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号 | 作业活动 | 危 险 点 | 危 害 后 果 | 控 制 措 施 |
主机 | ||||
1. | 升速 | 机组振动大 | 主设备损坏 | 1.运行人员应该熟知本台机组的升速振动特性 2.严格升速过程中振动大停机的相关规定 |
主机润滑油位降低 | 导致振动异常,严重时造成轴瓦烧毁 | 1.建立本台机组最低润滑油位及其对应转速台账,每次启动时加以对照、分析 | ||
轴瓦金属温度或回油温度超限 | 导致振动异常,造成轴瓦烧毁 | 1.开机前确认轴瓦金属回油温度测点准确 2.整个冲转过程中,防止振动、轴向位移等参数超限 3.保证润滑油温正常 4.加强轴瓦金属温度及回油温度监视,发现问题按规程进行处理 | ||
动、静部分碰磨 | 主设备损坏 | 整个冲转过程中,仔细监听汽缸内、轴封处声音应无异常。一量听到明显异常声音,必须立即紧急停机 | ||
主机润滑油温升高 | 导致振动异常,严重时造成轴瓦烧毁 | 1.根据油温的变化及时启动供水泵,并通过调整冷却水量来保证润滑油温在规程规定范围 | ||
2. | 并网 | 发电机冷却器未及时投入 | 发电机、励磁机超温 | 及时投运发电机冷却器运行 |
振动 | 造成主设备损坏 | 1.振动等参数异常,应密切监视并视情况保持负荷。以上参数达到停机值时,果断停机 | ||
3. | 叶片的运行维护 | 水中含有杂质或硬物 | 通流部分堵塞,最终导致叶片损坏 | 1.发现机组振动或剪断销时,应停止机组运行 |
4. | 调速油系统的投运 | 油质异常 | 调节系统和保安系统部件锈蚀、卡涩 | 1.系统投运前须经油质化验合格 2.新建或大修后的机组,在油质检查合格前,不许向调节部件通油 |
5. | 调速油系统的运行维护 | 油质异常 | 调节系统部件锈蚀、卡涩 | 1.定期进行调速油的常规化验和全分析化验,建立油质监督档案 |
油压异常 | 1.油箱油位降低,可能导致机组因油压低而被迫停运 | 1.定期对调速油箱油位及油泵进行检查 | ||
6. | 厂用电全部中断的处理 | 连接井闸门未及时启动 | 1,对主厂循环水造成影响 2,水淹泵房 | 尽快恢复厂用电。 |
7. | 油系统着火的处理 | 处理不当,扩大事故范围 | 1,造成停机甚至损坏设备 2,电缆烧毁 3,威胁人身安全 | 1.迅速判断火源,并立即组织人员使用正确的灭火器采用正确的方式灭火,汇报领导,联系消防部门。 2.迅速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火灾蔓延。 3.若火势不能很快扑灭且威胁汽轮机组安全时,应立即紧急故障停机。 |
8. | 安全措施不当 | 消防器材使用不当 | 扩大火势范围 | 1.油系统着火应使用干式灭火器、1211灭火器灭火,不允许用水扑灭油系统着火。 2.运行人员应熟知一般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及灭火方法,定期进行防火、灭火的反事故演习。 |
9. | 压力容器 | 1.人身伤害 | 1.应备有充足的照明设备 2.检查是否有泄露、密封不严等现象 3.应定期进行校验。 | 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人身伤害。 |
10. | 转动设备机械部分的运行维护 | 备用转机无法正常备用 | 异常情况下,可能降低机组出力,甚至被迫停机 | 1.做好转机的定期轮换与试启停工作。 2.转机定期试启动后,至少应运行3~5min。 3.转机因故退出备用,必须做好相应事故预想。 |
空负荷长期运行 | 1,发热,汽蚀 2,串轴,导致推力轴承损坏,动静部分碰磨 | 及时开启入(出)口阀门,带负荷运行。 | ||
轴承缺油 | 轴承超温,振动,损坏设备 | 1.按时巡视设备,检查轴承润滑油油位是否正常,管路是否泄漏。 2.发现轴承润滑油油位低,应及时加油。 3.发现润滑油油泄漏,应根据泄漏量的大小及设备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 ||
地脚螺栓松动 | 转机振动大,损坏设备及建筑物 | 1.经常检查地脚螺栓牢固。 2.加强设备巡回检查,对无振动测点的转机,用便携式测振仪定期测振:对有振动测点的转机,密切监视各测点振动值及电动机电流 | ||
11. | 电动机的启动 | 绝缘不合格 | 电动机损坏 | 电动机启动前,应通知电气运行人员测量或确认绝缘合格 |
12. | 电动机的运行维护 | 超负荷运行 | 1,电动机过负荷烧毁 2,设备使用寿命降低 | 1.严格控制电动机电流在额定范围以内,严禁超负荷运行。 2.定期进行设备倒换。 |
