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概述考纲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05:18:24
文档

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概述考纲

《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概述》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机能、代谢和形态变化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其中,病理学侧重于患病机体形态变化的研究,而病理生理学则主要研究机能和代谢的变化与规律。它既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同时也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可以分为论述疾病共同规律的总论部分和阐述各重要器官系统疾病特点的各论部分,本课程着重介绍组织细胞的适应、损伤和修复,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异常和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的关系,以及局部血
推荐度:
导读《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概述》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机能、代谢和形态变化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其中,病理学侧重于患病机体形态变化的研究,而病理生理学则主要研究机能和代谢的变化与规律。它既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同时也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可以分为论述疾病共同规律的总论部分和阐述各重要器官系统疾病特点的各论部分,本课程着重介绍组织细胞的适应、损伤和修复,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异常和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的关系,以及局部血
《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概述》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机能、代谢和形态变化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其中,病理学侧重于患病机体形态变化的研究,而病理生理学则主要研究机能和代谢的变化与规律。它既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同时也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可以分为论述疾病共同规律的总论部分和阐述各重要器官系统疾病特点的各论部分,本课程着重介绍组织细胞的适应、损伤和修复,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异常和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的关系,以及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应激、炎症和肿瘤等内容。

Path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is the subject aiming to investigate the functional, metabolic and morphologic changes during the progress of diseases. The discipline bridges clinical practices and basic medicine knowledge, and it’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disease-related clinical medicine. Traditionally, this disciplin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general and systemic Path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The former focuses on the general and basic concepts of diseases-related pathologic processes, and the latter involves the specialized diseases. In this course, we introduce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of diseases, the adaptation, injury and remodeling of tissues, the relation between disease and abnormal cellular proliferation, differentiation, apoptosis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the disorders of local blood circulation, and we also introduce stress, inflammation and tumor.

二、基本学习内容和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和基本病变特点(包括形态、机能和代谢几个方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掌握疾病与基本病理过程的主要类型、特点和变化规律,并结合外语原版教科书或外语文献学习相关的术语。按要求程度不同,将学习内容分为三级:第一级为“掌握”,要求对所学内容理解、熟记,并能脱离书本进行简明扼要的口头与书面叙述;第二级为“熟悉”,要求对所学内容理解并记住内容提要;第三级为“了解”,要求对所学内容理解。

三、教学方法 

作为一门跨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尤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解与应用的衔接,以及科学记忆与逻辑思维的融合。为此,本课程在重点讲解主要疾病和病理过程的基本概念、主要病因和发病机制、患病机体机能、代谢与形态结构异常改变规律的同时,加强基础与临床、系统与系统以及疾病发展不同阶段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事物动态发展的、唯物辩证的科学思维方式。通过实验教学如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的观察,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以及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此外,根据八年制生源质量和培养目标的特点,着力开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以此促进其知识的巩固和知识结构的改变,从而提高他/她们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自我指导的终身学习能力。专业知识的传授以及上述能力的培养,将为八年制学生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高层次医学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建议教材

1.陈杰、李甘地 主编,《病理学》(8年制及7年制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陈主初 主编,《病理生理学》(8年制及7年制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五、参考书目

1.Vinay Kumar. Robbins & Cotran Pathologic Basis of Disease. 7th edition. Saunders, 2004

2.Stephen McPhee. Pathophysiology of Disease: An Introduction to Clinical Medicine. 3th ed.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六、主要参考网址

http://basic.shsmu.edu.cn/jpkc/pathology/index.html

http://cc.shsmu.edu.cn/Able.Acc2.Web/default.aspx,精品课程—病理学

七、本大纲的编写基础和适用对象及考核方法

本大纲是在以往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依据人民卫生出版社《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新编八年制规划教材内容和程序,并参考国外近年相关原版教材进行编写,供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使用。

八、学时分配

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总论课程总学时,理论课31学时,实验课18学时,每学时40分钟,具体分配如下:

章次讲授内容学时数
理论实验PBL
1疾病概论3
2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33
3损伤的修复21.5
4局部血液循环障碍33.5
5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异常与疾病22
6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22
7应激2
8炎症44
9肿瘤462
总学时25186
第一章 疾病概论(疾病的病因发病学)

一、掌握

1.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

2.健康、疾病、病理过程、病因、条件、诱因、死亡和脑死亡的基本概念。

3.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和一般规律和转归。

二、熟悉

1.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和内容。

2.常见的致病因素和致病特性。

第二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一、掌握

1.萎缩、肥大、增生、化生、营养不良性钙化、含铁血黄素、脂褐素、坏死、凋亡的概念。

2.鳞状化生和肠上皮化生的特点及意义;坏死的类型及特点;细胞凋亡的形态特点及意义。

二、熟悉

1.变性的概念。

2.病理性萎缩的类型及病变特点,化生的发生机制,细胞水肿、脂肪变的发生机制和病变特点,玻璃样变的类型和特点,病理性色素沉积的类型。

三、了解

淀粉样变、粘液样变的特点

(讨论)

1.化生的机制及鳞状化生的意义。

2.细胞损伤的主要表现及意义。

(实验)

1.掌握萎缩、肥大的大体和镜下病变。

2.熟悉鳞状化生的镜下表现。

3.掌握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的大体标本病变特征。

4.掌握水变性、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的镜下表现。

5.掌握坏死细胞的镜下特征,常见坏死类型的大体和镜下形态特征。

第三章 损伤的修复

一、掌握

1.再生的概念,细胞的再生潜能。

2.生长因子的概念。

3.纤维性修复的概念;肉芽组织的概念、成分及作用。

4.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及类型。

二、熟悉

1.细胞再生潜能与细胞周期的关系。

2.上皮、纤维组织、血管和神经组织的再生过程。

3.与再生有关的主要生长因子。

4.抑素及接触性抑制。

5.细胞外基质的概念和主要成分。

6.肉芽组织的结局。

7.骨折愈合的过程。

三、了解

1.软骨、骨和肌组织的再生过程。

2.瘢痕组织的形成。

3.创伤愈合的影响因素。

(讨论)

1.细胞的再生能力及其与细胞周期的关系。

2.纤维性修复的过程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3.皮肤创伤愈合的过程。

(实验)

1.掌握肉芽组织的组织结构形态学。

2.掌握骨折愈合的大体及镜下病变。

第四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掌握

1.充血的概念和类型。

2.动脉性充血的概念。

3.淤血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及后果。

4.肝淤血、肺淤血的发生、病理变化特点及后果。

5.血栓形成的概念、形成条件及主要机制,形成过程、类型及形态特点。

6.栓塞和栓子的概念,栓塞的主要类型,栓子的运行途径。

7.梗死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和类型,出血性梗死的发生条件。

二、熟悉

1.动脉性充血的原因、病理变化及后果。

2.血栓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三、了解

1.出血的概念、类型、病理变化及后果(自学)。

2.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

(实验)

1.掌握慢性肺淤血、肝淤血的大体及镜下病变。

2.掌握血栓的形态特点,并理解其形成的过程。

3.熟悉血栓机化,认识机化过程的形态特点。

4.掌握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的大体标本病变特征。

5.掌握肺出血性梗死的镜下病变特征。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异常与疾病

一、掌握

1.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基本概念及其生物学意义。

2.细胞周期异常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细胞周期异常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良性前列腺增生及银屑病的关系。

3.细胞凋亡异常在疾病发病中的作用。细胞凋亡不足与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细胞凋亡过度与心血管疾病,神经元退行性疾病和病毒感染的关系。

4.细胞分化障碍相关疾病及肿瘤的诱导分化治疗。

二、熟悉

1.细胞周期的机制:熟悉细胞周期检测点,细胞周期蛋白,细胞周期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的基本概念。

