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发展心理学 林崇德版 (考研必备,一起分享)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05:27:26
文档

发展心理学 林崇德版 (考研必备,一起分享)

3.老年期回忆能力明显减退  老年人的再认与回忆都有老化,但是与再认相比较,回忆能力下降显著,老年记忆的减退主要表现在回忆能力的减退;老年人识记“姓氏”·最难,70--79岁组记忆姓氏的平均成绩只有20岁组的30%,可见这方面的记忆是老年的一个敏感问题;老年人的编码储存过程和提取过程都有相应的障碍,其记忆障碍可能是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主要的还是在于提取困难,较少由于编码储存的障碍;成人所使用的记忆方法主要有意义联系法、分类法、联系实际法、想象法等,而老年人则逐渐减少使用识记策略。  中国科
推荐度:
导读3.老年期回忆能力明显减退  老年人的再认与回忆都有老化,但是与再认相比较,回忆能力下降显著,老年记忆的减退主要表现在回忆能力的减退;老年人识记“姓氏”·最难,70--79岁组记忆姓氏的平均成绩只有20岁组的30%,可见这方面的记忆是老年的一个敏感问题;老年人的编码储存过程和提取过程都有相应的障碍,其记忆障碍可能是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主要的还是在于提取困难,较少由于编码储存的障碍;成人所使用的记忆方法主要有意义联系法、分类法、联系实际法、想象法等,而老年人则逐渐减少使用识记策略。  中国科


3.老年期回忆能力明显减退

    老年人的再认与回忆都有老化,但是与再认相比较,回忆能力下降显著,老年记忆的减退主要表现在回忆能力的减退;老年人识记“姓氏”·最难,70--79岁组记忆姓氏的平均成绩只有20岁组的30%,可见这方面的记忆是老年的一个敏感问题;老年人的编码储存过程和提取过程都有相应的障碍,其记忆障碍可能是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主要的还是在于提取困难,较少由于编码储存的障碍;成人所使用的记忆方法主要有意义联系法、分类法、联系实际法、想象法等,而老年人则逐渐减少使用识记策略。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许淑莲等研究了20岁至90岁成人的数项记忆能力的发展变化。研究结果进一步地说明了老年记忆的一些特点:70岁是老年人记忆减退的关键点,70岁以后多数人的记忆减退显著。

    4.老年记忆衰退的延缓和弥补

    影响老年记忆的因素除了年老之外,还有健康、精神状态及脑力锻炼和记忆锻炼等。为了延缓和弥补老年人的记忆减退,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1)抓紧时机,加强记忆锻炼,对刚刚记忆的事物抓紧运用默读、组织等方式重复记忆。

    (2)主动利用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果。

    (3)注意提示备忘,生活有序,为记忆信息的提取提供线索和条件。

四、关子老年期的智力减退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研究老年智力,也得出对老年人智力减退现象的不同见解。综合多方研究,应该认为,老年人的智力有所衰退,但是又并非全面衰退。

    1.老年期智力水平有所衰退

    早期的研究者应用测验去研究人的智力发展规律,发现在20岁以前是智力迅速发展的上升期,20左右是智力的高峰期,成人以后开始下降,到老年期,随着年龄增长而衰退。卡普朗(Kaplan)综合三项有名的研究成果,整理并绘制成如图3—10的智力发展变化与年龄关系的曲线图(根据测验得分进行比较)。

2.老年智力变化的不平衡性

有些学者从智力结构的角度研究人的智力的发展变化,得出不同智力成分随年龄而变化的轨迹并不相同。卡特尔(Cattell,1967)把智力的构成区分为流体智力(FluidIntelli-gence)和晶体智力(CrystalLizedIntelligence)两大类。流体智力是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的,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关系等都不怎么受教育与文化的影响。晶体智力是指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如词汇概念、言语理解、常识等以记忆储存的信息为基础的能力。在青少年以前两种智力都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在成人阶段,流体智力呈缓慢下降的趋势,而晶体智力则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并随经验和知识的积累而呈上升趋势,到老年期亦然。

