.2 - 1.7 - | 19 19 19 19 18.9 18.5 18.2 17.6 17.5 17 - 16 - | - - - 3.6 2.9 2.4 1.9 1.4 1.1 0.9 - - - | - - - 26 25.9 25.7 25.4 25 24.5 23.8 - - - | - - 20 15.5 14.5 12.7 12.1 - 8.4 - 7.5 - 6.1 | - - 25.5 25.3 25.1 25.6 25.4 - 24.5 - 23.5 - 22.4 |
劳动定额: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和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量应该消耗的劳动量(一般用劳动或工作时间来表示)标准或在单位时间内生产产品或完成工作量的标准。称人工定额,工时定额或工日定额,蕴涵着生产效益和劳动合理运用的标准,反映的建筑安装工人劳动生产率的先进水平,不仅体现了劳动与产品的关系,还体现了劳动配备与组织的关系,它是计算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或单位工程量所需人工、机械台班的依据。劳动定额是衡量劳动(工作)效率的标准,是“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的合称。
工时定额也可称“时间定额”,是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量所规定的时间消耗量。如对车工加工一个零件、装配工组装一个部件或一个产品所规定的时间;产量定额也可称“工作定额”,是在单位时间内(如小时、工作日或班次)规定的应生产产品的数量或应完成的工作量。如对车工规定一小时应加工的零件数量、对装配工规定一个工作日应装配的部件或产品的数量;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互为倒数。
综合产量定额:完成某一类产品生产时平均单位产品的生产所需的工时或机械台班。
综合产量定额=总产量/(产品1的产量定额+产品2的产量定额+….)×效率系数
例:柱吊装综合产量定额 = 60 / (20/29 + 20/24 + 20/29)×0.95
牛腿柱校正、固定、浇筑综合产量定额 = (60+60)/ (
劳动量:
1、 柱子:每一根的劳动定额
施工方法 | 项 目 | 每一根柱子重量在(吨以内) | |||
5 | 8 | 11 | 15 | ||
履带式(单机) | 就位安装 | 0.26/35 | 0.31/29 | 0.38/24 | 0.63/19 |
人工 | 校正 | 0.21/33 | 0.29/24 | 0.41/17 | 0.57/14 |
工作内容 | 绑扎起吊,拆木底模,15米内移位、就位、临时固定 |
2、如属砖模,其台班产量应乘以0.9。
3、小组成员:司机2人,安装工7-10人,测工2人。
2、 接头浇注混凝土的劳动定额
项 目 | 接头浇混凝土 | 接头安拆模板 | ||||
柱 | 吊车梁 | 基础梁 | 柱 | 吊车梁 | 基础梁 | |
10个 | 10个 | |||||
机拌 时间定额 机捣 产量定额 | 0.303 3.3 | 0.2 5 | 0.111 9 | 0.576 1.74 | 0.411 2.43 | 0.206 4.85 |
2、浇混凝土小组成员24人,最少人数12人;
3、模板安拆小组成员14人,最少人数18人。
3、吊车梁 每一根的劳动定额
施工方法 | 项 目 | 每一根吊车梁重量(吨以内) | |||
4 | 6 | 9 | 13 | ||
履带式(单机) | 就位安装 | 0.19/42 | 0.25/32 | 0.33/24 | 0.5/20 |
人 工 | 校 正 | 0.19/26 | 0.28/18 | 0.36/14 | 0.68/8.8 |
工作内容 | 绑扎起吊、15米内移位、就位、校正、拧紧螺栓、点焊固定。 |
2、人力校正:测量工2人,9吨以内5人,9吨以外6人。
4、基础梁:每一根的劳动定额
施工方法 | 构件重量在(吨以内) | ||
2 | 4 | 6 | |
履带式 | 0.096/73 | 0.12/60 | 0.14/50 |
工作内容 | 绑扎起吊,安装就位,找平 |
5、屋架翻身就位,每一榀的劳动定额
施工方法 | 项 目 | 跨度在(米) | |
18 | 24 | ||
履带式、塔式 | 桁架、托架等 | 0.556/18 | 0.714/14 |
工作内容 | 加固绑扎,起吊翻身就位, 15米内构件移位,临时支撑稳定 |
2、小组成员:司机2人,安装工8人。
6、屋架综合安装:每节间的劳动定额
项 目 | 单位 | 施工方法 | 安装高度在20米以内,跨度在(米) | |
