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初三语文中考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05:27:39
文档

初三语文中考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

初三语文质量测试(B)(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东边日出西边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竹枝词》)2.___________________,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3.爱上层楼,__________________。(《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4._________________,不可知其源。(《丑奴儿
推荐度:
导读初三语文质量测试(B)(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东边日出西边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竹枝词》)2.___________________,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3.爱上层楼,__________________。(《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4._________________,不可知其源。(《丑奴儿
初三语文质量测试(B)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东边日出西边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竹枝词》)

2.___________________,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

3.爱上层楼,__________________。(《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4._________________,不可知其源。(《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6——7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诗中“歌一曲”是指_________________。(2分)

7.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描绘了一幅大自然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景象。 

B.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可奈何。

C.告诉人们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

D.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的共勉。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      )    (2)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一段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人生轨迹发展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他们的事例中获得的感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君子济

皇魏桓帝十一年,西幸①榆中,东行代地。洛阳大贾②,赍金③货随帝后行。夜迷失道,往投津长④,曰:子封送之。渡河,贾人卒死,津长埋之。其子寻求父丧,发冢举尸⑤,资囊一无所损。其子悉以金与之,津长不受。事闻于帝,帝曰:君子也。即名其津为君子济。

(《水经注·河水》)

【注释】①幸:帝王驾临。②大贾:大商人。③赍金:带着钱币。④津长:长官渡口的官。下文“子封”是他的名字。⑤发冢举尸:挖掘坟墓,移开尸体。

1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夜迷失道(          )    (2)即名其津为君子济(            )

12. 下列对文章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那个君子把钱币全部赠给津长,津长不接受。

B.那个子封把所有钱币赠给津长,津长不接受。

C.商人的儿子把钱币都赠给津长,津长不接受。

D.商人的儿子用金币来感谢津长,津长不接受。

13. 津长被称为君子,是因为他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4分)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18分)

奇妙的对称世界

①许多大哲学家、大思想家和大科学家都相信,宇宙是被一种无比完美的对称规律支配的。

②整个动物世界,最明显的特点是躯干部分两侧的对称性。以一匹马为例,通过鼻子到两腿中间可以作一条中轴线,在其两侧有完全对称的器官:眼睛、耳朵、鼻孔、腿……动物为什么会演变出这种对称性呢?大家知道,任何动物在其所处的环境中,左和右两面的情况是基本相同的,它们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需要在两面都能同样的看、听、嗅、触摸,于是就形成了这种对称性。

③艺术家则利用对称创造出美。铜器、漆器、雕刻、壁画、织锦、刺绣……其中的图案,一概少不了对称。在被称为“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的建筑艺术中,也留下了对称的足迹。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故宫是其中的典范。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形成了一条中轴线,各种各样的建筑都围绕这条中轴线铺开。三大殿更是依据对称的原则而建,整体形成了一种端庄凝重、气势恢宏的美,传达着王权的威严。

④为什么对称就美呢?万花筒里杂乱无序的碎玻璃片并不美,奥妙就在于三片反光镜构成了三重反射对称,使得杂乱无序的彩色碎玻璃片经过镜面反射后,形成对称的美丽图案。可见,对称的美在于:在杂乱中形成规律,在无序中引入秩序。

⑤对称的现象引发了科学家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我们知道原子内有原子核,核外有电子。电子质量很微小,带有负电;原子核内还有质子,质子的质量要比电子大得多,却带正电。这种情况是不大相称的。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32年,人们果然发现了带正电荷的电子--反电子。后来又发现了反质子、反中子。总之,粒子和反粒子的对称,已经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了。

⑥那么,会不会存在反氧、反氢、反水,以至于反行星、反宇宙呢?科学家正是运用对称原理,在进一步提出和探索这些问题呢。

14.从文中看,对称之所以美,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5.文章是从哪三个方面说明“奇妙的对称世界”?(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④段画线处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7.请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在第⑤段横线上填入符合文意的问句。(3分)

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对称可以创造美;同样,不对称也可以创造美。对照课文《苏州园林》语段,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两种美的差异。(4分)

资料: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2分) 

病人

①每天下午,她都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的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体,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气质。

②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都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③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那本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④楼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这个时候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就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⑤下一趟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仍然没有明白过来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我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只有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会想:这人真多事。

⑥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⑦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掉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按钮并捡起那枝玫瑰,她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是想把那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姑娘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浪漫温馨的玫瑰,一枝可以疗伤的玫瑰。

⑧但她没有想到,她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及时触动了上行的按钮。“神经病!”她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⑨“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

⑩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

19.第①段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中的“她”做的四件事,并说说其共同点。(9分) 

(1)电梯超载,她主动从中间挤下电梯等下趟。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小说结尾写道:“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是大家真的“恍然大悟”吗?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对本文主旨理解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批判社会上一些人的自私固执,呼唤无私豁达的健康感情。

B.批判社会上一些人的冷漠自私,呼唤真诚大方的健康感情。

C.批判社会上一些人的自私冷漠,呼唤慷慨豪爽的健康感情。

D.批判社会上一些人的狭隘自私,呼唤乐于助人的健康感情。

23.如果这篇作品的叙述视角改为第一人称,以医院里一个病人为叙述者,会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运用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24——26题(10分)

