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广场是城市中重要的建筑、空间和枢纽,是市民社会生活的中心。植物造景是人化的自己,它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完美的植物景观设计,既要考虑其生态习性,又要熟悉它的观赏性能;既要了解植物种类的组合群体美与四周环境的协调,又要了解具体的地理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园林植物造景的绿化美化特性,为城市增光添辉。城市广场中植物造景手法的运用,对城市景观、生态环境及人居环境质量的意义也已成为人们
的共识。但是,目前城市广场的植物造景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关键字:休闲广场;植物造景;影响因素;设计方法
城市广场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城市面貌最直接的一面,是城市中最具有
公共性、最富艺术感染力,也最能反映观众现代都市文明魅力的开放空间。植物景观作为植物景观做为广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赋予了广场春、夏、秋、冬多样的季相变化,是市民接近自然、亲和自然的窗口,所以广场植物整体的质量和艺术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问题,植物造景己成为城市广场绿地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1. 城市广场与植物造景的概述
城市广场也称作城市广场绿地,是指绿化环境较好、可供公众休闲、有较高景观效果和文化作用的城市绿色开敞空间,具有景观性、文化性、生态性,应满足生态、景观、文化、科普、防灾减灾等多种功能的综合要求。
植物造景是指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供人们观赏的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植物造景的核心在于植物景观的配植,它既是美学意义上的景观营造,也是生态意义上的景观营造,可以说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1.1 城市广场的定义
城市休闲广场作为城市广场的一类,它的兴起是近代以后的事。与以往类型的广场
相比,它在城市中不提供一些重大的功能用途,它的基本功能是提供市民生活休憩和提
高城市的景观效益。它是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市民文化在城市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兴起
的,它的产生大大促进了城市人居质量的提高。本文所引入城市休闲广场的概念,主要
是针对城市广场的人性化发展趋势而言的,因为城市广场设计的对象正逐步转移到以市
民为中心的目标上来。
1.2 植物造景的概念和意义
对植物景观的欣赏,不同国家的人具有不同的爱好和观点。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国的古典园林中,植物景观多半是规则式。究其根源,据说主要始于体现人类征服一切的思想,植物被整形修剪成各种几何形体及鸟兽形体,以体现植物也服从人们的意志。在总体布局上,些规则式的植物景观与规则式建筑的线条、外形及体量较协调一致,有很高的人工的艺术价值,具有庄严、肃穆的气氛,给人以雄伟的气魄感。另一种是白然式的植物景观,模拟自然界森林、草原、草甸、沼泽等景观及农村田园风光,结合地形、水体、道路来组织植物景观,体现植物自然的个体美及群体美,从宏观的季相变化到枝、叶、花、果、刺等细致的欣赏。自然式的植物景观容易体现宁静、深邃、活泼的气氛。
植物景观除了供人们欣赏外,人们更为重视的是植物所产生的生态效应。植物除了
能创造优美的环境,更重要的是植物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滞尘杀菌、减弱噪声
等多种生态功能,可以提高环境质量,为人类创造适合其生存发展所需要的生态环境。
1.3 城市广场植物造景中的误区
1.3.1 艺术性与科学性
目前城市广场植物造景中最常见的误区之一,是过于强调景观的艺术性、忽视植物生态习性的科学性,由此而引起的问题屡见不鲜。如为渲染景观效果,盲目模仿应用外来树种,导致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的现象时有发生。完美的植物造景设计必须具备艺术性与科学性的高度统一,既要运用美学原理体现植物景观的艺术美,也要注重用生态学观点营造植物景观。
1.3.2形式与功能
