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22年中考语文专练《名句名篇》(附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05:25:06
文档

2022年中考语文专练《名句名篇》(附答案)

〔一〕识记默写1、古诗文默写〔1〕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3〕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4〕子曰:“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_____。〞〔《十那么》〕2、名句填空〔①一⑥题为必答题;⑦一⑩题为选答题,〕。必答题:①大漠孤烟直,。〔王维《使至塞上》〕②山重水
推荐度:
导读〔一〕识记默写1、古诗文默写〔1〕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3〕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4〕子曰:“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_____。〞〔《十那么》〕2、名句填空〔①一⑥题为必答题;⑦一⑩题为选答题,〕。必答题:①大漠孤烟直,。〔王维《使至塞上》〕②山重水


〔一〕识记默写

1、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3〕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4〕子曰:“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那么》〕

2、名句填空〔①一⑥题为必答题;⑦一⑩题为选答题,〕。  必答题:

  ①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②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③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④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⑤稻花香里说丰年,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⑥先天下之之忧而忧,                         。〔范仲淹《岳阳楼记》〕

  选答题:

  ⑦欲穷千里目,                         。〔王之涣《登鹳雀楼》〕

  ⑧好雨知时节,                          。〔杜甫《春夜喜雨》〕

  ⑨                        ,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⑩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论语》〕

  3、填补以下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3〕会当临绝顶,______________。

  〔4〕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_____________。

  4、按要求默写。

  〔1〕大漠孤烟直,                 。 〔王维《使至塞上》〕

  〔2〕会当凌绝顶,                    。 〔杜甫《望岳》〕

  〔3〕                     ,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

  〔4〕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默写

  〔1〕子曰:“岁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罕》〕

  〔2〕槲叶落山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3〕_______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4〕酿泉为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6、在横线上写出古代诗文的原句。

〔1〕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心古》〕

  〔2〕永结无情游,                       。 〔李 白《月下独酌》〕

  〔3〕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                 。〔范仲淹《苏幕遮》〕

  〔4〕受命以来,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诸葛亮《出师表》〕

  〔5〕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二〕理解性默写

7、默写古诗文

(1)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强调人要有进步,就必须不断吸取新知识的诗句是“              ,                      〞。

  (2)王维的《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出奇特壮美的大漠景象的两句诗是“               ,               〞。

  〔3)《论诗》中表达诗人赵翼期盼文坛盛世的诗句是“                  ,                  〞。

  (4〕苏轼《水调歌头》中的“                 ,                              〞表达了他在中秋月圆之时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

  〔5)杜甫《春望》中用“                ,                    〞的诗句写出了在战火不断的环境中想知道家中亲人消息的迫切心情。

  〔6〕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表现游子漂泊在外、思乡悲切,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

  8、按要求填空。

  ①儒家经典让我们获益匪浅。《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阐述了学习态度;《孟子》中的“           ,             ,国恒亡〞,说明了困境出人才的道理。

  ②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可以使作品艺术效果突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               ,                 〞以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写出了江面的开阔。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              ,                  〞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③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感伤时事,抒发离别之情的诗句是:“              ,                〞。

9、根据提示默写〔共4题,⑴⑵⑶小题任选两题作答,第⑷小题必答〕。

〔1〕人皆有情。白居易望月有感,抒发了“共看明月应垂泪,            〞的相思之情;李商隐借物咏怀,表达 了“春蚕到死丝方尽,                 〞的不渝深情。

  〔2〕人各有志。诸葛亮希望尽己所能,“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而陆游坚守其报国之志,“僵卧孤村不自哀,                 〞。

  〔3〕人亦自然。人们渴望拥有“春潮带雨晚来急,           〞的宁静,享受“      ,村南村北响缲车〞的恬淡。

 10、根据提示填空

〔1〕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超然脱俗的想象,将无形的人间情感寓于有形的清风明月中,用这种化抽象为具体的手法,来表达对友人关切与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                       。

  〔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将原本孤立的自然景物精巧地排列组合在一起,借向晚苍凉的画面来表现游子的羁旅愁怀。其中最能道出思亲怀乡之苦的句子是:              ,                      。

  〔3〕托物言志即通过描绘事物的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运用此法,借莲的“              ,               〞这种于污浊之中却亭亭净值的形象,表达了自己“举世皆浊,唯我独清〞的人生志趣。

  〔4〕登高望远,兴发豪情,古人独占高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为杜甫仰望泰山时志满于山的千秋慨叹;后有来者,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亦有杜诗精髓的延续传承,这穿越时空的惊世之句是:               ,                   。