【材料一】

2016年春节,上海迎来了史上最严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外环线内全面禁放烟花爆竹。今年是上海实施“禁燃令”的第二年。除夕夜,申城再现“零燃放”。全市大部分区域空气质量保持在优良水平。与前几年相比,PM2.5小时浓度处于平稳的低位。请看下表:

上海2013年-2017年除夕夜PM 2.5小时浓度对比表

年份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PM2.5小时浓度

524微克

290微克

67微克

96微克

13微克

【注】2015年大气扩散条件良好,PM2.5小时浓度较低,但仍比前一小时升高了近30微克。

【材料二】

大年初一上午,周浦小上海步行街人流如织,热闹非凡。大红灯笼,喜庆春联,腰鼓咚咚,土布舞秀,织机咔咔,金鸡昂首,各种乡土民俗为春节增添了浓浓的年味。

24.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表格的内容。(不超过25字)(4分)

25.有人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年味变淡了。也有人说,放爆竹虽然热闹欢腾,但是我们的环境却遭了殃。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请说说你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请完成下列情景对话。(3分)

妈妈:唉!过年了,爆竹也不能放,年味都没了。

爸爸:我们可以另辟蹊径,寻找年味。

小明:是的是的,我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母:好!小明的建议真有年味啊!

四、作文(60分)

27.题目:你和我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初三语文质量测试(B)参

一、文言文(40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

1.一览众山小2.水光潋滟晴方好3.为赋新词强说愁4.一点飞鸿影下5.苔痕上阶绿。

(二)(4分) 

6.白居易的赠诗(2分)

7.B(表现诗人豁达襟怀)(2分)

(三)(9分)

8.(1)在国内(2)责任、使命(2分)

9.这样以后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2分)

10.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有所作为(2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3分)(共5分)

(四)(12

11.(1)路(2)命名、取名(4分)

12.C(4分)

13.诚实不贪;为人厚道(4分)

二、现代文(40分)

(一)(18分)

14.在杂乱中形成规律,在无序中引入秩序。(2分)

15.(1)动物世界,最明显的特点是躯干部分两侧的对称性(2分)(2)艺术家则利用对称创造出美(2分)(3)对称的现象引发了科学家对未知领域的探索(2分)(6分)

16.举例子(1分)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对称美是在杂乱中形成规律,在无序中引入秩序(2分)(共3分)

17.会不会存在着带正电荷的“电子”,带负电荷的“质子”呢?(3分)

18.示例:对称创造出的是整齐、端庄的美,故宫因此显得气势恢宏(2分)不对称创造出的是自然的美,苏州园林给人以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2分)(4分)

(二)(22分)

19.以景物描写来烘托“她”的美(2分)

20.(2)农民大伯不懂“双层停”,她走出电梯送大伯。(2分)(3)电梯里有人不肯定去向,她主动指点。(2分)(4)急忙下电梯的姑娘的玫瑰花掉了,她迅速捡起追出去。(2分)处处为他人着想,不计个人得失。(3分)(共9分)

21.大家似乎“恍然大悟”了:原来她和我们想得不一样,做得不一样是“她”精神有病。作者运用反讽(讽刺)手法,含蓄地揭露出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的思维状态。(3分)

22.D(4分)

23.改用第一人称,叙述者“我”在参与事件过程中,向读者描述的“她”和有着自私冷漠心理的人,给人以更为真实之感(2分)同时,“我”的感情倾向也直接表明作者的感情倾向(1分) 但改用第一人称,笔触所至只能在"我"所经历或耳闻目见的范围之内(1分)(4分)

三、综合运用(10分)

24.禁放烟花爆竹的背景(1分)上海除夕夜的时间(1分)PM 2.5小时浓度(1分)平稳的低位(下降趋势)(1分)(语言表达不通顺不连贯,或超出20字,扣1-2分)(4分)

示例一:“禁燃令”后,上海除夕夜PM 2.5小时浓度平稳下降。示例二:“零燃放”使上海除夕夜PM 2.5小时浓度处于平稳低位。

25.赞成后一种说法(1分)阐明理由(2分)(赞成前一种说法,最多得2分)(3分)

示例一:我赞成后一种说法。禁放烟花爆竹,保护良好环境,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是十分重要的。不燃放烟花爆竹,以其他的年俗,也能有春节的年味。

示例二:我赞成后一种说法。禁放烟花爆竹,固然少了些年味,但是与年味相比,生活环境的良好显得更为重要。

26.符合口语交际的语境(2分)结合材料提出建议(1分)(3分)

示例一:我们全家一起来写春联,贴春联吧!

示例二:我们到周浦去过年,参加那里的春节民俗活动吧!

四、写作(60分)

27.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60分)

文档

初三语文中考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

初三语文质量测试(B)(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东边日出西边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竹枝词》)2.___________________,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3.爱上层楼,__________________。(《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4._________________,不可知其源。(《丑奴儿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