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 近些年来,韩剧深受中国观众的喜爱。韩国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模式通过电视剧向世人展现得十分完美。无论是精美的服饰,还是可口的菜肴,都具有鲜明的朝鲜民族特色。由此可以看出( )
A. 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是有共性和普遍规律的
B.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不可能具有世界的意义
C. 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
D.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2. 世界上任何国家,无论大小、强弱,无论其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其民族文化都应受到尊重,都应有平等发展的权利。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都有权利讲述自己的故事。这表明在国际文化事务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
A. 各国文化差异性的原则 B. 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 各国文化互相交融的原则 D. 各国文化发展的原则
3. 集艺术家和科学家于一身的达·芬奇曾说过:“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 达·芬奇的观点表明艺术与科技的关系是( )
A. 科技是艺术发展的源泉 B. 科技是推动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C. 科技是艺术创新的根本动力 D. 艺术是科技发展的结果
4. 王夫之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坎。”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艺术创作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 艺术创作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 艺术创作来源于社会实践
D. 艺术创作必须是“身之所历,目之所见”
5. 中国人过春节总是要吃团圆饭、放爆竹,而西方人的圣诞节少不了唱圣诞歌,送圣诞卡,迎圣诞老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②文化具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③民族文化表现了不同的民族情结 ④各民族文化是根本不相容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6. 下列属于文化遗产的是( )
①中国的长城 ②九寨沟自然风景区 ③埃及的金字塔 ④司马迁的《史记》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 如今,可口可乐、麦当劳快餐、松下电器等舶来品已为中国人所熟悉,它们甚至成了一些中国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伴随它们而来的还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
A. 中国文化已难再延续,将被逐渐淘汰
B. 外来文化都很优秀
C. 多元的世界文化,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我们不能失去自身文化的独特性
D. 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无疑是人们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
8. 我国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博采众长,创造了著名的“柳体”,至今影响着我们,这说明( )
A. 这是对传统思想的继承
B. 书法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C. 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D.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生活有重要影响
9. 文化创新表现在( )
A. 社会实践 B. 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
C. 博采众长 D. 文化创作者的加工
10. 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是( )
①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
③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
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从古至今,“龙”一直作为中国形象的一个代表性标志而为中外所普遍认同。中国人也往往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平添了几分自豪感。然而,“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由此片面而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一段时间以来,就是否仍然以龙的形象作为中华民族的标志,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据此完成11~13题。
11. 据民俗学家研究,它的原本形象是一个强大部落所崇拜的蛇,后来随着这个部落逐渐征服吞并了其他的部落,陆续把其他部落的图腾形象的一部分,如鱼的尾巴、鹿的角等也加入到本部落蛇的形象之中,到了最后,就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熟悉的龙的形象。龙一直作为中国形象的一个代表性标志,因为龙象征着中华民族勇敢、顽强和一往无前的精神。这说明( )
A. 龙的形象是中华文化的物质载体 B. 中华文化在世界上无与伦比
C. 龙的形象属于图腾崇拜 D. 龙的形象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2.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对龙的形象存在不同的解读是因为( )
A.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不具有统一性
B.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环境
C. 中华文化优于其他民族文化
D. 文化首先是民族的,其次才是世界的
13. 对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对龙的形象的不同解读这一现象,我们的正确态度是( )
A. 迎合西方文化的需要,取消龙的象征意义
B.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加强与西方文化的交流
C. 传播中华文化,同化西方文化
D. 维护文化主权,排斥西方文化
14.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在本土文化基础上产生了“新客家文化”。这体现了( )
A、新文化在发展中偏离了本土文化 B、文化在批判中继承
C、新客家文化已经取代了本土文化 D、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5.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是 ( )
A.该国人文文化的集中表现 B.该国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该国自然文化的突出表现 D.该国全部历史文化的凝结
1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名录的方式确定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是因为( )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各国正在大规模破坏文化遗产
③各种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各种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⑤各国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17、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如中国的儒家文化、欧洲的教文化、美洲印第安人文化、中东的阿拉伯文化等。这段材料体现了( )
A、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B.文化的多样性 C、文化的继承性 D、文化的性
18、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的是( )
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 C、传统文艺 D、传统思想
19、“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一诞生,就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这一口号是全世界人民对和平与繁荣的期盼,也必将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这表明( )
A、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C、世界文化将取代各国和民族文化 D.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20、文化孙家正指出:“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世界因不同而精彩”强调的是( )
A.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须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文化交流
D、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21、美国前总统里根曾经直言不讳地说:“要大力推动美国电影走向世界,因为好莱坞的电影走到哪里就把美国的价值观念和商业利益带到哪里。这表明( )
A、文化产品贸易就是为了进行文化传播
B.、文化产品贸易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C、只有文化产品贸易才能进行文化的传播,其他贸易形式不具有
D、我们必须拒绝美国电影
22、要实现世界文化繁荣,则必须:( )