园林艺术例来讲求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但目前城市广场植物造景中常常存在只重形式、忽视功能要求的误区。如不加分析地照搬大面积观赏草坪的景观形式,忽视了使用功能要求,既不利于游人活动、休息,也不利于发挥绿地的生态效益,并且造成了管理养护的不便、增加了管理成本,不能不说是近年来城市绿地建设中一个沉痛的教训。城市广场植物造景应注意从其立地条件出发,体现城市绿地的功能与形式的统一,在树种选择时,应以对环境污染等不利因素适应性强、养护管理方便、观赏效果较好的适生乡土树种为主,并注意体现景观立意,形成一定植物特色。同时注意快长树与慢长树结合,乡土树种与珍贵树种结合,近期与远期结合。北方地区可适当突出乔木树种,不宜采用单纯的大面积草坪。
1.3.3偏重绿化率,忽视绿量
绿量,是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仅指所有生长中植物茎叶所占据的空间体系积,广义上还包括一切有利于人类赖以生存的因素。许多城市广场设计了大面积的草坪,配植了低矮的地被植物图案造型,虽然有较高的绿地率,但绿量往往不足不能很好地发挥绿地的生态作用,存在着种种弊端。
园林作为城市的自然空间,主要标志就是植物,植物的物质循环及能量流动数量是否能发挥足以改善环境的效益,决定因素是植物的光合效率,为城市制造更多的氧气。一个城市的绿量是决定该城市环境质量的基础。对于城市广场而言,绿地绿量也是营建良好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指标。
城市广场应有较高的绿地率,满足使用功能的综合要求,并应尽量提高绿地绿量。植物造景宜采用景观生态型配植形式,北方地区应以常绿树为基调树种,以乔木为骨干树种,以片植、丛植为主,并注意地被植物及草坪的覆盖。
2.城市广场植物造景的功能
2.1 生态功能
指植物景观保护自然环境(自然生态系统)免受破坏(向不良方向发展)的功能.包括防护、改善、治理功能等.防护功能:保护环境免受或减小外来因素的侵害或干扰,如涵养水源、持水土、防风、防火、防雪、指示作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改善功能:对轻度污染或不良环境进行调节,如维持c/0:平衡、滞尘、杀菌、吸收有毒气体、调节温度、改善光照、降低噪音等;治理功能:对遭受严重破坏或污染的环境进行恢复、治理。
2.2 景观功能
城市休闲广场绿化以其千姿百态、万紫千红的自然景象,融汇在周围环境之中,明显丰富了广场和城市的景观。花草树木的形状和色彩是形成城市广场空间的景观元素之一。利用不问植物的自然观赏形态,或对植物进行适当的修剪造型,从而利用几何形态或自然形态作为景观元素,给广场增添美的景观:利用植物的季相变化,能给广场带来不同的面貌和气氛:而结合观叶、观花、观景等的不同植物及观赏期的巧妙组合,又可以谱写动态的广场景观乐章,丰富广场美的感受。
2.3生理与心理功能
(1)缓解紧张情绪
人是从自然中诞生的,和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居住在现代都市中的人们,常有精神紧张与疲劳反应,而紧张是人们对压力环境或危及身心健康的一种心理和生理反应。从人类心理健康角度看,通常条件下的紧张被当作一种不利于个体身心健康的有害状态。对于城市环境条件下的紧张情绪,人们一般认为城市自然景色或植被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缓解的作用。
(2)提高环境舒适度
人的热舒适感觉与人体活动强度、衣着量、空气温度、平均辐射温度、空气流速和空气相对湿度一有关。城市休闲广场绿化通过遮阳、蒸发作用、降低风速、形成空气对流等改善人体对环境的热感觉:而且绿色植物对于放松神经、调节心理舒适也有积极的作用。
2.4建造功能
广场中植物就象建筑物地面或围墙,具有建造功能,包括空间、障景作用,控制广场的空间私密性、以及形成空间序列和实现序列。
3.城市广场植物造景的美学原理
3.1多样、统一的原理
又称统一与变化的原则。园林艺术应用统一的原则是指园林中的组成部分,在体形、体量、色彩、线条、形成、风格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相似性或一致性,给人以统一的感觉。由于一致性的程度不同,引起的统一感的强弱也不同。十分相似的一些园林组成部分即产生整齐、庄严、肃穆的感觉,但过分一致又觉得呆板、郁闷、单调,所以园林中常要求统一当中有变化,或是变化当中有统一。
3.2对比和调和的原则
1)形象的对比与调和:在植物造景中,乔木的高大和灌木的矮宽、尖塔形树冠与卵形树冠,有着明显的对比,但在都是植物、都从树冠上看,其基本又是调和的。
2)明暗的对比和调和:园林绿地中的明暗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园林中很容易利用植物来构成有明有暗景观,既能互相沟通又能丰富多变的景观。
4.广场植物种植设计的基本形式
4.1排列式种植
这种形式属于整形式,主要用于广场周围或者长条地带,用于隔离和阻挡,或作为背景。单排的绿化栽植,可在乔木间加植灌木,灌木间再加种花卉,但株间要有适当的距离,以保证充足的阳光。乔木下面的灌木和花卉要选择耐荫品种,并排种植的各种乔灌木在色彩和形体上应主要协调。
