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安徽省外贸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05:17:08
文档

安徽省外贸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安徽省外贸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摘要外贸出口规模直接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开放程度,也是一个开放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安徽位于长江流域,800里皖江,对外贸易在安徽的经济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首先以净出口和出口总量两种分析方法,以贡献率和拉动度两个衡量指标分析了安徽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其次以建立模型的方法回归分析了安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从而测度了对外贸易对安徽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得出安徽外贸出口贡献度偏中的结论。从而提出了引进出口型外资企业,建立鼓励出口的
推荐度:
导读安徽省外贸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摘要外贸出口规模直接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开放程度,也是一个开放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安徽位于长江流域,800里皖江,对外贸易在安徽的经济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首先以净出口和出口总量两种分析方法,以贡献率和拉动度两个衡量指标分析了安徽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其次以建立模型的方法回归分析了安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从而测度了对外贸易对安徽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得出安徽外贸出口贡献度偏中的结论。从而提出了引进出口型外资企业,建立鼓励出口的
安徽省外贸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摘    要

外贸出口规模直接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开放程度,也是一个开放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安徽位于长江流域,800里皖江,对外贸易在安徽的经济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首先以净出口和出口总量两种分析方法,以贡献率和拉动度两个衡量指标分析了安徽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其次以建立模型的方法回归分析了安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从而测度了对外贸易对安徽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得出安徽外贸出口贡献度偏中的结论。从而提出了引进出口型外资企业,建立鼓励出口的支持体系等提高安徽外贸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对策建议。

关   键  词

对外贸易      GDP贡献率      拉动度       经济增长

绪     论

安徽省作为中国华东内陆的一个重要经济省份。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确立了以对外开放为全省经济发展主动力之一的“外向带动战略”,对外贸易获得了快速发展。1981-2005年间,进出口总额由1981年的1.12亿美元增加到91.2亿美元,年均增长20.1%,相当于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的2倍,这些数据显示了出口对于推进安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外贸易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尤为明显。仅从总量角度并不能完全解释出口贸易与GDP之间的关系,因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关键不是量的增长,而主要是增长率的变化,所以从增长率角度能更好地揭示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以往的实证分析得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因果关系,一方面,外贸的发展取决于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依赖于外贸发展。本文利用1993年以来安徽的GDP和进出口贸易额的数据,旨在分析安徽省对外贸易对安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度,进而运用模型分析对外贸易与安徽省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一定程度上说明对外贸易对安徽经济增长所发挥的作用,同时根据这些发现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安徽作为我国中部欠发达省份之一,其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间,安徽抓住了发展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等重要机遇,通过着力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使其由全国中游水平的农业省份崛起为我国中部的发达省份。

本论文对安徽对外贸易作了本质地描述,注重于外贸出口在安徽的发展状况,及新形势下所面临的问题,指出所应采取的措施。

意义如下:

(1)介绍了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实用性针对性较强,无论对外贸出口集团或是私营投资者,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对安徽外贸出口的发展,作了实证分析。把对外贸易作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变量,研究对外贸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3)对安徽外贸出口的分析是本文的重点,由此,可以对安徽对外贸易的状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一定程度上说明对外贸易对安徽经济增长所发挥的作用,同时根据这些发现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

国内外现状: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重要研究领域。目前,关于外贸随经济增长的研究己成热潮,国内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较晚,从实证分析方面看,国内外的经济学者在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和作用方面进行了很多研究,但由于研究的方法、采用的数据各各不同,其结论也不尽相同。Balassa(1978)采用横截面数据分析了10个国家的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出口引致经济增长”的结论。Dollar (1992)运用OLS方法分析了92个国家1976 - 1985年期间的数据, McNab和Moore(1998)运用三阶段OLS方法分析了41个发展中国家1963-1973年和1973-1985年两个时期的数据,都得出了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国内,赖明勇等(1998)利用简单的线性回归,得到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很小的结论。刘晓鹏(2001)的研究揭示出我国进口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出口与我国经济增长存在弱相关性。林毅夫和李永军(2003)通过同时考察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和间接推动作用,估计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外贸出口每增长10%,基本上能够推动GDP增长1%。王坤(2004)运用协整分析,利用中国1978~2002年的年度经济数据对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无论在长期还是在短期,中国进口增长和出口增长都是GDP增长的Granger原因。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因不同的经济条件而有所不同。我国幅员辽阔,各省市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因而,在一个相对具体的区域内,在相对稳定的经济和条件下,研究一个地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更加符合一个地区的实际情况,更加有利于为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结合安徽省的实际情况,从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对安徽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和因果关系进行检验。