〔三〕应用迁移型默写

11、填空。

 〔1〕中国古代诗人常借月衬托意境,抒发感情。如温雇筠《商山早行》中“            , 人迹板桥霜〞描绘了一幅残月朦胧的晨景图;杜牧《泊秦淮》中“ ,夜泊秦淮近酒家〞借月描绘了秦淮烟月迷离的夜景。

  〔2〕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写了“云〞,如“苍茫云海间〞,“云深不知处〞,请你再写出含“云〞的两个诗句:①                  ;②                          。

12、〔2021·贵州安顺〕根据提示填空: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更应亲近传统文化。让我们走近陶渊明,去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的淡泊与和谐;让我们走近李商隐,去感受“         ,              〞〔《无题》〕的执著与奉献;让我们走近王安石,去学习“     ,       〞〔《登飞来峰》〕的坚毅与无畏。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精神的寄托。

13、〔2021·山东潍坊〕根据提示填空

两千多年前,孔子发出了“逝者如斯夫,          〞〔《论语·子罕》〕的人生感言,告诫人们要珍惜光阴;孟子抒发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孟子·滕文公下》〕的壮志豪情,提醒人们要坚守节操。

14、〔2021·山东淄博市〕默写填空。

  〔4〕请写出和菊花 有关的连续的两句诗:           ,                 。

15、请按照提示填写处空缺的句子。

  生活中,人们常以周敦颐《爱莲说》中的“              ,               〞作为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铭。

16、按要求默写。

  李白在《宣州谢朓 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用“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表达了“愁〞之绵长,李清照在《武陵春》中用“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说尽了“愁〞之沉重。

〔四〕开放性默写

17、古诗文默写。

    〔1〕常言道:“平安易老,磨难长生〞,《<孟子>二章〕中“        ,             〞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2〕古诗词中以“雨〞为意象的诗词句很多,请写出相连的两句:            ,             。

18、古诗文默写:

   孔子所说的             ,               表达了推己及人为人着想的道德情怀,因此被镌刻于联合国总部,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黄金法那么。

19、古诗文名句填空。

  古代许多杰出人物用作品同我们进行了心灵对话: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用“ (1)          ,独怆然而涕下〞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伤感,辛弃疾在《破阵子》中用“了却君王天下事, (2)      。可怜白发生〞表达出壮志难酬的悲愤,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 用“ (3)      (4)          〞 表现出舍生取义的决心,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 (5)            , (6)                〞展现出胸怀天下的抱负。

20、按要求默写

  爱国之情,人所共有。苏轼以① “            ,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为国立功的壮志豪情;文天祥以“人生自古谁无死,②             〞表达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范仲淹以③“        ,         〞来表达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这些蕴含炽热情感的名句,感动了无数读者。

答案:专题九

1、〔1〕沉舟侧畔千帆过〔2〕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悠然见南山〔4〕见不贤而内自省也〔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①长河落日圆②柳暗花明又一村③各领风骚数百年④人生自古谁无死⑤听取蛙声一片⑥后天下之乐而乐⑦更上一层楼⑧当春乃发生⑨衣带渐宽终不悔⑩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1〕似曾相识燕归来 〔2〕乱花渐欲迷人眼 〔3〕一览众山小 〔4〕悄怆幽邃

4、〔1〕长河落日圆 〔2〕一览众山小 〔3〕人有悲欢离合

  〔4〕忽如一夜春风来 〔5〕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5、 〔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2〕枳花照驿墙 〔3〕莫道不消魂

  〔4〕泉香而酒洌 山肴野蔌

6、①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②相期邈云汉 ③波上寒烟翠 ④夙夜忧叹

  ⑤猿鸟乱鸣,沉鳞竞跃

7、〔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6〕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①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入那么无法家拂士 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

  ②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③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9、〔1〕一夜乡心五处同 蜡炬成灰泪始干 〔2〕攘除奸凶 尚思为国戍轮台

  〔3〕野渡无人舟自横 簌簌衣巾落枣花

10、〔1〕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2〕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3〕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4〕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11、〔1〕鸡声茅店月;烟笼寒水月笼沙;

  〔2〕参考例如:1〕孤云独去闲;2〕野径云俱黑;3〕黄河远上白云间;4) 白云千载空悠悠;5〕云横秦岭家何在;6〕相期云汉; 7〕朝辞白帝彩云间。〔写出含 “云〞的句子即可〕。

1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只〕缘身在最高层。

13、不舍昼夜/威武不能屈

14、例如:〔1〕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2〕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3〕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6、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7、〔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例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骑处处蛙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等含有“雨〞字的诗词句

1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9、〔1〕念天地之悠悠〔2〕赢得生前身后名〔3〕人生自古谁无死〔4〕留取丹心照汗青〔5〕先天下之忧而忧〔6〕后天下之乐而乐

