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简)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05:15:50
文档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简)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代码:总学时:80学时(讲课48学时,实验32学时)总学分:4学分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适用专业:药学预修要求: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人体解剖生理学》由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两部分组成。人体解剖学属于形态学,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人体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及其调节过程。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了解人体基本构造的基础上,构建起生理学知识的基本框架,为学习药学专业
推荐度:
导读《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代码:总学时:80学时(讲课48学时,实验32学时)总学分:4学分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适用专业:药学预修要求: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人体解剖生理学》由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两部分组成。人体解剖学属于形态学,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人体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及其调节过程。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了解人体基本构造的基础上,构建起生理学知识的基本框架,为学习药学专业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

总学时:80学时(讲课48学时,实验32学时)

总学分:4学分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

适用专业:药学

预修要求:

    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人体解剖生理学》由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两部分组成。人体解剖学属于形态学,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人体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及其调节过程。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了解人体基本构造的基础上,构建起生理学知识的基本框架,为学习药学专业的其他相关课程及将来从事药物的研制、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基本方式:本课程是一门药学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课程,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理论教学应注重形态和机能学教学方法的特点,充分利用图片、幻灯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则应充分利用模型、实物、计算机等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其他医学基础课的知识联系,并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纲的使用说明:

一、本大纲教学内容按下列三种不同深度的要求进行实施:

1.掌握:该内容应在课堂上讲深、讲透,要求学生对此内容的基本知识或基础理论深入地了解,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牢固掌握。

2.熟悉:该内容要重点地讲解,使学生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抓住重点。

3.了解:对要求了解的内容,则可概括讲授并扼要介绍国内外的进展及一般规律。

二、各章重点是对本课程具有重大影响的知识内容,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给予高度重视,通过深入细致地讲解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

三、各章难点是大多数学生不易接受的内容,要求教师慎重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或清晰的事例,使学生能够顺利接受这部分内容。

大纲正文

第一章  绪论                           学时:4.5学时(讲课2.5学时,实验2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内环境的概念、稳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神经调节的方式,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组成;体液调节的方式与激素、靶细胞、远距分泌、旁分泌、自分泌的概念及神经分泌、神经-体液调节的概念。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反馈、正反馈、负反馈、前馈的概念。

2.熟悉: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范畴、研究方法、在药学教学中所处地位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自身调节的概念,特点。

3.了解:人体解剖的基本术语。

重点: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生理功能的调节;体内的反馈控制系统。

难点:人体的解剖方位。

第二章 人体的基本组成                 学时:3.5学时(讲课1.5学时,实验2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细胞的概念、细胞膜的结构。

2.熟悉:嵌入蛋白、表在蛋白的概念;质膜的概念及特性。细胞增殖周期概念、分期和主要特点;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及其生理功能。

3.了解:细胞的液体镶嵌模型学说的主要内容。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衰老的过程;细胞凋亡的概念及主要特点。

重点:细胞器的结构。

难点:人体四大基本组织的显微结构。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学时:10学时(讲课4学时,实验6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易化扩散的概念、分类及特点。主动转运的概念、特点、种类。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区别。静息电位的概念、形成机制;动作电位的概念、形成机制及特点。与生物电相关的基本概念:极化、超极化、去极化、超射、兴奋性、兴奋、阈值的概念,衡量刺激量的三个要素。肌节的概念,兴奋-收缩耦联的概念及过程。

2.熟悉:单纯扩散的概念、取决因素及特点。动作电位的传导机制、方式及影响因素。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兴奋性变化的特点。神经-肌接头的组成、兴奋传递的过程及特征。

3.了解:入胞和出胞过程;细胞跨膜信号转导的概念及途径(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通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酶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影响神经-肌接头传递的因素;骨骼肌的超微结构;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及影响因素。

重点: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与兴奋性。

难点: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第四章  运动系统结构与功能                 学时:3学时(讲课2学时,实验1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骨的构造和分类,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2.熟悉:脊柱、胸廓和骨盆的组成和主要特征。肩、髋、膝关节的构成与运动。

3.了解:骨的理化特性。全身主要肌群的配布。

重点:骨的构造和关节的基本结构

难点:全身主要肌群的配布

第五章  血液                                              学时:0学时(自学)