一、文献综述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且从不同角度分析,得出不同的结论。在古典与新古典时期,亚当·斯密提出的“剩余物品出口”学说中涉及到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问题,罗伯特逊(Robertson)提出的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的命题和凯恩斯及其追随者马克卢普(Machlup)和哈罗德(Harrod)等人的对外贸易乘数原理。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由罗默(Romer)和卢卡斯(Lucas)提出的内生性增长理论,为国际贸易和经济的长期增长与发展的关系提供了更加严格的基础,认为对外贸易通过提供更广阔市场、更为频繁的信息交流和更加激烈的竞争促进该国经济增长[1]。

我国学者亦作过相关研究,石传玉等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得出“短期内出口促进经济增长、长期内进口和出口共同促进经济增长”[2]。李慧中等利用VAR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进口和出口对上海经济同等重要,“进出口并重”应当是上海进出口贸易策略的恰当选择[3]。王涛生等通过计量分析得出湖南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虽然存在正效应,但相对较小,促进的力度不大[4]。

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开放程度不同、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各异。鉴于此;在研究指标上,本文利用进口、出口和进出口总额与GDP的数据,定量地刻画了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大小;在研究对象上,本文选择中部的安徽省进行研究。对中部正在崛起的典型地区进行研究,能够较全面地反映中部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安徽省外贸出口发展现状与特点

    1、外贸出口规模迅速扩大

近年来,安徽省外贸竞争力提高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表现是出口规模迅速扩大。1980-1998年19年间,安徽省进出口额平均每年增长22.9%(外贸业务口径)。2003年,安徽省出口额达3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24.9%。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安徽省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也不断上升,从1980年的0.2%上升到2003年的0.7%,在全国的排名也相应地从全国第26位上升到第12位。据海关统计, 2009年安徽省外贸进出口总值156.4亿美元,居全国第14位,比上年同期(下同)下降22.5%。其中,进口67.5亿美元,居全国第14位,下降23.5%;出口88.9亿美元,居全国第15位,下降21.8%。全年累计贸易顺差为21.4亿美元,减少15.9%。全省外贸进出口、进口、出口降幅分别大于全国平均降幅8.6、12.3和5.8个百分点。安徽省外贸进、出口受金融危机影响总体呈现下降态势。外贸进出口在中部地区列第二位,与中部第一湖北相比(进出口总值172.2亿美元),进出口我省比湖北少15.8亿美元。其中,进口我省比湖北少5亿美元,出口则少了10.8亿美元。进出口、进口、出口降幅也分别大于湖北5.7、4.1和7个百分点。与中部第三河南相比,安徽省进出口值多了近22亿美元。

    2、出口商品的结构不断优化

    相对于贸易额的增加来看,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是反映我省外贸竞争力提高的更为深刻和重要的标志。目前,工业制成品出口已成为安徽省出口商品的绝对主导。从 “九五”时期以来,安徽我省出口商品逐步从初级产品为主发展为工业制成品为主的动态轨迹。目前,初级产品出口仅具有微弱的比较优势,工业制成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处于国际竞争的强势状态。

