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模拟试卷(二)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拆散chāi 荫蔽yīn 憎恨zèng 头晕目眩xuàn
B.侍弄shì 徘徊huái 匿笑mì 味同嚼蜡jué
C.殷红yīn 栖息qī 心弦xuán 忍俊不禁jīn
D.脑髓suǐ 执拗niù 黄晕yùn 遍稽群籍jī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繁荣昌盛,祖国处处呈现物富民丰、欣欣向荣的景象。
B.历史赋予你们重任,希望你们本着爱国爱港的精神,认真贯彻执行基本法,刻尽职守,不负众望。
C.我时常漫步湖边,眺望那迷蒙的远景,聆听那细浪昵昵,清新明媚的田园诗画慰藉着心灵。
D.自嘲不是自惭形秽,而是被当作宣泄积郁、打破隔阖的良方,当然有时也是反嘲别人的武器。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微生活鸡零狗碎,微不足道,它令人撇开现实而以种种假象自我 ,它如同八面来风, 撩乱低头族的心绪, 他们原本稀缺的个人见解,貌似提高情商,实则降低情商,这样的情形不仅可疑,而且结果也未必乐观。
②人世间,很多资源是可以再生的, 唯有生命,属于每个人的只有一次。 ,有了合适的目标,多一点经济头脑,多一点经营意识, 能使你的人生趋利避害,良好经营,赢得丰厚的收益,我想这是每个人到应该学习的一门经济学课程。
A.①麻木 枉然 剥削 ②因此 但是 就
B.①麻木 枉然 剥削 ②但是 就 因此
C.①麻醉 徒然 剥夺 ②因此 就 但是
D.①麻醉 徒然 剥夺 ②但是 因此 就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B.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市民文明素质的高低,都是鞍山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C.父母过于溺爱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D.为加大宣传文化进校园的力度,学校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陶冶了情操,领会了做人、修身、行事的道理。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高士其是一位可敬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作品大都写得平易近人。
B.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C.我国发表的《中国的军事战略》具体而微地阐述了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推进强军兴军的坚定决心的观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D.春节去海南度假,我们在飞机上俯瞰着祖国的沧海桑田,不由得被眼前的美丽景色所陶醉。
6.下列关于课外名著的表述完全准确的一项( )(2分)
A.《水浒》作为一部英雄传奇,善于通过描写相似的情节,比照映衬,在“同而不同”中显示英雄的个性特点。如写宋江当选为首领后,将由原军首领命名的“聚义堂”改名为“忠义堂”,反映了军首领不同的追求。
B.《骆驼祥子》的主人公,老实、健壮、坚忍,同时他又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尽管他有着“三起三落”的悲惨遭遇,但他始终没有失去对生活的信心。祥子的奋斗经历和人生结局正诠释了“好人自有好报”的道理。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的最大成就,就是成功地塑造了奥斯特洛夫斯基这个在布尔什维克党的培养下,在烽火和艰苦环境中锻炼出来的主义新人的典型形象。
D.《格列佛游记》通过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的奇遇,反映了18世纪法国社会的矛盾,批判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7.请将下面文字用楷体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2分)
人生在勤 不索何获
2013年 5月24日有网友在微博上称自己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到此一游”,该事件迅速引来网友关注与热议。25日,被证实涂鸦文物的当事学生的家长向公众道歉,向埃及方面道歉。
如果你在这位学生身旁,发现他将要在神庙的浮雕上涂鸦,你如何劝阻他?(
9.结合语境补全句子,使之与上文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2分)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这句话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气节。气节是冬雪中绽放的的红梅,气节是海浪中坚守的礁石, ,
。
10.文言诗文默写填空。(12分)
(1)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2)乱花渐欲迷人眼, 。(《钱塘湖春行》)
(3)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4) ,家书抵万金。(《春望》)
(5)大漠孤烟直, 。(《使至塞上》)
(6)安得广厦千万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 ,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
(8) ,坐断东南战未休。(《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9)角声满天秋色里, 。(《雁门太守行》)
(10)受任于败军之际, 。(《出师表》)
(1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直抒胸臆,表达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
二、阅读(满分60分)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11~13题。(10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齐大饥。黔敖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②,贸贸然③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黔敖:齐国的一位富商。②蒙袂辑屦:袖子遮着脸,趿拉着鞋。③贸贸然:两眼昏昏无神的样子。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是亦不可以已乎
(3)以待饿者而食之 (4)从而谢焉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13. 【乙】文内容对应的【甲】文语句是“
”。 (2分)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4~19题。(20分)
良心
①父亲因腹痛难忍进医院急诊,B超显示是急性阑尾炎,肠腔上还有一个直径4厘米的不明包块,医生怀疑这个包块是癌。“如果在阑尾手术中病人因其他病灶的影响而死在手术台上,本院不承担医疗责任。同意的话,请你们在手术单上签字。”
②“你们”是指大哥和我。医生的话让大哥的脸“刷”地变白,手术单在他手中“噗噗”地抖动。他把目光投向我,突然的灾难让他的脸上充满同舟共济的企盼。他问,二子,你看呢?
