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基础会计》课程是经管类专业的公共必修课,也是会计类专业针对会计岗位(群)职业能力进行培养的一门专业核心基础课程。本课程通过对会计职业最基本的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的介绍和技能训练,使学生初步了解会计工作的环境和职业道德,认识会计工作的一般流程,理解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和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使学生具备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专业基础能力,为其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础会计学习领域课程描述
表1 学习领域课程描述
学习领域 《基础会计》 第一学年第2学期 总参考学时:48学时 | ||
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会计工作的环境和职业道德,认识会计工作的一般流程,理解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和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掌握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具备会计核算和监督能力,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的会计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提高学生财务分析、企业管理和协作沟通素质,为将来从事财务或审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 ||
能力目标 | 素质目标 | 知识目标 |
1、具有从事会计工作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核算和监督能力; 2、具有会计职业的就业能力和会计岗位初步职业判断能力; 3、能够完成从填制和审核凭证、设置和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一系列会计工作流程; 4、能够进行简单财产清查工作和错账查找工作; 5、能够进行简单财务数据分析。 | 1、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拥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职业沟通和协调能力; 3、拥有团队合作和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素质; 4、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素质 5、拥有自主学习会计新知识素质和终身学习的态度。 6、拥有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和热情、耐心的服务态度。 | 1、了解会计概念、职能、历史;理解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和核算一般原则;掌握会计工作流程; 2、理解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掌握会计等式和借贷记账法; 3、掌握企业采购业务、生产业务、销售业务等日常核算; 4、掌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概念、分类和填制; 5、掌握财产清查方法。 |
1.学习情境设计
《基础会计》课程基于企业会计工作过程系统化,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将会计知识融入具体会计工作中,以基本工作过程为逻辑主线进行情境化教学理念设计。经过分析,本课程分六个学习情境,见表2。
表2 学习情境设计
情境 | 情境名称 | 分设具体项目名称 | 学时 |
情境1 | 建账 | 项目一 会计职业入门 项目二 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项目三 借贷记账法 | 4 8 6 |
情境2 | 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 | 项目四 原始凭证的识别与填制 | 2 |
情境3 | 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 | 项目五 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 | 2 |
情境4 | 核算具体经济业务 | 项目六 借贷记账法的应用 | 10 |
情境5 | 登记会计账簿 | 项目七 会计账簿 | 6 |
情景6 | 编制会计报表 | 项目八 财产清查 项目九 会计报表 | 6 4 |
包括学习情境名称、学时、学习目的、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和建议、工具与媒体、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用到的知识、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见表3-1~6。
表3-1 学习情境一描述
学习情境1 建账 学时18 | ||
学习目标 | ||
能力目标 | 素质目标 | 知识目标 |
1、能够识别不同类型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账户; 2、能够灵活运用会计等式判断企业不同经济业务涉及会计要素增减变化; 3、能够根据会计工作业务流程进行建账; 4、能够运用借贷记账法编制简单会计分录; | 1、拥有认识会计工作重要性的正确态度; 2、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的会计职业道德; 3、拥有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具备较为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 4、具有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和团队合作精神; | 1、了解会计发展历史和现代会计职业要求; 2、了解会计概念、职能、会计基本假设、会计核算基本原则; 3、理解会计业务处理流程; 4、理解会计要素的概念、分类和基本特征;掌握会计基本等式和拓展公式; 5、理解会计科目、账户概念、分类和之间关系; 6、掌握借贷记账法、简单会计分录编制方法。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建议 |
1、认识会计工作组织和会计职业; 2、认知会计核算前提; 3、划分会计要素; 4、构建会计等式; 5、设置会计科目、开设账户; 6、运用借贷记账法,编制简单会计分录。 | 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等,以企业创建初期会计工作为导向,班级分组设岗,开展建账工作。 | 1、因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建议尽快建设会计手工实训室和会计核算模拟实训软件计算机机房; 2、教材采用体现最新高职教育理念的规划教材; |
工具与媒体 | 学生学习基础 | 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