    再从作为具有较高技术资金密集度的机电产品的出口看,近年来增长势头较为强劲,1995年机电产品出口就成为安徽省最大类的出口商品,2003年其出口额为8.19亿美元,在全省外贸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达26.7%。另外,虽然安徽省的高科技产品在国际上竞争力还比较弱,但其出口近年来也在不断地增长。2009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完成33.9亿美元,同比下降25.9%,占全年出口总值的38.1%。高新技术产品(与机电产品分类有交叉)出口6.6亿美元,下降16.8%。传统大宗商品出口中,服装出口9.7亿美元,增长了4.0%,成为带动安徽省外贸出口增长的主力。

    3、科技水平低仍然是影响安徽省外贸竞争力提升的瓶颈

总体上看,安徽省外贸进出口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仍比较低。从出口结构上看,虽然工业制成品已成为我省出口产品的主导,但其中许多仍属初级加工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仅占17.3%。事实上,在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加工贸易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目前,国家将出口产成品的要素密集度作为度量标准,一些出口产品虽被视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但在我安徽省其实只发挥了劳动力的要素。以机电产品为例,我省机电产品出口中的75%以上是通过加工贸易出口来实现的,这其中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加工,增值率很低,这说明我省还没有在技术密集型领域树立起竞争能力。此外,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科技及全球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使我期出口竞争力面临外部严峻的挑战,也凸显出了安徽省外贸竞争力的明显差距。因此,优化安徽省出口产品结构,加大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迫在眉睫。

三、对外贸易对安徽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一)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衡量方法

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一般通过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度两个概念来分析。对外贸易对GDP的贡献率是指各变量的增量与GDP增量的比值, 而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度是指GDP的增长中有多少是对外贸易贡献的,亦即贡献率与GDP增长率的乘积。目前,比较流行的衡量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主要有两种方法。

1、净出口分析法。该方法源于用支出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恒等式,即GDP等于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之和: GDP=I+C+X-M,这里I为投资, C为消费,X为出口,M为进口,所以X-M为净出口。根据该恒等式, GDP的增量为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部分增量之和,因而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以用净出口增长占GDP增量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度则等于GDP增长速度与该比重的乘积。

2、出口总量分析法。这种分析方法只考虑出口增长量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用出口增量占GDP增量的比重表示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用GDP的增长速度与该比重的乘积表示对GDP的拉动度。

(二)衡量安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在对外贸易与安徽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中,应用净出口分析法和出口总量分析法以及用安徽省GDP、出口额、进口额、净出口额、汇率等数据(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1993-2008年安徽省GDP、进口、出口、净出口数据

                               (单位:除GDP外为万美元)

年份GDP(亿元)

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净出口
19931069.812877696399327793122
19941488.51848531276185723570383
19951810.662007391393586138177977
19962093.327511117537699735751
19972347.32311605200539111066473
19982542.9631201220153111048191050
19992712.3428441676079723770370
20002902.09344621720611748399723
20013246.7136199722822613377194455
20023519.7241809724531317278472529
20033923.159478130636328841817945
20044759.372115539368132747466207
20055375.12911971519038392933126105
20066131.11224860683617541243142374
200773.181592978882125710853171272
20088874.1720435291135271908258227013
注:1993-2008年的数据根据《安徽统计年鉴》整理

可以分别计算出出口总值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度,从而比较直观的反映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例如用出口总量分析法计算1995年安徽省出口对安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贡献率= (95年出口值* 95年汇率-94年出口值* 94年汇率)(95年GDP-94年GDP) * 100%;用净出口分析计算1995年安徽省净出口对安徽经济增长的拉动度则有;拉动度= (95年净出口值* 95年汇率-94年净出口值*94年汇率) / (95年GDP-94年GDP) *年GDP增长速度。以下是应用1993年到2008年的数据计算出的1993年以来安徽省出口、净出口对安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度(见表2)。