③“签就签呗!”我漠然地说。甚至我还打了一个哈欠,不耐烦地说:“昨晚我打了通宵麻将,太困了,想早点回家,手术时你就一个人待在这儿吧!”
④我想,既然没有大祸临头的感觉,何必要虚张声势地悲伤。大哥最终还是忍住了愤怒,在手术单上一样谨慎地写下自己的名字。
⑤我的冷血是存心的,因为我对父亲有着深深的不满。父亲原来是一名工人,45岁那年他病退回家,让与我同班读书的大哥辍学“顶替”。大哥比我大一岁,我俩的成绩不相上下,都是班上的尖子生。可那时家里穷,父亲怕我俩都考上又都读不“终局”,于是决定让大哥回来“顶替”。
⑥就这样,我和大哥开始了不同的人生。大哥进厂不久,厂里更新了机器设备,他的工作只是坐在电脑监控室里按电钮,轻松自在,养得白白胖胖,并按部就班地娶了妻,生了子,节假日一家三口共用一辆摩托车,像一串幸福的糖葫芦在大街小巷兜风,活得好不滋润。而我这个世纪末的大学生却赶上不包分配,在一个又一个人才市场里兜售了两年,赔尽了笑脸,仍然没能把自己推销出去,个中辛酸,一言难尽。正是我们兄弟俩截然不同的生活境况让我开始憎恨父亲,他明知我自幼体弱多病,为什么不以保险起见让我“顶替”呢?既然父亲把他的爱以最实惠的方式给了大哥一个人,那么就让大哥一个人来承担养老送终的义务吧!我虽然冷血却不矫情,言为心声是我最大的优点。所以我说要回家睡觉。
⑦“请你们帮着把病人抬上手术床。”医生对我们说。我只好跟着大哥来到父亲的病房。病床上的父亲已被自己的汗水淋湿,扭曲的表情昭示着体内的疼痛正像风暴一样肆虐。生命在这一刻显得无比脆弱,大哥的眼睛终于坚持不住漾出红红的雾气,这份柔情有悖于他一贯的钢铁个性。父亲瞬间明白了自己的病情,他忽然想起什么来,吃力地叮嘱大哥:“假如我万一就这么走了,你只能给我立一根孝子棒(我们的风俗,一个儿子立一根),写上你的名字……”
⑧“为什么?”大哥吃惊地问。我也对父亲的“遗言”感到不满。到死还在偏心眼儿,这不是变相地骂我不孝,不认我这个儿子吗!