无天窗 | 有天窗 | |||
18 | 24 | |||
屋盖综给安装 | 节间 | 履带式 | 4.62/3.9 | 7.83/2.3 |
工作内容 | 包括屋架、天窗架、大型屋面板、支撑、垫梁、侧板等全部构件的绑扎起吊、安装就位、校正、拧紧螺栓、电焊固定等。 |
7.构件外形尺寸及重量表
构件名称 | 混凝土 (m3) | 钢筋重 (吨) | 每根重 (吨) | 构件名称 | 外形尺寸 长×宽×高(米) | 每根重(吨) | |
柱 子 | A轴线 | 1.95 | 0.23 | 地基梁 | 5.95× 0.3(0.2)×0.46 | 1.67 | |
B轴线 | 3.40 | 0.29 | 吊车梁 | 5.95×0.5(0.3)×1.2 | 4.42 | ||
C轴线 | 2.80 | 0.27 | 大型屋面板 | 6×1.5×0.25 | 1.20 | ||
抗风柱 | 2.00 | 0.16 | 天窗架 | 9×0.3(0.18)×3.72 | 2.43 | ||
屋架 | 18米跨 | 2.14 | 0.54 | 5.35 | 注:1.柱子主筋规格Ф25 2.屋架预应力筋2×4Ф12 3.括号内数据为下部尺寸 | ||
24米跨 | 4.23 | 0. | 10.60 |
附录三、混凝土强度资料
1.用42.5级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在不同温度下硬化时的强度增长百分率。
水泥种类 | 龄期 (天) | 混凝土养护平均温度(℃) | |||||||
1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
普 通 水 泥 | 3 | 17 | 22 | 30 | 35 | 42 | 48 | 50 | 55 |
5 | 21 | 30 | 35 | 45 | 50 | 55 | 60 | 65 | |
7 | 27 | 35 | 45 | 50 | 58 | 62 | 70 | 75 | |
10 | 35 | 45 | 53 | 60 | 70 | 75 | 80 | 85 | |
15 | 45 | 55 | 65 | 63 | 72 | 80 | 90 | ||
28 | 66 | 70 | 80 | 90 | 100 | ||||
矿渣水泥或 火山灰 水泥 | 3 | 5 | 8 | 12 | 15 | 22 | 28 | 35 | 45 |
5 | 11 | 15 | 22 | 28 | 35 | 42 | 50 | 60 | |
7 | 15 | 25 | 32 | 35 | 45 | 53 | 62 | 70 | |
10 | 20 | 35 | 42 | 50 | 58 | 68 | 75 | 85 | |
15 | 30 | 43 | 55 | 65 | 72 | 82 | 90 | ||
28 | 40 | 62 | 75 | 90 | 100 |
序号 | 外加剂类别 | 外加剂名称 | 规格与配比 | 常用掺量 (占水泥重的%) | 适用范围 | 使 用 效 果 |
1 | 早 强 剂 | 三乙醇胺 | N(C2H4OH)3 | 0.05 | 常温硬化 | 3-5天可达设计强度的70% |
2 | 三乙丙醇胺 硫酸亚铁 | N(C3H6OH)2 FeSO4·7H2O | 0.03 0.5 | 常温硬化 | 5-7天可达设计强度的70% | |
3 | 氯化钙 | CaCl2 | 2 | 低温或常温硬化 | 7天强度与不掺者的对比约提高20-40% | |
4 | 硫酸钠 亚钠 | Na2SO4 NaNO2 | 3 4 | 低温硬化 | 在﹣5℃条件下,28天可达设计强度的70% | |
5 | 早 强 剂 | 三乙醇胺 硫酸钠 亚钠 | 0.03 3 6 | 在﹣18℃条件下,1-2月可达设计强度的70% | ||
6 | 硫酸钠 石 膏 | CaSO4·2H2O | 2 1 | 蒸气养护 | 蒸气养护6小时与不掺者对比,强度可提高30-100% | |
7 | 减 水 剂 | 木质素磺 酸钙(M型) | 纸浆废液提炼而成,粉状表面活性物质。 | 0.2 ~ 0.3 | 减水率为10-15%,节约水泥率10%,抗压强度提高10-15%,若与3%VO配成复合剂,则2天强度提高82%,7天强度提高46% | |
8 | 亚甲基二 萘磺酸钠(NNO) | 是一种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黄色粉末。 | 0.5 ~ 1.0 | 减水率可达15%,节约水泥率15%,3天强度提高4.84%,7天强度提高16-50%,加工严格,成本较高。 | ||
9 | 甲茎萘磺酸钠(MF)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棕褐色粉末 | 0.3 ~ 1.0 | 减水率15-22%,节约水泥率13-23%,2天强度提高率14-86% | ||
