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 课 稿
正阳县王勿桥乡中心校 彭 勇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下面我从五个方面对本节内容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该节是认识省内区域的又一个特例,主要是认识西双版纳的旅游特色。它是地理科区域性和综合性的体现,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地理的基本思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习地理的一般思路是:从区域的位置入手,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得出该区域的总体特征,然后确定其经济发展方向。
西双版纳得惠于大自然的恩赐,形成了独特的热带季风气候,形成闻名中外的“热带动植物王国”,加上少数民族的特色,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2、本节的知识多为理解性的知识,侧重对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制约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内容涉及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问题,对学生进行可持续性发展观、环保意识观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3、本节教材对应《地理课程标准》有以下要求:(1)、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并对区域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2)、根据有关资料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3)、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西双版纳的位置、气候、景观;
(2)、了解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
(3)、了解西双版纳的支柱产业;
能力目标:
(1)、理解西双版纳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2)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 (2)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5、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区域环境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难点: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形成的原因,旅游业是西双版纳的支柱产业。
二、 说媒体资源:
媒体资源出处:远程教育资源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媒体资源十分丰富,有视频类、图片类、课件类等等在教学中运用媒体资源,让学生能看到美丽的图片,生动的视频,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让学生感到地理非常有趣,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结合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我从远程教育资源库中查询有关西双版纳的各种资源,从中选出了视频《月光下的凤尾竹》、《泼水节》和课件《美丽的西双版纳》等,在此基础上加以整合。
三、说教法:
为了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地位,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我采用“学案导学”的指导思路进行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1、启发引导、精讲多练;2、指导学生看图、识图,按要求进行分析得出;3、借助媒体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
四、说学法:
学生的学法主要是自学(预习教材,收集、整理资料)、展示交流、读图分析。
1、读图前的指导,读图是学习地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地图上蕴含着许多地理知识,读图前要先看图例。
2、指导学生填图,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在图上要能准确填写。
3、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资料,依据老师提出的辅助性问题去思考、分析或讨论最后得出了结论。
五、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出示教学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课能不能很快抓住学生的心,导入很关键。我的导入是这样设计的:一上课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月光下的凤尾竹》的影像资料,学生很快被吸引住。及时出示教学目标。
〈二〉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1、弄清西双版纳的位置、气候、景观及三者的关系。
区位位置:云南省南部
纬度位置:北回归线以南
相对位置:与老挝、缅甸接壤 (以上3个位置通过读图 7.10 分析得出)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降水丰富,降水分旱雨两季
热带雨林景观---独特的热带动植物
展示课件:景观 帮助学生理解人文景观
景观:独特的人文景观---少数民族风情
2、了解西双版纳的经济发展发展情况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介绍,明确旅游业为什么成为西双版纳的支柱产业?
(2)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哪些产业?
(3)指导学生阅读材料明确近年来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呈下滑趋势原因
(4)指导学生针对原因找出相应措施,为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献出高招。
(让学生参与其中,乐于学习,才能牢固掌握相关内容。)
〈三〉启发引导 突破重点
通过媒体资源和教学课件的了解认识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再次指出旅游业是西双版纳的支柱产业。
〈四〉检测反馈 巩固知识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题,检测本节学习效果,巩固基础知识。
把学案中的第8题、第9题内容分组展示。(教师要及时激励评价)
〈五〉拓展延伸:
让学生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进行社会调查,思考我们当地的经济发展方向。(我认为:教育学生要学以致用,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重要作用)
谢谢各位老师!
201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