表2  1994-2008年对外贸易对安徽省经济增长的贡献      单位:%

年份        

199419951996199719981999
外贸

贡献率

出口总量法131.9810.418.040.31-16.6
净出口法1.671.38-0.794.440.62-10.1
外贸

拉动度

出口总量法5.090.431.630.980.03-1.11
净出口法0.650.29-0.120.540.05-0.67
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
21.2.5.1812.538.16.1315.8510.28.9
12.81-1.27-6.65-11.24.787.881.351.362.04
1.320.310.441.441.842.092.232.091.83
0.78-0.15-0.56-1.281.021.020.190.2780.42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过去的15年里,对外贸易对安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度波动较大。按照出口总量法,除了1999年其贡献率和拉动度为负外,其余14年的贡献率和拉动度都为正,由此也可以说明出口对安徽GDP的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例如2000年的数值较大,其贡献率和拉动度分别为21.%和1.32%,说明2000年安徽省GDP增长的177.03亿元中有21.%是由出口贡献的,而GDP增长的6.1%中有1.32个百分点是由出口拉动的。另外可以看到1999年的贡献率和拉动度值为负,这有其当时宏观经济的客观原因。1996年刚刚经历了1994年和1995年全中国范围内的高通货膨胀,从而一定程度上了安徽省产品的出口,由此也使得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稍有减弱;而1999年东南亚国家刚刚经历了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而安徽的对外贸易主要是与这些东南亚国家开展的,金融风暴使得这些国家的进口和消费能力都大幅度下降,从而也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安徽省的出口贸易,由此使得1999年出口对安徽省经济增长贡献的衡量值都呈负值。按照净出口方法,有10年净出口的对外贸易贡献率和拉动度为正值,有5年时间其衡量值呈现出负值,其中以刚刚经历过亚洲金融风暴的1999年为最大负值, 1999年的出口额在之前几年持续上升的趋势下从1998年的201531万美元降到了167607万美元,进口额也从1998年的110481万美元降到了97237万美元,使得净出口值在之前上升趋势下从前一年的91050万美元降到了1999年的70370万美元,这样净出口的较大幅度下降使得贡献率和拉动度的值也呈现出较大负值。

从总体上看,不管运用什么方法,1994年对外贸易对安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度都呈现出最大这很大程度上与当年人民币的大幅贬值有关,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从1993年的5.76贬到了1994年的8.61,从而也使用贡献率和拉动度公式计算的值呈现出较大数值。另外,通过数据可以看出,自2001年加入WTO后,用出口总量法计算的贡献率和拉动度均为正值,并且2005年贡献率和拉动度的数值普遍较高,由此可见,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使安徽经济活动更多地融入到世界经济中的活动中更有利于推动安徽经济的发展。

然而,这两种衡量方法都有其不足,净出口法认为进口完全是对国内可供产品的替代,抵消国内的需求,认为进口对国民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出口总量法则完全不考虑进口,认为进口产品只是对国内产品不足的补充,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没有太大的作用。为了较为准确地衡量对外贸易对安徽经济增长的贡献,以下采用定量方法分析对外贸易与安徽经济增长的关系。

四、安徽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的建立和数据的选取

为了测度对外贸易对安徽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选用安徽省进口、出口、GDP年度数据进行回归分析。1993年到2008年的数据来源于历年《安徽统计年鉴》。由于本文旨在分析对外贸易对安徽GDP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因此模型只包含出口、进口变量,虽然影响GDP增长的因素很多,但在模型中把这些因素略去。另外观察到,安徽省1993年以来GDP系列呈指数增长趋势(见图1)。

(二)安徽省对外贸易总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检验

为了分析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在假定其他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变或影响是平稳的基础上,以GDP为因变量,分别以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用Y表示GDP,X表示进出口总额,X1表示出口额,X2表示进口额,α为常数项,β为系数,ei为随机扰动项,建立线性回归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OLS),借助Eviews5.0软件进行估计。

(1)安徽出口总额与GDP的回归分析

Model:Y=α+βX1+e1

回归结果为:Y=910917.4+10.54805X1

(98711.74)(0.350913)

t=(9.228056)(30.05887)