五、老年人人格方面的变化情况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调查研究,发现老年人的人格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发生多方面的改变,与此同时也有些研究发现老年人的基本人格仍然具有其持续稳定的特点。

  1.老年人人格的变化

  老年人人格总体改变的大体趋向如下所述:

  (1)不安全感

不安全感主要表现在身体健康和经济保障两个方面。到了老年,身体各系统和器官逐渐发生器质性和机能性变化,经常发生各种疾病,所以他们担心自己的健康,对身体功能很敏感(据调查这类人数占半数或以上_)。对经济保障的担忧,主要表现在老年人对生活保障和疾病的医疗和护理保障的担忧。    

    (2)老年孤独感

老年人的孤独感较为普遍,且来自各个方面。由权势失落而诱发的孤独,主要发生于离退休的领导人员;群众失落感和信息缺乏是多数离退休者对退休生活的不适应所致;最普遍的是老年人在家庭关系中的失落感,老年人渴望并追求天伦之乐,良好的家庭关系是他们的精神寄托。如果子女由于种种原因,忽略了或忽视了对他们关心,很少与他们沟通,家庭中的老者就会深深地体验着孤独和苦楚。

    (3)适应性差

老年人不容易适应新环境和新情境,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态度和方式逐渐趋于被动,依恋已有的习惯,较少主动地体验和接受新的生活方式。学习新东西也有困难。对意外事件的应变性也较差。

    (4)拘泥刻板性,速度减退

老年人倾向拘泥于刻板行为。有的研究发现,人到53岁以后刻板性就逐渐增强,此后各年龄组均呈显著差异。老年人在解决问题时为了求得谨慎使决断速度减慢。他们注重准确性,担心闪失,宁愿牺牲速度也要少犯错误。

    (5)趋于保守

老年人经验丰富,也注重自己的经验,并希望子女接受自己的经验方式。对由此而引发的矛盾不易理解,从而喋喋不休,爱发牢骚。

    (6)回忆往事

老年人的心理世界逐渐表现出由主动向被动,由朝向外部世界转为朝向内部世界。因此很容易回忆往事,遇事情也容易联想到往事。越是高龄,这种回忆往事的趋势越明显。

    据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有三分之二意识到自己的人格发生了变化。

    2.老年人人格基本特征的稳定性

    老年人人格的某些方面发生变化实属事实,但同时也要看到人格的基本特征始终有稳定性。美国和德国的学者们都曾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特别是老年人群进行过长达10年左右的纵向跟踪研究,结果发现:神经质(焦虑、敌意、冲动性等)、外向性(依恋、交际、活动等),和体验与接受的个性(审美、情感体验、价值观接受等)三个维度上的主要表现基本上都具有持续稳定性(其中只有体验和接受方面的稳定性较低);还有,活动性、反应能力、控制力和情绪这些较容易变化的人格特征,也表现出基本稳定的倾向。这说明

老年人人格的基本类型和基本特征不容易发生大的变化。

六、老年人的心理卫生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与老年期的心理问题、老年人的生活事件、心理状态和精神障碍,老年人对生活的满意度等具有密切的关系。

文档

发展心理学 林崇德版 (考研必备,一起分享)

3.老年期回忆能力明显减退  老年人的再认与回忆都有老化,但是与再认相比较,回忆能力下降显著,老年记忆的减退主要表现在回忆能力的减退;老年人识记“姓氏”·最难,70--79岁组记忆姓氏的平均成绩只有20岁组的30%,可见这方面的记忆是老年的一个敏感问题;老年人的编码储存过程和提取过程都有相应的障碍,其记忆障碍可能是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主要的还是在于提取困难,较少由于编码储存的障碍;成人所使用的记忆方法主要有意义联系法、分类法、联系实际法、想象法等,而老年人则逐渐减少使用识记策略。  中国科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