1、教师演示用会计凭证、账簿、报表; 2、会计核算模拟实训软件和会计分岗位操作模拟实训室; 3、会计基本业务操作规范手册,如《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 | 1、掌握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知识; 2、能流畅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3、具有一定的书面表达能力; 4、具有正常社会交往能力。 | 1、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会计工作经验,熟悉会计法律法规; 2、能够示范会计基本技能的操作和演示; 3、外聘教师从事会计一线工作,是所在行业会计业务骨干,掌握课堂教学方法。 |
学习情境2 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
学时2 | ||
学习目标 | ||
能力目标 | 素质目标 | 知识目标 |
1、能够分辨不同类型原始凭证; 2、能填制和审核现金支票、转账支票; 3、能填制专用和普通; 4、能填制银行存款进账单; 5、能填制和审核领料单、入库单; 6、能填制和审核借款单、工资汇总表等。 | 1、拥有仔细、细心和严谨、客观的会计职业态度; 2、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的会计职业道德; 3、拥有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具备较为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 4、具有辨别是非能力。 | 1、掌握会计凭证的概念、分类; 2、了解原始凭证的概念、特点、分类; 3、掌握数字大小写; 4、理解原始凭证在经济业务中地位、作用; 5、掌握支票、、领料单、借款单等原始凭证填制及审核方法;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建议 |
1、会计凭证的概念、分类; 2、原始凭证的概念、分类、作用; 3、具体原始凭证填制要求; 4、具体原始凭证审核方法。 | 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等,以企业涉及各种类型原始凭证为案例,学生分组模拟训练。 | 1、建立校内仿真会计实训基地,方便学生进行实训操作; 2、准备仿真支票、、领料单、入库单、银行存款进账单等原始凭证实训材料。 |
工具与媒体 | 学生学习基础 | 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
1、数字大小写练习册; 2、填制各类原始凭证视频案例资料; 3、仿真原始凭证资料。 | 1、掌握企业各类经济业务具体核算; 2、能够运用借贷记账原则审核业务正确与否; 3、文字书写清晰、流畅。 | 1、熟悉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环节涉及到各类型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方法; 2、能够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案例讨论。 |
学习情境3 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
学时2 | ||
学习目标 | ||
能力目标 | 素质目标 | 知识目标 |
1、能够分辨不同经济业务类型; 2、能填制现金收款凭证、银行存款收款凭证; 3、能填制现金付款凭证、银行存款付款凭证; 4、能填制转账凭证; 5、能填制通用记账凭证; 7、能审核记账凭证; 6、能装订、编目、归档记账凭证。 | 1、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修养; 2、能够用较流畅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与他人沟通、交流; 3、能够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并进行良好合作。 | 1、了解记账凭证概念、分类、作用; 2、掌握记账凭证构成内容; 3、掌握不同类型记账凭证填制方法; 4、掌握记账凭证审核方法; 5、掌握记账凭证的归档、归档要求;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建议 |
1、记账凭证的概念、分类、作用; 2、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的填制方法; 3、通用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 4、记账凭证的审核要点和装订、归档要求。 | 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等,通过案例展示记账凭证填制,学生分组模拟训练,掌握具体填制方法。 | 1、建立校外会计实训基地,方便学生参观学习; 2、建设校内仿真实训室,便于学生操作训练; |
工具与媒体 | 学生学习基础 | 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
1、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2、通用记账凭证; 3、凭证装订工具; 4、个人印章; 5、填制记账凭证视屏演示案例。 | 1、具备认识不同用途的原始凭证能力; 2、具被一定的财经法规和财经纪律的基本知识; 3、具有签章要求方面的认知。 | 1、熟悉记账凭证填制流程; 2、掌握不同类型记账凭证填制方法和要点; 3、能够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案例讨论。 |
学习情境4 核算具体经济业务
学时10 | ||
学习目标 | ||
能力目标 | 素质目标 | 知识目标 |
1、能够分辨不同经济业务类型; 2、能核算资金筹集类经济业务; 3、能核算采购过程经济业务; 4、能核算生产过程经济业务; 5、能核算销售过程经济业务; 6、能核算财务成果形成和利润分配过程。 | 1、拥有愿意参与社会实践乐观心态; 2、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的会计职业道德; 3、拥有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具备较为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 4、具有勇于吃苦、乐于创新的精神。 | 1、掌握资金筹集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 2、明确固定资产、原材料采购成本确认方法; 3、掌握进项税、销项税计提计算方法; 4、了解产品生产流程; 5、掌握产品生产成本核算方法; 6、掌握销售过程经济业务核算; 7、掌握利润形成,了解利润核算。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建议 |
1、借入资本、投入资本的核算; 2、固定资产、原材料采购核算方法; 3、生产过程中料、工、费核算方法; 4、销售过程收入、费用核算; 5、企业不同利润形式构成和利润分配核算。 | 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等,以企业发生经济业务为案例,同学分组完成任务。 | 1、建立校外会计实训基地,方便学生参观学习; 2、建设校内仿真实训室,便于学生操作训练; |
工具与媒体 | 学生学习基础 | 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
