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现代汉语歧义研究可概括为四方面,即歧义的定义、类型、分类方法及认知研究。歧义问题的研究,任何一种语言语法研究中都是一个非常有趣味的问题,也是一个难以一时说清楚的问题。汉语语法研究中的歧义研究虽说已经有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成就,但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许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地发掘、研究。
这里主要从歧义种类中的语法关系入手,与常见句法失误进行对照,使得我们在学习语法过程中,有意识的加强发现和纠正错误的训练,了解歧义与句法常见错误,更好培养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语法关系;歧义关系;句法失误
引言:
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现代汉语也不例外。“歧义的特点是语义的多种理解,表现为一种‘多解性’。” “一种语言语法系统里的错综复杂的精细微妙之处往往在歧义现象里得到反映。”因此,分析歧义现象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使我们对于语法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加深入。
但歧义的界定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因为歧义不但涉及到语言内部的各个层面,而且也和语言外部的一些概念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交织。想要给歧义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就要处理好歧义和语言内部各要素以及语言外部各个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
句子成分和短语成分都属于句法成分,即句法结构成分。传统语法把语法分成词法和句法。短语和句子是句法研究的对象,都是句法结构,句法结构里的成分自然可以叫句法成分。在学习语法过程中,经常遇见一些句法失误。学习语法,不仅要从正面掌握句子结构的规律,知道句子应当怎样组织,还应该从反面知道句子应该怎样组织。
本文通过对歧义和常见的句法失误分析,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运用语法,培养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语法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
同一结构层次中包含不同的语法关系也可以造成歧义现象,即:
由语法关系的差异造成的歧义现象的内部情况也比较复杂,大致有以下几种。
1.1动宾/偏正重合:同一个表层结构中包含一个动宾结构和一个偏正结构,造成多义。如:
① 学习文件
动宾关系:学习(过/了)文件
偏正关系:学习(的)文件
② 修订方案
动宾关系:修订(了)一个方案
偏正关系:一种修订(的)方案
其他还如“调查结果”、“模仿动作”等等。
1.2主谓/中补重合:同一个表层结构中包含一个主谓结构和一个中补结构,造成多义。如:
① 翻译准确
主谓关系:翻译很准确,表达也清晰
中补关系:翻译得准确,表达得清楚
② 叙述清楚
主谓关系:叙述很清楚
中补关系:叙述得清楚
其他还如“认识透彻”、“钻研深入”等等。
1.3联合/定中重合:同一个表层结构中包含一个主谓结构和一个中补结构,造成多义。如:
① 学生家长座谈会
联合关系:学生和家长的座谈会
定中关系:学生的家长的座谈会
② 虾仁炒鸡蛋
定联合关系:(中午吃)虾仁和炒鸡蛋
定中关系:(中午吃)虾仁炒的鸡蛋
1.4定中/同位重合:同一个表层结构中包含一个定中结构和一个主谓结构,造成多义。如:
① 他最讨厌陈龙这个徒弟
定中关系:在陈龙的徒弟中,他最讨厌陈龙的这个徒弟
同位关系:在自己的徒弟中,他最讨厌这个徒弟——陈龙
② 就他们老师没来
定中关系:其他人的老师都来了,就他们的老师没来
同位关系:学生都来了,就老师没来
二、常见的句法失误
2.1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中包含:
●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动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主语和宾语意义上不能搭配
1)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一般情况下由于对词义配合的不理解或粗心大意而容易造成主语和谓语在词义上搭配不当。
例如:
①的意志越烧越旺。
(“意志”不能“越烧越旺”,可以改为“的意志越来越坚强”。 )
②他那崇高的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浮现”的必须是具体的东西,而“品质”是抽象的东西,和“浮现”不搭配,后半句可改为“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
2)动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如:
①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每一个有志的青年都要提高和充实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修养。
(这个句子属于“动动+宾宾”的情况,其中“充实……思想修养”就搭配不当,应该“充实”为“加强”。)
②大家密切配合,越战越勇,连续打败敌人五次进攻。
(“打败”和“进攻”不搭配,应把“打败”改为“打退”。)
3)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如:
①教育战线肩负培养大批的科技队伍的历史任务。
(此句为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其中“大批”与“队伍”不相应,可以吧“队伍”改为“人才”,或把“大批”改为“宏大”。)
②他渐渐地爬起来,吃力地走着。