⑨“因为二子是我捡来的孩子,我得把这个权利留给他的亲生父母,万一他们以后有机会相认,我可不能昧了良心……”父亲说着又把眼光移到我脸上,“二子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我实在不放心。谁会料到大学生就业这么难。那时让他多读书,我是想不能亏待了人家的孩子……二子啊,你别怨爸,爸就这点儿能耐。往后,让大哥多照顾着点儿——大明,记着我的话,对弟弟要多帮衬,啊。”父亲艰难地说完这些,汗水已几乎将他淹没。他疼爱的目光久久地停在我脸上,眼眶里溢出浑浊的泪珠。而他对我二十多年的疼爱却得不到回报,他要把写有我的名字的孝子棒给别人——为了良心。
⑩我的身世让我震惊。
⑪我的狭隘让我羞愧。
⑫我的灵魂被父亲的良心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⑬我没有离开医院,直至手术结束。医生告诉我们,“不明包块”原来是肠腔积液,真是虚惊一场。
⑭而我,已学着乌鸦反哺的姿势,给父亲喂饭。我的良心会背负如山的父爱,走过今生。
14.在整个事件中“我”对父亲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将下表补充完整。(4分)
冷漠—— —— ——感激
15.选文第⑤⑥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概括其主要内容,并结合选文分析作用。(4分)
16.分析选文⑦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我只好跟着大哥来到父亲的病房。
17.第⑨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8.你怎样理解第⑫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3分)
19.作者以“良心”为题有什么用意?(3分)
(三)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20~24题。 (15分)
揭开冬虫夏草之谜 汪宗俊
①您见过冬虫夏草么?这是一味奇妙的中药。它的形态异常奇特,既像动物又像植物。说它是植物吧!它的根部分明是条虫,有着红色的头和嘴,还有八对整齐的脚;说它是动物吧!在虫的头部却长出了一株小草,每逢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之时,此草迅速生长钻出地面。尽管它没有繁茂的枝叶,也不能开出鲜艳的花朵,而只是一根紫红色的小棒,却能亭亭玉立在崇山峻岭的植物群落之中,迎风招展,楚楚动人,这样为它传奇式的身世更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②医药学家为了揭开冬虫夏草之谜,不辞辛劳,翻山越岭,长途跋涉,进行实地考察与潜心研究,终于发现,它竟是一桩“真菌杀虫、冒名顶替的谋杀案”,通过缜密取证侦破,做出了公判。
③原来,在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的四五千米的高山雪线和峡谷地带,昼夜温差大、冰冻时间长,生活着一种抵御严寒极强的昆虫,名叫虫蝙蝠蛾。它的身上长满花斑,乍看酷似美丽的蝴蝶,每逢春暖花开季节,它们翩翩起舞,寻找配偶,雌蛾产卵土中后悄然死去。虫卵经过一个月左右,蜕皮变成幼虫,为了取食和活动的需要营造了深约20厘米的隧道,以后长得又白又胖的在冰土层中越冬。此时一种真菌的子囊孢子成熟后,随风飞扬,纷纷撒落在地上,随雨水渗至土中。一旦遇到蛰居在地下过冬的蝙蝠蛾幼虫,便施展出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内的战术,进入虫体,吸取营养、萌发菌丝,过着悠然自得的寄生生活。而幼虫则被折磨得烦躁不安,死去活来,拼命用头部向上顶,企图挣扎解脱出来,但离地面3-4厘米处就一命呜呼了。然而,寄生菌继续繁衍生息,翌年春末夏初,从表面看一条幼虫像老蚕,实际上它们早已被蚕食殆尽,只剩下一具具可怜的躯壳。至于隐藏在里面的杀手真菌趁气温升高之际,便得意忘形地从幼虫的头部伸将出来,破土而出,真像孙悟空的金箍棒从铁扇公主的头顶上穿出似的。但这根微型金箍棒仅有4-11厘米长,上部稍膨大,呈椭圆形,显紫红色,且长出一些小球体,里面多长着更多的小孙悟空,即真菌的子囊孢子,待它们成熟后,又继续祖辈的衣钵,代代相传,繁衍子孙,这样便不断地产生冬虫夏草。
④足见冬虫夏草是大自然绝妙的杰作,它既是昆虫与真菌的结合体,又是动物与植物的联合体。
20.阅读第①段,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说明冬虫夏草的外形。(3分)
21.选文第③画线句运用了什么的说明方法,这样的好处是什么?(3分)
22.第③段中“蛰居”一词如果调换为“躲藏”好不好?请说明理由。(3分)
23.文中有一句话归纳了说明中心,请写出来。(3分)
2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冬虫夏草是一味奇妙的中药。它的根部分明是条虫,而在虫的头部却长出了一株小草。
B.抵御严寒极强的昆虫虫蝙蝠蛾生活在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的四五千米的高山雪线和峡谷地带,那里昼夜温差大、冰冻时间长。
C.为了取食和活动的需要,虫蝙蝠蛾幼虫营造了深20厘米的隧道,以后长得又白又胖的在冰土层中越冬。
D.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冬虫夏草,采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四)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25~28题。
①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它不仅对个人品行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
②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既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恩”寓于其间。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文学的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如《诗经》涉及玉的篇目多达三十余首,以玉之高洁,比附人品之典范。人品之如玉,不惟高贵,更体现为不容玷污,拒绝同流舍污。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这种人格,经得起各种挫折和磨难,在任何威逼利诱前都不变节,永葆本色。翻看上下几千年的文学作品,赞美梅、兰、竹、菊四君子等的篇章随处可见。这种文学实践及其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既是上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更是融入文学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
③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千百年来之所以为后人景仰,就在于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怎样的威胁和诱惑,他们心中的信念决不动摇,自身节操稳如磐石。