1、企业筹资、采购、生产、销售等业务环节仿真核算资料; 2、企业不同经济业务类型视频资料; 3、具体经济业务核算案例素材。 | 1、熟练掌握会计要素分类、会计科目、账户类型; 2、能够运用会计等式判断会计要素增减变化; 3、熟练运用借贷记账法,能编制简单会计分录。 | 1、熟悉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环节; 2、掌握企业不同经济业务具体核算并能够示范操作; 3、能够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案例讨论。 |
学习情境5 登记会计账簿
学时6 | ||
学习目标 | ||
能力目标 | 素质目标 | 知识目标 |
1、能够启用会计账簿; 2、能设置和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 3、能设置和登记明细账和总分类账; 4、能够进行对账和结账; 5、能够进行错账更正; 6、能更换和保管会计账簿。 | 1、拥有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2、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的会计职业道德; 3、拥有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具备较为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 4、具有勇于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态度; | 1、了解会计账簿的概念、种类和基本内容; 2、理解会计账簿的启用规则和记账规则; 3、掌握特种日记账的设置和登记方法; 4、掌握总分类账的设置和登记方法; 5、理解对账和结账的方法; 6、掌握错账更正方法。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建议 |
1、会计账簿概念、分类和作用; 2、特种日记账登记规则和方法; 3、明细账登记方法; 4、总账登记方法; 5、对账和结账; 6、错账更正方法 | 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等,演示账簿登记案例,分组模拟训练。 | 1、建立校外会计实训基地,方便学生参观学习; 2、建设校内仿真实训室,便于学生操作训练; |
工具与媒体 | 学生学习基础 | 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
1、各种不同类型的真实会计账簿; 2、填制企业不同类型会计账簿视频案例资料; 3、仿真会计处理软件。 | 1、熟练掌握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区别和联系; 2、能够正确编制会计凭证; 3、能够正确书写数字大小写。 | 1、外聘教师具有一线会计工作操作经验; 2、专任教师熟练填制各类会计账簿和查找错账; 3、能够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案例讨论。 |
学习情境6 编制会计报表
学时10 | ||
学习目标 | ||
能力目标 | 素质目标 | 知识目标 |
1、能够掌握资产负债表个项目排列特点; 2、能够正确编制资产负债表; 3、能够简单分析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财务数据; 4、能够正确计算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5、能够正确编制利润表,并进行简单财务分析。 | 1、具有大局观意识和不计个人得失,乐于奉献的精神; 2、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的会计职业道德; 3、拥有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具备较为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 4、具有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和团队合作精神。 | 1、了解会计报表的概念、分类、特点和作用; 2、掌握资产负债表的构成要素和编制方法; 3、理解简单财务数据分析方法和指标体系; 4、掌握利润表的构成要素和编制方法; 5、掌握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 6、掌握利润计算公式。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建议 |
1、会计报表的概念、分类、特点、作用; 2、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3、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4、利润计算公式; 5、利润表的结构和编制方法; 6、所得税的计算。 | 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等,通过对报表案例展示,同学分组、分项模拟训练,掌握编制方法。 | 1、建议以“校中厂”为服务群体,开展会计工学结合; 2、建设校内仿真实训室,便于学生操作训练; |
工具与媒体 | 学生学习基础 | 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
1、资产负债表; 2、利润表; 3、计算器; 4、个人印章。 | 1、熟练掌握会计处理流程; 2、能够正确填制各类型会计账簿; 3、熟练数字大小写。 | 1、熟练掌握会计报表编制流程; 2、掌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3、能够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案例讨论。 |
课程成绩有个人成绩和小组成绩两部分组成,各占50%。通过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会计知识掌握程度及会计操作动手能力。理论知识和个人训练项目由教师通过对学生日常考核和结构考核形成;分组训练项目(筹资、生产、销售、利润等业务)由小组互评和教师测评构成,分值各占50%。
五、编制说明
5.1教学设计原则
本课程教学设计原则:在本课程完成整体教学设计,确定课程学习项目及各项目组成模块明确的基础上,对每一模块的教学内容按每一教学单元(原则上是2学时为一教学单元)进行的教学方案设计,它包括对本模块学习目的、工作任务、能力要求及教学内容分解到本教学单元中的具体授课内容、课堂活动教学的组织方式与教学要求、课时建议等。特别是要通过设计清楚阐述针对本模块的工作任务如何将典型实践性环节所需实践知识融入理论知识学习中,并根据能力要求,如何将技能实践融入学习过程中。
5.2教学要求
采用六步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实验、多媒体等教学方法和手段。
5.3考核方式与标准
建立过程考核(平时任务完成情况考核)与课程考核(期中、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考核的重要性。过程考核占总评的60%,期中考核占10%,期末考核占30%。
5.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计算机及局域网平台;
多媒体教学环境。
5.5教材编写与选用
参考教材:《基础会计》 李建玲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选用近年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或财会人员资格考试教材。
5.6教师要求
教师熟知财务基础知识、经济法知识,并能够进行实际财务操作。
本课程教学标准适用于会计与审计专业(三年制)。
本课程标准由姜猛老师制定。
(执笔人:姜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