基本要求:

1.掌握:血浆蛋白的主要成分、生理功能;血液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血细胞的生理功能,红细胞生成的调节过程;血液凝固的概念、过程,纤溶系统的组成、过程、生理意义,两者的关系。

2.熟悉: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及血量。血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3.了解:各种血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纤溶系统的组成、过程、生理意义,与血液凝固的关系。ABO血型和Rh血型;输血原则。

重点: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生理止血和血液凝固。

难点:血液凝固过程。

第六章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学时:16学时(讲课8学时,实验8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心肌工作细胞(心室肌细胞),自律细胞(窦房结细胞)的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心肌四个生理特性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心动周期的概念及分期;心输出量、心指数、射血分数、异长自身调节、等长自身调节、前负荷、后负荷及心肌收缩力等基本概念及生理意义;血压的概念,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脉压的概念;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过程及生理意义。

2.熟悉:循环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中心静脉压的概念及生理意义。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微循环的概念,组成,功能及调节。

3.了解: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正常人体表心电图各波的生理意义;冠脉循环和脑循环及肺循环的结构特点及调节。血流量的概念,与血流阻力、血压的关系,影响血流阻力的因素。第一心音、第二心音的特点、产生的主要原因和意义。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淋巴系统的组成,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过程及生理作用。心血管的神经的支配及心血管中枢。

重点: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心动周期及心脏的泵血过程;动脉血压;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

难点:心腔的结构;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第七章  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学时:8学时(讲课4学时,实验4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呼吸的概念及生理意义;肺通气的概念、动力、阻力;肺通气功能的各项指标,如肺活量、潮气量、肺泡通气量等概念及其生理意义。肺换气的概念、动力及影响因素。神经、体液因素对呼吸运动的调节过程及生理意义。

2.熟悉:呼吸系统的结构。肺通气的动力、阻力;肺换气的概念、动力及影响因素。氧、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

3.了解: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与调节;异常呼吸。

重点:肺的结构;肺通气功能的各项指标;呼吸的调节

难点:胸膜腔负压的形成机制

第八章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学时:5学时(讲课4学时,实验1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消化和吸收的概念,胃液、胰液、胆汁的主要成分,生理功能及其神经,体液调节过程;几种主要消化道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胃的运动形式、生理意义:掌握小肠的运动形式、生理意义;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过程及各期特点。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熟悉:消化系统的结构。消化的方式,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胃排空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调节;大肠的运动方式;胃肠的神经支配。小肠的吸收功能和结构特点。吸收的概念、部位、途径与方式。

3.了解: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了解咀嚼和吞咽的过程,呕吐过程及其生理意义。唾液、小肠液的主要成分,生理功能及其神经,体液调节过程。了解大肠内细菌的作用,食物中纤维素对消化道功能的影响。

重点:消化管和肝的组织学结构;胃内消化;小肠内消化。

第九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学时:0学时(自学)

基本要求:

 1.掌握:体温的概念;基础代谢率的概念;体温调节过程及调定点学说。

2.熟悉:机体的热平衡过程(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

3.了解:机体能量的来源、利用、测定方法与影响因素。体温的测试部位、方法、生理变化和体温相对稳定的生理意义。药物对体温调节的影响。

重点:基础代谢;体温的概念;体温调节。

难点:能量代谢测定的原理。

第十章  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学时:10学时(讲课5学时,实验5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肾脏的显微结构和肾的血液供应及肾血管特点;尿生成的过程和有关基本概念(肾小球滤过率,有效滤过压、肾糖阈、渗透性利尿);尿生成的调节。

2.熟悉:泌尿系统的结构。尿液浓缩和稀释的概念、过程及调节;肾髓质渗透梯度的成因及影响因素。

3.了解: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血浆清除率的概念和应用;肾素的分泌及其调节过程。排尿反射的过程。

重点:肾的组织学结构;尿生成的过程和调节。

难点:尿液浓缩和稀释

第十一章 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学时:3.5学时(讲课3学时,实验0.5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眼物像形成和调节;耳听觉功能。