其中,拟合优度R2=0.973076,修正拟合优度R2=0.971999,表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优度很好;F=903.5354,表明回归方程整体通过F检验;回归系数检验,t=30.05887>t0.025=2.060,表明解释变量出口X1对被解释变量GDP有显著的影响。模型估计结果说明,出口额每增加1万美元,GDP将增加10.54805万美元。

(2)安徽进口总额与GDP的回归分析

Model2:Y=α+βX2+e2

回归结果为:Y=1342371+12.46741X2

(98068.99)(0454233)

t=(13.68803)  (27.44715)

其中,拟合优度R2=0.967881,修正拟合优度R2=0.966596,表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优度很好;F=753.3463,表明回归方程整体通过F检验;回归系数检验,t=27.44715>t0.025=2.060,表明解释变量进口X2对被解释变量GDP有显著的影响。模型估计结果说明,进口额每增加1万美元,GDP将增加12.46741万美元。

(3)安徽进出口总额与GDP的回归分析

Model3Y=α+βX+e3

回归结果为:Y=1101967+5.735142X

(92342.01)(0.186247)

t=(11.93354) (30.79313)

其中,拟合优度R2=0.974312,修正拟合优度R2=0.973284,表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优度很好;F=948.2166,表明回归方程整体通过F检验;回归系数检验,t=20.33311>t0.025=2.160,表明解释变量进出口总额X对被解释变量GDP有显著的影响。模型估计结果说明,进出口总额每增加1万美元,GDP将增加5.735142万美元。

四、结论

安徽省地区生产总值(GDP)与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且安徽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显著的“外贸驱动”迹象。由于进出口增长对GDP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因此,进出口额既可以作为判断和预测区域经济增长的先行指标,又可以作为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中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可以通过刺激和增加进出口额拉动经济增长。

重新认识进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1993年到2008年,每增加1万美元的进口,则引起安徽GDP增加12.46741万美元,这不但说明进口对安徽经济增长有正向的作用,而且作用还不小。

    重视出口的产业结构。现阶段安徽的出口主要集中于一些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不大,对外贸易区域又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而初级产品和低加工品的出口在这些地区的大部分国家里并不占有比较优势,出口的进一步扩大便不能对经济增长产生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从长期来看,安徽省的出口、进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尽管各自的增长是非平稳的,但它们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经济的增长和进出口是同向的,进出口的增长同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进口和GDP的单向因果关系说明了进口对经济增长也有拉动作用,通过分析安徽省进口产品的结构可以发现,安徽省的进口品中有大量省内急需的关键生产设备、重要原材料和高新技术,这些进口品有利于促进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通过技术外溢效应带动区域内的产业升级。此外也有不少进口品是直接为出口服务的进口通过影响出口而促进经济增长。

安徽的经济增长属于对外贸易导向型,进出口促进了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却没有有效地带动对外贸易的发展。因此,安徽应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在大力发展进口的同时,重视进口的作用,提高对外开放度,实现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双向良促关系。出口所得外汇有力地支持了进口贸易的发展,但进口的增长却没有促进出口的增长。因此,要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促进安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提高安徽外贸出口经济贡献度的对策

1、加快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支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支柱产业的外向度高不高,有没有一大批出口拳头产业,对进一步扩大安徽外贸出口规模,提高外贸出口对经济的贡献度。2009年安徽承接产业转移,并出台了相关的支持和措施。这对外贸出口工作的现实意义是:通过取得国家的支持和吸引国内外资本,大力进行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工业结构和区域结构的调整,进行技术工艺和设备的改造、技术创新体系的改造、企业组织结构的改造,提高安徽支柱产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进而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推动产品档次的升级和质量的提高。只有支柱产业的竞争力提高了,外向度提高了,安徽省发展外贸出口才有了更加稳固的保证。