13. | 设备巡视 | 巡视不到位 | 设备故障不能及时发现 | 1.运行值班人员在值班期间内应按照《巡回检查制度》规定的周期、路线和要求进行设备巡回检查。 2.异常情况下,应缩短两次检查之间的时间间隔,增加检查次数。 3.巡回检查设备必须认真仔细,做到“六应、六到、三比较|”,即: 应走到的地点脚到不遗漏; 应触摸的检查点手到摸准; 应看到的情况眼到看明白; 应听声响的地方耳到听清; 应嗅气味的区域鼻到嗅准; 应分析的情况脑到勤分析; 表计实际指示与标准比较; 同类型设备之间互相比较; 本次检查情况与上次比较。 |
安全防护意识不够 | 人身伤害 | 1,根据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规定正确着装 2,进入生产现场必须带好安全帽 3,保持现场照明充足,注意现场井,坑,孔,洞,沟道及栏杆安全措施完好,防止磕破,滑倒,跌伤。 | ||
发现异常,处理不当 | 扩大事故 | 巡回检查时必须与集控室保持可靠联系。在巡回检查中发现异常情况,需立即处理的应立即处理,不能立即处理好的和不需立即处理的应及时向上级值班负责人汇报,并做好有关记录 | ||
发电机 | ||||
14. | 发电机组启动前的检查和准备 | |||
15. | 发电机绝缘检查 | 发电机绝缘电阻不合格 | 发电机损坏 | 1.发电机启动前,依照规定必须测量并确认发电机各部绝缘合格 2.当绝缘电阻不满足规定值时,应采取措施加以恢复;。 |
16. | 发电机启动过程中的检查 | 碳刷接触不良,跳动或卡涩 | 碳刷冒火,发电机转子损坏 | 汽轮机低速暖机时,应检查并确认发电机,主励磁机的碳刷在刷握内无卡涩,跳机及其他妨碍正常运行的情况,否则应及时调整 |
冷却系统未及时投运 | 发电机因温度升高而损坏 | 机组启动前,应检查并确认发电机冷却系统投运正常 | ||
17. | 发电机升压操作 | 发电机在低于额定转速时,就将电压升至额定值 | 发电机过电压 | 当发电机转速稳定在额定转速后,方可加励磁升压 |
升压时定子三相电流不为零 | 定子绕组可能短路或接地,短路电流使发电机损坏 | 开机前应检查并确认接地开关(地线)在断开位置,发电机绝缘合格 | ||
若定子电流有指示,说明定子绕组可能短路或接地(或地线未拆除)。此时应立即减励磁到零,拉开灭磁开关进行检查,待故障排除后方可重新升压 | ||||
空载励磁电流大于正常值 | 转子绕组短路,励磁电流过大可能使转子绕组过热,损坏发电机转子 | 1.根据转子绕组匝间短路在线监测系统,综合判断转子绕组是否短路。 2.运行中注意监视发电机温度和转子电流 3.发电机励磁回路过负荷保护应按规定投入 | ||
18. | 发电机并列操作 | 非同期并列 | 1.系统冲击 2.发电机损坏 | 1. 并网前应检查并确认微机同期屏“非同期合闸”连接片已退出,同期闭锁继电器动作正常,发电机无TV断线信号。 2. 正常情况下采用微机自动准同期方式进行并网,可用同步表监视其合闸过程。合发电机变压器组出口断路器时必须采取“同期合闸”方式,严禁采用“检无压合闸”进行并列操作, 3. 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操作票、操作监护和唱票复诵制度。 4. 调速系统不正常时,不允许进行并网操作。 |
发电机运行维护 | ||||
19. | 运行中更换碳刷 | 碳刷电流分配不均 | 烧坏发电机转子 | 1. 检查更换的碳刷应与原来的碳刷为同一厂家、同一型号且属同一批产品。 2. 用专用工具将碳刷加工出一定的弧度和光洁度,各碳刷的接触面一样,碳刷接触良好。 3. 调整碳刷弹簧压力一致。 4. 加强监视,注意观察火花 |
20. | 运行中调整碳刷 | 转子一点接地发信时进行碳刷调整 | 可能引起转子两点接地,使保护动作跳机 | 调整前应检查励磁回路有无接地,励磁回路一点接地时应特别注意防止发生两点接地。当转子两点接地保护投入时,禁止在励磁回路上工作 |
安全防护措施不当 | 触电 | 1. 调整碳刷时,应穿绝缘鞋,并站在绝缘垫上,使用合格的绝缘工具,注意防止发生短路和接地。 2. 禁止用两手同时碰触励磁回路和接地部分或两个不同级的带电部分。 3. 调整时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担任,并有专人监护 | ||
调整不当 | 烧断刷辫 | 1. 调整碳刷时压力应一致,防止电流分配不均。 2. 调整碳刷应逐个进行,不允许同时提起两个及以上碳刷。 3. 若碳刷冒火比较严重时,应尽量降低无功,或转移部分有功负荷后再调整,以降低转子电流。 4. 调整时应从不冒火或冒火及发热比较轻微的碳刷开始依次进行,待其他碳刷均已调整并接触好后,冒火及发热程度应明显好转,温度降至正常范围后,方可对冒火及发热严重的板刷进行调整 | ||