20、①会挽雕弓如满月 ②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第二专题

〔一〕指出以下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通〔〕,义:〔〕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  〕通〔 〕,义:〔〕

 3、便要还家             〔〕通〔〕,义:〔〕

4、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义:〔〕  〔〕通〔〕,义:〔〕

5、才美不外见                〔〕通〔〕,义:〔〕

6、其真无马邪                〔〕通〔〕,义:〔〕

7、四支僵劲不能动              〔〕通〔〕,义:〔〕

8、.荡胸生曾云              〔〕通〔〕,义:〔〕

9、卜者知其指意           〔〕通〔〕,义:〔〕

 10、矜、寡、孤、独、废疾者  〔〕通〔〕,义:〔〕

〔二〕1、以下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 

2、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抢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不辱使命》〕 

  B. 走马观花     夸父与日逐走〔《夸父逐日》〕 

伐      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陈涉世家》〕 

  D. 举世无双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以下句中的加点词,不是两个词的一项为哪一项〔 〕 

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 

  B.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 

  C.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地方七百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4、以下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亡入胡。〔《塞翁失马》〕 

  B.欲得饮,饮于河、渭。〔《夸父逐日》〕 

  C.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5、以下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感谢,遂许先帝以驱驰。〔感谢:因对方好意或帮助而对其产生好感。〕 

秋也。〔秋:季节。〕

痛恨于桓灵也。〔痛恨:十分憎恨。〕 

卑劣。〔卑劣:身份卑微,出身鄙野。〕 

6、以下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私:偏爱。〕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间:参与。〕 

  C.一箪食,一豆羹。〔《鱼,我所欲也》〕〔豆:一种粮食作物。〕 

  D.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马说》〕〔是:这。〕 

7、以下句中黑体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休:桔祥。〕 

景明,波澜不惊。〔《岳阳楼记》〕〔景:日光。〕 

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作文:文章。〕 

等不可得。〔《马说》〕〔等:等同。〕 

8、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C.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捕蛇者说》〕

D.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9、以下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山市》〕 

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D.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三峡》〕 

10、指出以下加点词古今意义的不同。 

①将军宜枉驾顾之。〔《隆中对》〕 〔     〕

②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 〔     〕

③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口技》〕〔     〕 

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曹刿论战》〕〔       〕 

⑤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 

〔三〕一词多义

 1、安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                 

②衣食所安,弗敢加也,必以分人         安

③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

2、毕

①突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毕         

②吾与汝毕力平险              毕

3、比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比               

②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比

4、诚

①帝感其诚                         诚               

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诚

③此诚危急存亡制秋也     诚

5、池

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池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池

6、曾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曾             

②曾益其所不能                  曾

7、从

①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从                 

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从

8道

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道                   

②缺乏为外人道也                   道

③会天大雨,道不通              道                   

④策之,不以其道                   道

⑤以谘诹善道,查纳雅言      道

9、达

①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达                   

②不求闻达于诸侯                 达

10、当

①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当             

②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当

③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当                 

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当

〔四〕词类活用

指出以下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佣者笑而应曰:“假设为佣耕,何富贵也〞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2)以光先帝遗德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3)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4)京中有善口技者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5)粪土当年万户侯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6〕狼不敢前 《狼》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7〕渔人甚异之。 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8〕稍稍宾客其父 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9、父利其然也 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10〕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五〕 文言句式

1、说说以下各句是不是判断句。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②珠可历历数也。

③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④是进亦忧,退亦忧。

2.判断以下各句的句式。

⑤何陋之有

3.填出下面句子的省略成分。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4.区分以下句子各属于哪种句式。

a.判断句  b.省略句  c.倒装句  d.小被动句

(1)舜发于畎亩之中。(  )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4)子何恃而往(  )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望之蔚然深秀者,琅琊也。

C.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D.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6、

B.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省略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试补出以下括号中省略的局部。

明道中,〔    〕从先人还家,〔    〕于舅家见之,〔    〕十二三〔    〕矣。〔    〕令〔    〕作诗,〔    〕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    〕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8.翻译以下句子并指出其结构形式。

(六)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陈涉世家〔节选〕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1.以下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陈胜、吴广喜,念鬼    念无与为乐者

B.今亡亦死      亡其财

C.扶苏以数谏故      以封疆之界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间

2.用现代汉语表述以下句子 

①等死,死国可乎?