    2、大力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和大企业、名产品战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外贸出口竞争力的源泉。为此,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大力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企业要在模仿、吸收和消化引进技术的同时,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改变以低廉价格竞争的战略;各类企业要积极开展产品的国际质量体系、环保质量体系认证和机电产品的国际安全认证,以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与此同时,要加快实施大企业战略,加大企业组织结构的整合力度,以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为龙头,培植和扶持一批大的企业(集团)。要加快实施名产品战略,坚持以项目来推动名牌产品的形成。项目来源的渠道有三:一是积极向国家申请,争取一批大项目;二是完善自身的项目生成机制,推出一批大项目;三是加强对内对外招商工作,引进一批大项目。如果有几家像海尔那样的大企业,有一大批名牌产品,那么安徽外贸出口上规模就有了坚实的依托。

3、建立健全支持外贸出口的体系

外贸出口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离不开的支持,离不开的支撑。各类企业首先要用好国家、省市出台的鼓励,把效应发挥到最大限度。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两方面建议。一是为调动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积极性,沈阳市应设立国际市场开拓基金,对企业参加重要的境内外贸易活动所发生的相关费用给予支持。这项要体现“国民待遇”原则,对国有、民营企业以及外商投资企业应同等对待。但在产品类别上,应适当向机电产品出口企业倾斜。二是出台外贸出口奖励。虽然对外贸出口企业进行补贴不符合WTO规则,但外贸出口奖励并不违背有关国际惯例。因此,建议市每年对承担外贸出口任务并且完成得好的单位和企业进行奖励,以此充分调动各方面发展外贸出口的积极性,进一步拉动沈阳市的经济发展。

    4、进一步完善外商直接投资的利用,提升安徽外贸竞争力

综上所述,由于外商直接投资在提升安徽省的外贸竞争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认真研究以更好地发挥其正面作用,其负面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基于这方面原因,近年来国家提出要把利用外资与扩大企业出口、发展外向型经济相结合,要把引进外资工作的重点从单纯吸引国外资金为主转移到引进先进技术、引进现代化管理、引进专门人才方面来。 

  随着安徽省经济的发展,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在弥补安徽省建设资金短缺方面的作用已经有所减弱,因此今后的引资工作应重点放在引进先进技术上。结合以往安徽省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今后安徽省应积极引导外商直接投资投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在促进安徽省贸易发展和引进技术上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将发挥一定的作用,今后要着重发展国内配套产业,延长产业价值链。有关部门要加紧制定和完善鼓励发展加工贸易出口相关的和措施,促进其快速发展。 

目前,安徽省外贸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安徽省劳动力要素的比较优势,而未来的外贸竞争力必然体现在技术的创新和产业的升级之中,充分发挥现有的比较优势和努力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是安徽省外贸发展战略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而在这一过程中吸引并利用好外商直接投资无疑将是关键的一步。

5、重视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的关系

按照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的来源主要是要素供给的增加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因而,要发挥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是的促进作用,就要完全取决于它能否激活这两个经济增长的来源。因此,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应特别重视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的关系,通过制定相应使进出口贸易对技术进步的刺激作用得

到有效地发挥,形成消化吸收—研究开发—自主创新的良性机制,以利于安徽省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杨正位.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石传玉,王亚菲,王可.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3,(1):53-58.

[3]李慧中,赵大平.进出口贸易与上海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复旦学报(社科版),2005,(5):99-104.

[4]王涛生,刘宏青.湖南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8):65-70.

[5]李德玉.安徽产业集群的发展问题与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9).

[6]杨全发.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9.

[7]王良健,钟春平.对外贸易为主的外部冲击,竞争与区域经济增长[J].经济地理,2004,24(2).

[8]徐寰,王微等.中部崛起窥斑安徽[J].中国纺织,2006,(8).

文档

安徽省外贸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安徽省外贸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摘要外贸出口规模直接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开放程度,也是一个开放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安徽位于长江流域,800里皖江,对外贸易在安徽的经济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首先以净出口和出口总量两种分析方法,以贡献率和拉动度两个衡量指标分析了安徽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其次以建立模型的方法回归分析了安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从而测度了对外贸易对安徽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得出安徽外贸出口贡献度偏中的结论。从而提出了引进出口型外资企业,建立鼓励出口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