4.2 集团式种植
它是整形工的一种,是为避免成排种植的单调感,把几种树组成一个树丛,有规律的排列在一定的地段上。这种形式有丰富、浑厚的效果,排列整齐时远看很壮观,近看很细腻。可用花卉和灌木组成树丛。
4.3 自然式种植
这种形式与整形式不同,是在一个地段内,花木种植不受统一的株行距,而是疏落有序地布置,从不同角度望去有不同的景致。自然式树丛的布置要密切结合环境,才能使每一种植物茁壮生长。
5.城市广场植物景观设计的种类
5.1树木造景
以园林树木进行庭院绿化布置造景,包括乔木,灌木及木质藤本植物等,是庭院绿化美化造景的主要类型,也是公共庭院环境绿色自然景观的主体构架,其景观与生态价值最高。具体按景观形态与组合方式又分为孤景树、对植树、树列、树丛、树群、树林、绿篱及剪型树和树木地被等。
5.2 花卉造景
是以各种草本花卉为主有造景材料,着重表现园林草花的群体色彩美和图案装饰美,并其有烘托气氛、创造花卉特色景观等作用。起美化环境的功能尤为突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广场花卉造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具体造景类型有花坛、花境、花台、花池、花箱、花丛、花柱以及其他装饰花卉景观。
5.3 草坪景观
草坪就是平坦的草地.园林上是指人工栽培的矮生草本植物,经一定的养护管理所形成的块状或片状密集似毡的园林植物景观。草坪的类型多种多样:按功能分有观赏草坪、游憩草坪、运动草坪、护坡草坪等:按组成成分分有单一草坪、混合草坪、缀花草坪:按季相特征与生活习性分有冷季型草坪、暖季型草坪:按草坪与树木组合配置方式分有空旷草坪、闭锁草坪、开朗草坪、稀树草坪、疏林草坪、林下草坪等。草坪的类型很多,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这是有草坪的应用功能、环境以及草坪植物的多样性所决定的。
6.城市广场植物造景设计实例分析
6.1 吴山广场
吴山广场作为杭州市为数不多的大型城市文化生活广场,建成与1999年9月。位于杭州市旧城区的南部,吴山的北麓,延安路南端的对景位置,总占地面积约2.90平方千米。作为杭城最重要的城市中轴线的终点,广场的区位条件十分优越。主体广场可分为公益广场、树荫广场、文化广场和休闲广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以各自不同的功能定位承载看不同事件的发生。其植物造景的布局采用自然式与规则式构图相结合的手法,草坪区以观赏草坪为基调,点植常绿树,配以象形图案的大色块观花地被,主要树种有白皮松、雪松、观赏地被植物等;中部丛林区着重体现秦巴地区植物特色,集中渲染春花季相,提供游人休息、观景,主要树种有大叶女贞、广玉兰、观赏桃花、玉兰、春花灌木等。
早上6点,广场上都有许多从附近赶来的老人来这里打拳,跳舞,做操。在一个生活性广场中,事件发生的首要条件又在于广场本身能提供多种多样的空间形态。它不仅在客观上吸引了更多人来参与其中的活动,同时还容易造成使用者在主观上对空间的不同理解,而产生各自相异的活动倾向。所以对大型的城市广场来说,复杂的空间往往比简单的空间更易于激发场景中事件的发生。空间的重叠更多的利用自然或人为的高差变化,借助于景观要素的组织来完成。比如:广场中可以适当地保留自然起伏的原始地貌;对尺度过大的广场可以进行不同标高的建筑化处理;高大的乔木结合硬质铺装丰富广场的空间层次等。
早上8点过后,晨练的人渐渐散去,老人们都躲进了广场最深处的廊子里。文化广场的碑廊是一个僻静的场所,它围绕着广场呈环状布置,因为地势较高,有着良好的视野和通风条件。停滞状态的人流是长时间占据一定空间范围进行各种活动的人流,如休息、参加或观看游戏、锻炼、交谈等。处于停滞状态时交往行为最易发生。故此,改善停滞状态活动的空间物质条件,延长停滞状态的活动时间能有效促进交往活动的发生。
7.0 结语
城市休闲广场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广场,既是城市的“客厅”和“起居室”,又是城市的“形象”和“标志”,它一改过去硬地铺装面积大、绿化少的方式而转向追求尺度宜人、富有生机的自然化广场,它有着自己的特征和多样化的分类方式,它的植物景观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对它的植物景观的研究符合时代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平、彭重华2000城市绿地植物配置及其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诺曼K.布恩.19《风景园林设计要素》.中国林业出版社
3.朱仁元 《城市道路·广场植物造景》
4.克.《谈植物景观的布局》中国园林,2009:23-24
5.姬中亮.《浅谈园林植物配置》中国园林,2009:45-46
6.王珂、夏健《城市广场设计》
7.徐育红、胡红《关于城市广场植物造景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