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②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 ④用欧美文化来同化落后民族的文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3、2010年10月22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4周年的日子,红军在长征中孕育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至今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发向上。这说明( )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C、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D、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4、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必须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这是因为 ( )
A.外来文化是脱离实际的
B.中国文化是社会主义的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是无法融合的
C.中国文化比西方文化先进
D.只有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中华文化才能永葆生命力、提升竞争力
25、现实生活中,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有…………( )
①人口迁徙活动 ②社会文化教育
③商人商业贸易活动 ④各种经济、政治、文化交往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26、下列对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A、文化要发展就不能继承,传统文化对发展是一种束缚
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C、要讲继承就不能讲发展,讲发展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
D、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就只有发展没有继承
2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文化源于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③文化创新主要靠文化工作者的聪明才智
④只要博采众长就能搞好文化创新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8、鲁豫问:“你的作品为什么有那么多年轻人喜欢?”她说,“我是用心写的。”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只要是用心写,都能写出好作品
B.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C.实践是写作的源泉
D.只有虚心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29、鲁豫问:“你的创作之路能走多远?”她说:“只要我不脱离生活,经常去感受人们的心灵,可能20年吧尸鲁豫说:“一种创作,特别是一个年轻小姑娘的创作,要能走20年,的确是难能可贵的。”这说明文化要有生命力 ( )
A、必须植根于社会实践,必须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
B、必须是年轻人的作品,能紧跟时代
C、必须接受高等教育
D、必须多写作品
30、实践基础上的文化创新是 ( )
①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成果的过程
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③“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④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时下很流行向老祖宗讨饭吃。电影充斥着古代格格、皇帝、皇太极秘史等;书法则推崇颜体、柳体等;教育思想也崇尚孔孟之道。很多有识之士担忧:中国文化,特别是文艺将何去何从?据此完成19~20题。
31.下列对传统文艺理解正确的是 ( )
A.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典型建筑为代表
B.中华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对传统文艺要坚决抛弃
D.传统文艺的造诣,现代人是很难突破的
32.有的观众反映,同一历史内容,被改编成两个或三个版本的电视剧后,故事情节、历史事实却大相径庭,使人无所适从。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坚持严肃的态度,电视文学创作也不例外。这说明 ( )
A.在运用同一历史事实进行电视文学创作时必须和历史吻合,不准进行演义
B.文化创新当然要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创新创作要尊重基本历史事实
C.对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
D.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二、非选择题
18.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针对文化的多样性指出: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观点说明的是什么道理?
19.“君子和而不同”“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千百年来,“和”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而今,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既扎根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又赋予了其崭新的时代内涵。和谐社会理念不仅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理想追求与价值认同,而且也彰显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特色”的原则与取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非是建立在儒家思想严格等级制度下的“和谐”,而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并致力于的新“和谐”。
结合材料,说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与传统的“和”文化有怎样的关系?
20. 2005年11月11日,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正式亮相。以著名艺术家韩美林为组长的吉祥物创作修改小组为了寻找到好的方案,他们到各地采风、从我国的民族文化中寻找元素,查阅了一本本资料,设计了一个个草图。如此反复,最后定稿为我们所见的“福娃”。在表现手法上,灿烂的中华文化给予了他们创作的营养,如中国传统年画的许多色彩、技法,包括龙门石窟等佛教雕刻造型的线条,在设计“福娃”时得到了借用;在内容选择上,具有丰富内涵的熊猫、藏羚羊、京燕、鱼和奥运圣火交相辉映,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组合成有机的统一整体。
(1)结合材料,谈谈吉祥物创作修改组是如何进行文化创新的。
(2)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进行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
(3)奥运会罗格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中国的,同时它又是世界人民的财富。”结合《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参
1. C2. B 3. B 4. C 5. A 6. D 7. C 8. D 9. B
10. C 11. A 12. B 13. B 14. D 15. B 16. C 17.B 18 C
19D 20 A 21—25 BDCDD 26—30 BADAA 31B 32B
18.(1)对待文化的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间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2)“各美其美”说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3)“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就是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4)“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说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各民族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19.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如果传统文化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与时俱进,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和谐社会的理念,既体现了传统的“和”文化,又被赋予了时代内涵。因此,这一治国方略必将促进社会的巨大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非是建立在儒家思想严格等级制度下的“和谐”,而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并致力于的新“和谐”。“和谐社会”的提出,体现了新一届中国领导人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的、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20.(1)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创新要从实践中吸取营养。创作组到各地采风就体现了这一点。
②进行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创作组从我国的民族文化中寻找元素,借鉴了传统年画和版画的许多色彩、技法等,创作出福娃形象,体现了这一点。
③进行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创作组借鉴了奥林匹克五环、圣火的色彩与形象体现了这一点。
进行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在创新时,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现代奥林匹克精神进行融会,形成有机的统一体,体现了这一点。
(2)文化创新就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也可以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罗格的这句话说明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征和个性。北京奥运会会徽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体现了鲜明的民族色彩,所以是中国的。
②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色彩,所以北京奥运会会徽又是全世界人民的财富,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