(此句为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其中“渐渐”不能修饰“爬”,可改为“慢慢”)
③三号队员射门射得很正确,命中率高。
(此句为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其中“正确”应改为“准”。)
4)主语和宾语意义上不能搭配
①判断词“是”置于主语和宾语之间,主语和宾语常常都表示相等的同一事物或相属的同类事物,或都表示行为活动。主语和宾语虽然不是直接成分,但两者意义上要求能搭配。两者意义上搭配不当,很多是由于违背了上述配合原则。
例如:
今年麦子的收成是几年来麦子收成最好的一年。
(主语中心和谓语中的宾语中心搭配不当,其中“收成是一年”不合情理,应该为“今年麦子的收成是几年来最好的”)
②有些用动词做宾语中心的句子,宾语在意义上也有和主语能否搭配的问题。
例如:
一些长期有争议的问题,有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有争议的问题有了进展”文意不明确,是增加了或减少了,还是解决了?所以应将“有”改为“得到”;“进展”改为“解决”)
③联合短语充当句子成分,往往出现同相关成分不完全搭配的情况。
(联合短语“干净整齐”做“打扫”的补语不完全搭配,可改为“打扫得干干净净”)
2.2残缺和多余
2.2.1成分残缺
⑴主语残缺
例如:
从大量的观测到的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察
(由于滥用介词而造成主语主语残缺,应删去“从”,“中”。)
⑵谓语残缺
例如: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实现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加快四个现代化前进步伐的重要保证。
(应为“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步伐”。四个现代化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有待于实现的愿望,既然还未实现,那便不存在,不能用加快步伐。)
⑶宾语残缺
例如:
高分子材料用在医药上,大致可分为机体外使用与机体内使用。
(“分为”后缺宾语,可以在第二个“使用”后加上“两种”)
⑷定、状、补语缺少或者不完整。
例如:
①这本书开拓了境界。
(此句为缺少定语,“开拓”不能直接支配“境界”,中间应加个定语,如“自己的精神”。) ②他走到街上或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总有一大群孩子围着他,请他讲故事,做游戏。
(此句为缺少状语,句中 “做游戏”由于缺少必要状语,所以形成了“他”做游戏给给孩子们看,应该在“做游戏”前加上“和他在一起”)
③那种不顾林区客观实际、片面强调粮食生产,到头来只能是得不偿失。
(此为缺少中心语,“那种”和“不顾……生产”都是定语,缺少中心语。应在“生产后”加上“的做法”)
2.2.2成分多余
有时,人们为了炫耀自己的词汇而堆积词语,以至于把词语形式与意义的内容弄反,或淹没了意义表达,语言变得累赘生厌。
例如:
①读完这篇文章,读者就会被主题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此为谓语有多余成分,“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是承前省略主语的兼语短语作谓语,若把主语补出,即“读者使读者感到……”,显然“使读者”是多余成分应删。)
②据科学实验和观察,人可以几十天不进食,几天不喝水仍然可以生存,但几分钟没有空气则一命呜呼。(状语多余“人可以……不进食……仍可生存”一段话中“可以”“可”作为状语出现了两次,意思重复,应删去“可以”或“仍可以生存”。)
2.3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包含:●定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
●把定语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把状语错放在定语位置上
●状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
●把句中状语错放在句首状语位置上。
●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2.4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包含:
●两种说法混乱。
●前后牵连。
两种不同的句法结构混杂在一个表达式中,结果造成句子结构混乱,语义纠缠,这就是句式杂糅。
①住了几天,三连的同志们发觉,这个村子为什么北山上采石叮叮当当,田地里却冷冷清清?(两种说法混乱)
②我们听到一个中学生奋不顾身同罪犯搏斗的英勇事迹对我们教育很大。(前后牵连)
三、结论
歧义,指的是一个语言形式包含多种不同的意义的现象。有人称之为多义现象。 由语法关系的差异造成的歧义现象的内部情况也比较复杂,但造成歧义的原因不止语法,还有同音字、同形字、一词多义、一词兼类、词义关系、结构层次、指代不明、省略不能、范围不能、社会文化背景差异等。而常见的句法失误的划分又使我们能够更加容易找到常见的句法失误。
学习语法,不仅要从正面掌握句子结构的规律,知道句子应当怎样组织,还应该从反面知道句子应该怎 样组织。因此,在学习语法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发现和纠正错误的训练是必须的。要了解常见句法失误可以联系中学时代的修改病句。修改病句的难点是:“辨其症”,因为只有知道“病”在何处,才好对症下药,我们所找的“病”即我们现在所要讨论的常见句法失误。
想要找到句子中的“病”,首先要熟悉常见句法失误的种类,其次对于比较隐蔽的病症,我们必须仔细辨别、深入思考。
这里对于歧义分析以及常见句法错误的分析有利于我们熟悉常见句法失误的总类,产生歧义的原因,更容易辨别句法成分。有利于语法的学习,更好地培养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苏磊:《谈现代汉语中的歧义成因问题》,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宋彦云:《现代汉语歧义的界定》, 《现代汉语(语言研究)》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