10 | 磺化焦油 | 焦油经硫酸磺化烧矸中和而得聚合磺酸盐减少剂 | 0.5 ~ 0.75 | 节约水泥率10% 减水率为10% |
序号 | 柱的平面布置 | 安装柱的开始位置 | 高跨屋架就位方式 | 屋架平面布置方式 | ||||||
叠浇 | 单浇 | 高跨左 | 高跨右 | 低跨左 | 低跨右 | 同侧斜向就位 | 异侧斜 向就位 | 正向 斜向 | 正反 斜向 | |
1 | △ | △ | △ | △ | ||||||
2 | △ | △ | △ | △ | ||||||
3 | △ | △ | △ | △ | ||||||
4 | △ | △ | △ | △ | ||||||
5 | △ | △ | △ | △ | ||||||
6 | △ | △ | △ | △ | ||||||
7 | △ | △ | △ | △ | ||||||
8 | △ | △ | △ | △ | ||||||
9 | △ | △ | △ | △ | ||||||
10 | △ | △ | △ | △ | ||||||
11 | △ | △ | △ | △ | ||||||
12 | △ | △ | △ | △ | ||||||
13 | △ | △ | △ | △ | ||||||
14 | △ | △ | △ | △ | ||||||
15 | △ | △ | △ | △ | ||||||
16 | △ | △ | △ | △ | ||||||
17 | △ | △ | △ | △ | ||||||
18 | △ | △ | △ | △ | ||||||
19 | △ | △ | △ | △ | ||||||
20 | △ | △ | △ | △ | ||||||
21 | △ | △ | △ | △ | ||||||
22 | △ | △ | △ | △ | ||||||
23 | △ | △ | △ | △ | ||||||
24 | △ | △ | △ | △ | ||||||
25 | △ | △ | △ | △ | ||||||
26 | △ | △ | △ | △ | ||||||
27 | △ | △ | △ | △ | ||||||
28 | △ | △ | △ | △ | ||||||
29 | △ | △ | △ | △ | ||||||
30 | △ | △ | △ | △ | ||||||
31 | △ | △ | △ | △ | ||||||
32 | △ | △ | △ | △ |
序号 | 柱的平面布置 | 安装柱的开始位置 | 低跨屋架就位方式 | 屋架平面布置方式 | ||||||
叠浇 | 单浇 | 高跨左 | 高跨右 | 低跨左 | 低跨右 | 同侧斜向就位 | 异侧斜 向就位 | 正向 斜向 | 正反 纵向 | |
33 | △ | △ | △ | △ | ||||||
34 | △ | △ | △ | △ | ||||||
35 | △ | △ | △ | △ | ||||||
36 | △ | △ | △ | △ | ||||||
37 | △ | △ | △ | △ | ||||||
38 | △ | △ | △ | △ | ||||||
39 | △ | △ | △ | △ | ||||||
40 | △ | △ | △ | △ | ||||||
41 | △ | △ | △ | △ | ||||||
42 | △ | △ | △ | △ | ||||||
43 | △ | △ | △ | △ | ||||||
44 | △ | △ | △ | △ | ||||||
45 | △ | △ | △ | △ | ||||||
46 | △ | △ | △ | △ | ||||||
47 | △ | △ | △ | △ | ||||||
48 | △ | △ | △ | △ | ||||||
49 | △ | △ | △ | △ | ||||||
50 | △ | △ | △ | △ | ||||||
51 | △ | △ | △ | △ | ||||||
52 | △ | △ | △ | △ | ||||||
53 | △ | △ | △ | △ | ||||||
54 | △ | △ | △ | △ | ||||||
55 | △ | △ | △ | △ | ||||||
56 | △ | △ | △ | △ | ||||||
57 | △ | △ | △ | △ | ||||||
58 | △ | △ | △ | △ | ||||||
59 | △ | △ | △ | △ | ||||||
60 | △ | △ | △ | △ | ||||||
61 | △ | △ | △ | △ | ||||||
62 | △ | △ | △ | △ | ||||||
63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