2.细胞凋亡的发生过程及机制:熟悉凋亡细胞的主要变化,凋亡相关基因,凋亡发生的主要途径。

3.细胞分化的机制。熟悉细胞分化基因水平,转录和转录后水平的。

三、了解

细胞凋亡在疾病防治中的意义。

第六章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一、掌握

1.细胞信号转导、跨膜信号转导和核受体的概念。

2.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过程和机制以及细胞信号转导系统功能的调节。

3.细胞信号转导异常的发生环节。

4.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糖尿病:胰岛素受体激活的信号转导通路;糖尿病发病机制。

5.信号转导异常与肿瘤。

二、熟悉

1.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和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2.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所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

3.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化与心血管疾病。

4.信号转导与炎症:病原体的识别和炎症反应的启动;炎症介质激活的信号转导通路及。

三、了解

1.肾上腺受体信号转导通路异常与心衰。

2.细胞信号转导异常的原因及后果。

3.信号转导治疗的概念及治疗策略。

第七章 应激

一、掌握

1.应激、应激原、急性期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热休克蛋白的概念。

2.应激的全身性反应:神经内分泌反应,包括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LC-NE)兴奋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激活;全身适应综合征。

3.细胞水平的应激反应:热休克反应与热休克蛋白。

4.应激与疾病:应激性溃疡的概念、临床表现和发生机制。

二、熟悉

1.熟悉急性期反应,APP的来源、分类、生物学功能。

2.应激时机体的代谢变化的特点以及CNS、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重要器官系统的功能变化。

三、了解

1.内质网应激。

2.应激与心理、精神障碍。

3.应激的生物学意义及应激性损伤的临床处理原则。

第八章 炎症

一、掌握

1.炎症的定义和意义。

2.渗出的过程、表现及意义。

3.炎症介质的概念、主要炎症介质及主要作用。

4.急性炎症的形态学类型及病理变化特点。

5.慢性炎症的特点,肉芽肿性炎的类型和病理变化特点。

二、熟悉

1.炎症的临床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2.炎症的原因和分类。

3.炎症的结局。

(讨论)

1.急性炎症的经过和意义。

2.慢性炎症的类型和特点。

3.炎症的概念和意义。

(实验)

1.掌握各种炎细胞的形态特征。

2.掌握纤维素性炎的大体及镜下形态变化。

3.掌握化脓性炎的大体及镜下形态变化。

4.掌握一般增生性炎的镜下形态特征。

5.掌握肉芽肿性炎的镜下形态特征。

第九章 肿瘤

一、掌握

1.肿瘤的概念,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

2.肿瘤异型性概念及特点。

3.肿瘤血管生成、演进和异质化的概念及意义。

4.肿瘤生长方式、扩散(包括浸润和转移)的特点、过程及机制,肿瘤的分级。

5.良性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6.肿瘤命名原则。

7.常见肿瘤的特点,癌与肉瘤的区别,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的概念。

二、熟悉

1.肿瘤的一般形态。

2.肿瘤的分类。

3.肿瘤的分期。

4.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5.癌基因、抑癌基因、肿瘤多步癌变的分子基础。

三、了解

1.肿瘤生长的动力学、生长速度。

2.凋亡调节基因和DNA修复调节基因与肿瘤的关系,端粒和肿瘤。

3.化学、物理和生物性致癌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4.肿瘤免疫。

5.肿瘤的遗传机制。

(讨论)

1.肿瘤的概念与形态特点。

2.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特点。

3.肿瘤的浸润与转移。

(实验)

1.掌握肿瘤的异型性。

2.掌握肿瘤的生长方式及肉眼形态特征。

(1)掌握上皮组织来源的良、恶性肿瘤的形态特征。

(2)掌握间叶组织来源的良、恶性肿瘤的形态特征。

3.掌握恶性肿瘤的扩散途径。

4.了解几种其它常见肿瘤的病变特点

5.了解肿瘤的病理学检查方法。

文档

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概述考纲

《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概述》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机能、代谢和形态变化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其中,病理学侧重于患病机体形态变化的研究,而病理生理学则主要研究机能和代谢的变化与规律。它既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同时也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可以分为论述疾病共同规律的总论部分和阐述各重要器官系统疾病特点的各论部分,本课程着重介绍组织细胞的适应、损伤和修复,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异常和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的关系,以及局部血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