碳刷弹簧、螺丝等异物飞出 | 人身伤害 | 工作前戴护目眼镜和安全帽,注意防止碳刷弹簧、螺丝及随身工具等物品掉出伤人 | ||
头发、衣服卷入 | 正确着装,禁止穿短袖衣服或把衣袖卷起来进行工作,袖口扣好,安全帽要系紧,女工应把辫子或长发盘入帽内 | |||
碳刷温度高 | 烫伤 | 调整前,用远红外测温仪测量碳刷及刷辫温度 | ||
21. | 发电机励磁系统 | |||
22. | 励磁调节器运行维护 | 误碰、误按 | 调节器误动作 | 1. 励磁调节柜上励磁系统阶跃响应和强励试验用的几个通道,严禁误按、误触发;如不小心发生误碰、误按情况,应立即取消并终止当前指令。 2. 严禁任意切换调节柜面板上的方式小开关 |
励磁室内使用无线通信设备 | 电磁干扰,调节器误动 | 励磁室内禁止使用无线通信设备 | ||
23. | 励磁调节器均流越限调整 | 调整不当 | 欠励、失磁 | 1.加强监护,防止误切励磁。 2.现场检查,若两调节柜输出相差很大,应将输出较小柜的电流减至零后,再将面板上“主控/就地”小开关切至“就地”,然后进行调整。 3.手动调整两柜的输出电流至相等时,将“主控/就地”小开关切至“主控”位置,恢复正常方式,并检查两柜输出均衡。 4.若为装置故障且无法恢复时,将该柜退出运行,通知检修人员处理 |
24. | 励磁调节器单柜转双柜运行 | 调节器误动 | 误切运行柜 | 并柜之前,应将两柜切另一柜的连接片打开,防止待并柜上电时误切运行柜 |
25. | 励磁调节器手动运行,或备励(感应调压器方式)运行 | 调整不及时 | 失步 | 无强励功能,暂态稳定性下降,注意监视,防止外部故障导致发电机失步 |
过励磁 | 无强减功能,甩负荷时应立即手动灭磁 | |||
欠励、失稳 | 手动运行,机组运行静态稳定性下降,加强监视,升降负荷时应注意随时调整励磁,防止欠励、失稳 | |||
26. | 厂用变压器 | |||
27. | 变压器投运 | 检修工作未终结 | 人身伤害 | 送电前应检查变压器所有检修工作确已完工,检修安全措施拆除,工作票已终结,人员均已撤离工作地点后,方可合闸送电 |
带接地线(或接地开关)送电 | 短路接地,变压器损坏 | 1.送电前应检查所有检修安全措施确已拆除,接地线(或接地开关)全部拆除(或拉开)。 2.检查变压器绝缘合格 | ||
保护连接片未投 | 变压器故障时扩大事故,变压器损坏 | 1.变压器充电,应由装有保护装置的电源侧进行,并检查保护装置投入正常。 2.新安装、大修及检修后的变压器初次送电前,气体保护应先投跳闸位置,送电后改投信号位置,经带负荷连续运行24h正常后再投入跳闸位置 | ||
28. | 变压器运行维护 | 变压器温度高 | 变压器绝缘损坏 | 1.加强设备巡视,检查变压器测温装置工作是否正常。 2.检查变压器是否过负荷,若过负荷则降低或转移部分负荷。 3.改善变压器运行环境,加强变压器的通风冷却。 4.变压器温度保护应正常投入,温度高报警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
10kV系统 | ||||
29. | 10kV开关柜停、送电 | 带负荷拉、合小车开关 | 1.电弧伤人。 2.电弧短路,10kV母线失压。 3.设备损坏 | 1.认真履行操作监护制和唱票复诵制。 2.严格执行“三核对”,操作之前应检查断路器确在断开位置,并手动机械打跳一次后,方可推拉开关小车。 3.送电之前应检查开关“五防”闭锁可靠,禁止将“五防”不可靠的开关柜投入运行。 4.为防止开关小车由“实验”位置到“工作”位置时断路器自动合闸,建议在开关小车送到工作位置后再送控制电源或装上断路器二次插头,停电时则先断开控制电源或取下其二次插头。 5.严格执行操作票制度 |
带接地开关(地线)送电 | 1.母线失压 2.设备损坏 | 1.送电前应对开关柜进行详细检查,确认接地开关(或地线)确已拉开(拆除)。 2.送电前必须测量绝缘电阻合格。 3.检查接地开关闭锁正常,发现接地开关操作轴上的挡车块不能正常闭锁时,应及时联系检修人员处理 | ||
带电合接地开关(或挂地线) | 1.人身伤害 2.设备损坏 | 1.操作前必须进行“三核对”,防止走错间隔。 2.检查隔离开关停电并已拉至检修位置。 3.必须使用合格的验电器验明三相确无电压后,方可合接地开关或挂接地线。 4.加强监护 | ||
误入带电间隔 | 触电 | 1.操作前应核对设备名称、编号和位置,严格执行“三核对”。 2.严格执行操作票制度及操作监护制度。 3.6kV开关小车在工作位置后柜门应不能打开,发现开关柜“五防”功能不可靠时,应及时联系检修人员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