2.熟悉:眼房水形成过程和光路传导及感光换能过程。

3.了解:感觉器官的定义、分类,一般生理特性。与视觉有关的生理现象。耳平衡觉功能。

重点:眼物像形成和调节;耳听觉功能和平衡觉功能。

难点:内耳的结构。

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学时:11学时(讲课10学时,实验1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神经元的结构、一般功能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征。血-脑屏障的概念。突触的定义、组成、分类和传递过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形成机制;兴奋在反射中枢内传播的特征。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的组成、生理作用和相互关系;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2.熟悉:脊神经、脑神经、内脏神经的分布,神经系统的主要传导通路。反射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神经递质的种类、主要生理作用和相应受体;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定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躯体运动的中枢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结构与功能及各级中枢对内脏反射活动的调节。锥体系、锥体外系的组成、生理作用和相互关系;小脑和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过程。

3.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与结构。了解神经胶质细胞的种类与功能。了解中枢神经元的连接方式;大脑皮质的高级神经活动;学习记忆过程与机制、脑电图、睡眠的时相和机制;大脑半球的不对称和语言优势半球。

重点:血-脑屏障的概念;突触传递;感觉投射系统;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难点: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神经递质对受体的作用;中枢抑制的原理。

    第十三章  内分泌系统                    学时:3学时(讲课2.5学时,实验0.5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下丘脑与垂体的结构联系、下丘脑促垂体区分泌的调节肽,腺垂体分泌的激素,神经垂体释放激素的种类与生理功能。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糖皮质激素等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过程。

2.熟悉:内分泌系统的组成与结构。激素概念、种类、作用机制和神经内分泌的概念;降钙素、维生素D3等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过程。胰高血糖素、肾上腺髓质激素、催乳素和催产素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过程。

3.了解:褪黑素、前列腺素,胸腺素的生理作用。激素作用的共同特点。

    重点:内分泌系统的组织学结构;下丘脑和脑垂体结构与功能联系;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糖皮质激素等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过程。

难点:激素的作用机制。

第十四章 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学时:2.5学时(讲课1.5学时,实验1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睾丸的功能,睾酮的生理作用。卵巢的功能,雌激素、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2.熟悉:男、女生殖系统解剖,月经周期的定义、分期和形成机制。女性生殖生理特点。

3.了解:男、女一生各阶段的生殖生理特点。男、女的性兴奋与性行为。妊娠、分娩与泌乳的概念、过程及调解。

重点:内生殖器的结构;睾丸、卵巢的功能;睾酮、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难点:月经周期的形成机制。

本课程对学生自学的要求:本课程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要求学生理论课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课前务必做好论理课的复习和实验内容的预习,对实验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以提高实验效果;课中积极参与,课后及时消化,做好小结工作。

课时数分配表: 

序号内 容

讲 授

实 验

小 计

解剖生理解剖生理解剖生理
1第一章 绪论

0.52——20.54
2第二章 人体的基本组成

1.523.5
3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4——6——10
4第四章 运动系统结构与功能

213
5第五章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
6第六章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617313

7第七章 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31326
8第八章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3123
9第九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
10第十章 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41428
11第十一章 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120.51.52
12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46156
13第十三章 内分泌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0.520.512
14第十四章 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5——12.5——
总  计

163210222654
483280
考核方式与评分说明:

考核方式:考核成绩由理论考试、实验考核、平时成绩三部分组成,其中理论和实验考核均为闭卷形式。

评分说明:满分100分,理论考试成绩占60%,实验考核占20%,平时考核占20%,其中平时考核以考勤、提问、学习态度等形式进行。

推荐教材:岳利民,崔慧先主编《人体解剖生理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出版。

参考书目:

1.柏树令.系统解剖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郭光文.人体解剖学图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

3.朱文玉主编《人体生理学学习指导》,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合出版社(第1版),北京,1998年。

文档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简)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代码:总学时:80学时(讲课48学时,实验32学时)总学分:4学分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适用专业:药学预修要求: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人体解剖生理学》由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两部分组成。人体解剖学属于形态学,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人体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及其调节过程。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了解人体基本构造的基础上,构建起生理学知识的基本框架,为学习药学专业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