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整理和表示》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
一、小动物们聚会。
如果一个方格代表一只小动物,请你涂一涂。
二、下面各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分一分,数一数,填在统计表中。
种类 | 三角形 | 四边形 | 五边形 | 六边形 |
数量 | ( )个 | ( )个 | ( )个 | ( )个 |
1.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共调查了( )名同学。
2.( )季过生日的人数最多,( )季过生日的人数最少。
3.春季和冬季过生日的人共有( )人。
四、数图形并回答问题。
1.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种类 | ||||
数量 | ( )个 | ( )个 | ( )个 | ( )个 |
五、小军的储蓄罐。
1.在下图中进行统计。
2.算一算,一共有多少钱?
3.小军想买1本10元钱的书,够吗?如果不够,还差多少钱?
六、下面是整理三(1)班学生一星期阅读课外读物的册数。
1.把上面整理的结果填入下表。
类别 | 《少儿文艺》 | 《连环画》 | 《故事大王》 |
册数 |
3.同学们最喜欢看的课外读物是什么?
4.全班共读了多少册课外读物?
参
一、略
二、1 5 3 2
三、1.63 2.秋 夏 3. 32
四、1. 4 3 3 2 2. 2 1
五、1.略 2. 9元2角
3.不够 10元-9元2角=8角
六、1. 16 17 12 2. 17-12=5(册)
3.连环画 4. 16+17+12=45(册)
附:
如何掌握好每学期应掌握的知识
对知识的学习,这里我推荐“五遍读书法”:
熟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就是要强调书要多看,多读,并非真的要读百遍、看万卷。不过,一篇文章如果能多读几遍,学习效果会更好。特别是,同学们使用的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大多是精品,一般的文章读三五遍并不多,而有的文章读十遍尚觉得少。现向同学们推荐一高考 状元的“五遍读书法”,以供同学们参考。
第一遍,在课前安排好时间,对老师将要讲解的内容粗略地浏览一遍,我们只要做到大致了解教学内容,不必一字一句地理解课文。
第二遍,在课后的时间,我们按照学习的要求,将老师教学过的内容对比着教科书复习一遍。这一次,要认认真真地看,一定要在听课的基础上把内容吃透,掌握每一个概念、定义、定理,以及这些知识的推理运用。
第三遍,当我们的教学任务的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学习完后,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看一遍,加深对概念定义的理解和掌握。我们在这一遍一定要注意,不要因为对知识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就对自己的学习不以为然,马马虎虎,应付了事。匆匆而过的学习结果往往是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就会还是不明白。
第四遍,当一本教科书全部学完后,我们就要把整本书连起来通读一遍。这一遍的目的是整理各章知识,找到各知识点的相互关系,理出头绪,对全书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对知识点做到胸有成竹。
最后一遍,我们要在考试的前几天,安排时间把书本略略地翻一遍,配合学习笔记,看看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及一些概念性的知识和自己容易忽视的知识。
“五遍读书法”适合我们学习的每一门功课的每一本教材,我们大家如果可以持之以恒地按要求学习,就可以对任何科目的学习得轻轻松松。
对知识的运用,推荐以题致用:
做一定量的题,可以加深知识的灵活掌握和对掌握的程度了解以便于查漏补缺。
1.可以采用经典的课后一课一练,随堂课后练习册形式做一做题。做题不在多,知识覆盖课文内容,经典就行。
2.以往年的试题,针对性地自我检测。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试卷,可自备一份,每阶段,自我检测,便于对知识的掌握查漏补缺。
学以致用,查漏补缺,做一定量的题我们知道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后,我们要通过复习的反复,一方面强化知识,强化记忆,一方面 寻找差错,弥补遗漏,求得更全面更深入的把握知识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