④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民族意志是众多个体精神品格的凝聚。历史上,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意志可歌可汪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相伴而生的诗篇,惊天地动鬼神。岳飞的《满江红》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就是面对强敌,毫不畏惧,精忠报国。文天祥的《正气歌》千古传唱,它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则是身陷囹固,决不屈服,视死如归。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金庸的武侠小说正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角度,转为对天下苍生是否真正脱离苦难、是否得到休养生息、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的关注和思考。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在铸造民族精神,通过感召广大民众,化育普通百姓,为熔铸民族意志,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⑤中华民族的精神构建,已绵延数千年。文学在新世纪履行构建使命时,厘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既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华,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大展身手,勇挑民族精神构建使命的重担。
25.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6.请分析选文第②段与第④段不能调换的原因。(4分)
27.选文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8.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诗经》中,智者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运用文学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
B.在中国历史上,文学作品中所有人物的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
C.选文中“面对强敌,精忠报国”“身陷圈圄,视死如归”是中华民族意志的体现。
D.选文最后段号召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肩负起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的使命。
29.请从下面备选人物中,任选两个,结合其作品依照下面例句的句式,为选文第③段补充论据:
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砰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
备选人物:杜甫 范仲淹 辛弃疾
2018年鞍山市中考
语文模拟试卷(二)参
1、D
2、C
3、D
4、B
5、A
6、A
7、略
8、示例:气节是暴雨中飞翔的海燕,气节是荒漠中挺拔的胡杨。
9、示例:这位同学,卢克索神庙是世界文化遗产,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爱护它,不能随意涂鸦。你的行为不仅有损中国人的形象,还会影响中埃两国的友谊,请不要涂鸦,好吗?(劝阻内容1分,语言得体1分)
10、(1)学而不思则罔
(2)浅草才能没马蹄
(3)朔气传金柝
(4)烽火连三月
(5)长河落日圆
(6)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7)晴川历历汉阳树
(8)何处望神州
(9)塞上燕脂凝夜紫
(10)奉命于危难之间
(1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11、(1)通“德”,感激 (2)停止
(3)给……吃 (4)推辞,拒绝
12、(1)高位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道义就接受了,那么这种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
(2)我就是因为不肯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般地步的!
1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参考译文:古时候齐国发生了大饥荒。有个叫黔敖的富商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声吆喝:“喂!来吃。”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的。”终于不食而死
14、不满 羞愧
15、运用插叙,交代了“我”冷血和憎恨父亲的原因,与下文父亲手术前的话相照应,更突出父亲的形象(更突出了父爱的崇高)。
16、只好”是只能够、不得不的意思(1分),表现了“我”当时的不情愿(2分)。
17、运用了神态描写(1分),传神的写出了父亲对“我”的疼爱(1分)、惦念(1分)和对自己不能给儿子美好人生的愧疚之情(1分)。
18、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父亲一席话让“我” 的灵魂受到沉重的打击(1分),使“我” 震惊、自责、愧疚(1分)。
19、“良心”是父亲朴实的做事宗旨(1分),(为了良心,父亲把上学的机会给了别人的孩子,把立孝子棒的机会留给了别人,无视养育多年的孩子对自己的憎恨和不满,把无限的愧疚和自责留给了自己,)以“良心”为题突出了父亲朴实而高大的形象(1分)。同时,父亲的良心也唤醒了“我”的良心和良知(1分),凸显了文章的主题(1分)。
20、冬虫夏草的根部是条虫,有着红色的头和嘴,还有八对整齐的脚,在虫的头着一株小草。
21、打比方 将真菌从幼虫的头部钻出的行为比作“孙悟空的金箍棒从铁扇公主的头顶上穿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真菌的生长变化过程,让读者更容易想像并理解这种生长过程。
22、不好。因为“蛰居”的意思是“像动物冬眠一样长期躲在一个地方,不出头露面”,形容蝙蝠蛾的幼虫很恰当,而“躲藏”只突出了不让人看见的意思,表达不够明确。
23、冬虫夏草是大自然绝妙的杰作,它既是昆虫与真菌的结合体,又是动物与植物的联合体。
24、C
25、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
26、第②段论述了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
第④段论述了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两段是递进关系,所以不能调换。
第②段和第④段的内容与第①段中“它不仅对个人品行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的句子相对应。
27、举例论证,具体地论证了“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的观点。
28、B
29、“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的杜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辛弃疾。
3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