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 |||||||||
课题 | 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合与分》教学案例 | ||||||||
作者及工作单位 | 张云香 广宗县大平台中心小学 | ||||||||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 |||||||||
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会读数、会写数的实现为前提 | |||||||||
☆教材分析 | |||||||||
本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数学第一册第四单元中的“合与分”的认识,它是本单元的开题,是进一步学习5-10各数的一个重要过程。教材首先让学生掌握(1)5-10各数的组成与分解。(2)5-10各数的组成与分解的综合练习。 | |||||||||
☆学情分析 | |||||||||
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数,本课题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提 高。 | |||||||||
☆教学目标 | |||||||||
1、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合与分的方法,经历把两部分合成一部分的过程。 2、在动手摆的基础上,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 3、让学生在数学游戏中体验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精神 | |||||||||
☆教学重点和难点 | |||||||||
1、掌握5-10各数的组成与分解 2、如何掌握5-10各数的组成与分解 3、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漂亮的花片,想用这些花片来装饰教室,欢迎我们这些聪明可爱的小学生。你们喜欢什么颜色的花片? | (学生纷纷发言)
| 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状态 | ||||||
(二)游戏激趣,突破难点。 | 1、认识合与分 出示红色小花片5朵 师:谁来数一数这是几朵小红花? 师:可是老师要用10朵花,红花不够怎么办? 老师演示合的过程 师:你知道怎么做是合起来吗?请你把自己的铅笔和同桌的铅笔合起来。 师:谁来说说你们是怎样合起来的,一共有几支铅笔?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请你把同桌的铅笔分出去。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2、学习5的组成 师:请同学们拿出两种颜色的花片,使它们合起来是5。 引导:你们会拿吗,想一想可以怎样拿?和你的同桌合作,每人拿一种颜色的花片,然后合起来看看是不是5,记在本子上,我们比一比看谁拿的方法最多。 板书(略 边说明边板书两个数合起来成为一个数的格式) | 生:指名数 其他学生跟着数(5朵) 生:添加其他颜色的花合起来。 学生边做边说 教师引导学生说清楚、条理。 学生同桌互动 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汇报: “1和4合起来是5。” “2和3合起来是5。” …… | 在老师演示了合以后,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铅笔,让学生做一做、说一说,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合与分的方法和意义,逐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动手发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 ||||||
(三)巩固练习 | 1 “对口令”游戏(口令配手指) 老师和一个学生演示 师:我出1 生:我出4 师生同声:1和4组成5…… 学生同桌之间“对口令” 2 摆一摆,说一说:几和几组成4 3 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得开心吗?谁愿意来告诉大家,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什么? | 师生互动 学生同桌摆一摆 汇报 | 通过师生互动与学生之间摆说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进一步掌握。 |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 |||||||||
评价对象____________ 总成绩____________ 评价主体:学生(师评、同学评 ) 评价指标体系 | 评 价 标 准 | ||||||||
一级 指标 | 二级指标项 | 优 (★★★★) | 良 (★★★) | 中 (★★) | 较差 (★) | 单项成绩 | 单项成绩 | ||
一、活动行为评价
| 1、参与活动态度 | ①积极热情主动 | ②积极热情但欠主动 | ③态度一般 | ④较差 | ||||
2、协作意识与完成任务情况 | ①协作意识强任务完成好 | ②协作意识较强任务完成较好 | ③协作意识与完成任务一般 | ④协作意识完成任务较差 | |||||
二、学习技能性评价
| |||||||||
1、获取信息的方法 | ①熟练规范 进步大 | ②较熟练 有进步 | ③能够掌握进步不大 | ④有待努力 | |||||
三、认知水平评价
| 1、对学习主题的认识 | ①能清晰的阐述学习主题 | ②能阐述学习主题认识较清晰 | 对学习主题认识一般 | ④对学习主题认识欠佳 | ||||
2、信息获取 | ①能用条理清晰具体的文字和流利语言阐述过程 | ②过程表述文字条理清晰语言欠佳 | ③过程表述文字条理一般 | ④要迎头赶上 | |||||
四、创新能力评价
| 1、对事物的认识 | ①对事物的性质、规律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间的联系理解较深刻 | ②(同左①)理解较浅 | ③(同左①)理解模糊 | ①未理解 | ||||
2、知识迁移的创造性 | ①学习活动中能发现新的主题,能阐明自己的观点,有完整的思路 | ②学习活动中能发现新的主题,能阐明自己的观点 | ③学习活动中能发现新的主题,未阐明自己的观点 | ④未发现新主题 |
注:总计:S=60★ 成绩: 优:S≥50★;良:50★>S≥42★;中:42★>S≥35★;较差:35★>S≥15 不合格:S<15★ | |||||
☆教学反思 | |||||
1 关注学生方法的指导,不但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这是新课标对教学的要求,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课堂学习,没有学习经验,不会学习。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发展,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尤为重要 ,这节课我侧重了这一方面的指导例如:课中怎样和同学合作、怎样把语言说条理等等。 2 注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始终以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且从不同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 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例如:摆一摆,比一比、做游戏等。不但能让学生灵活的学习掌握知识,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感受的学习的快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