②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3(3分)

A.选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主要表达了发动的经过,着眼于反映陈胜在对抗秦王朝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表达出他作为一个农民领袖的杰出才能。

B.陈胜、吴广为了得到神灵的庇佑,作了“置书鱼腹〞“篝火狐鸣〞的准备;为了得到人民的响应,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

C.前期的准备为的发动打好了根底。的发动分为三步: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至此,一支团结战斗的伍宣告组成。

D.选文善于用极为丰富精炼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如“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十分传神地表现了陈胜的性格。

4.能顺利进行,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陈胜的才能。他有哪几个方面的才能?请简要作答。

                                                          

〔七〕文言文阅读

东方朔救乳母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①,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②,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其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③之,即敕免罪。

〔选自《西京杂记》,略有改动〕

【注释】①申宪:依法惩办。申,按照。宪,法律。 ②愎bì:固执任性。③愍mǐn:哀怜。

1. 以下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 但屡顾帝〔回头看〕     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B. 帝虽才雄心忍〔容忍〕    已乎〔停止〕

C. 至假设春和景明〔日光〕    委而去〔丢下,舍弃〕

D. 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   反〔通“返〞〕

2. 以下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    于帝

B. 旁人言之       之有

C. 我当设奇以激之      以观

D. 乃凄然愍之       乃不知有汉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2〕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

                                     

4. 内容把握。

〔1〕选文篇幅短小,但情节完整。请细读选文,摘录文中词语填空。

          

〔2〕东方朔言“我当设奇以激之〞,你认为他的计策“奇〞在何处?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答复1~5题。

〔一〕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假设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1.用朱自清《春》中的句子描述加线句子所写的景物。

                                            

2.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是什么?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

  我辈作文,必几经删润①,而后文成。闻欧阳文忠作《昼锦堂记》,原稿首两句是:“仕宦②至将相,富贵归故土。〞再四改订,最后乃添两“而〞字。作《醉翁亭记》,原稿处有数十字。粘之卧内,到后来又只得“环滁皆山也〞五字。其平生为文,皆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者。近闻吾乡朱梅崖③先生,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④去十余字。旬日以后,至万无可去,而后脱稿⑤示人。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

①删润:删改和润色。②仕宦:指做官。③朱梅崖:清代进士。④辄:总是。⑤脱稿:〔著作〕写完 

而前陈者〔《醉翁亭记》〕

而去〔《小石潭记》〕

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一句中的“法〞具体指什么?

                                                        

答案:专题十二

〔一〕1.奇通“又〞,意思还有一些

2、已通以,以后

3、要通“邀〞,邀请。

4、材通才,才能

5、见通现,显露

6、邪,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7、支:通“肢〞 四肢的意思。

8、曾通“层〞,层层叠叠。

9、指:通“旨〞,意图

〔二〕1、D解析:A句中“妻子〞指妻子和儿女。B句中“狱〞是“案件〞,今指监狱。C句中“布衣〞原是指所穿的衣服的质地,后指穿布衣服的人,即平民;现在专指布的质地,用布做的衣服。D句中的“徜徉〞意思没变。因此答案为D。

2、D。解析:A项抢,古义:碰、触。B项走,古义:跑。C项诛,古义:责讨。D项意义不同,前者是“推举〞,后者是“全〞。

 3、A解析:A项古今义相同,是一个词。B项古今义不同,是两个词,解释为“虽然这样〞。C项古今义不同,也是两个词,解释为“中间夹杂〞。D项古今义不同,也是两个词,解释为“此地方圆〞。 

4、D解析:A项亡,古义:逃亡;今义:死亡。B项河,古义专门指黄河;今义是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C项虽,古义是即使;今义是虽然。D项是,古今义相同,都是判断词。 

5、D解析:A项感谢,内心的感动,激发。侧重于内心。B项秋:古义是时、时候。C项痛恨:惋惜、遗憾。

6、C解析:豆的古义是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A、B、D三项都对。 

7、C解析:作文,此指写文章,是两个词。A、B、D三项都对。 

8、D解析:“牺牲〞古代指祭神的猪、牛、羊等祭品,属中性词;现常指为正义的事业而献身,变成了褒义词。

9、C解析:A项古今义不同,古义指一直连接到;今义指不经过中间事物。B项古今义不同,古义为扩大;今义为开业。C项古今义相同,都解释为“认为〞。D项古今义不同,古义:到了,是两个词,“至〞是动词,“于〞是介词;今义常用来表示另提一事。

10、①顾:古义是拜访;今义为照顾、回忆。②居:古义作“经过〞讲;今义一般作“居住〞讲。③但:古义是“只〞;今义是表转折的连词。④狱:此指案件;今义是监狱。⑤微:无、没有;今义为微小、细微。

〔三〕1、①怎么②养③安稳

2、①全,都②完、尽

3、①靠近②等到

4、①诚心②果真③实在

5、①护城河②水池

6、①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②通增,增加

7、①跟从②服从

8、①道义②说③道路④方法⑤道理

9、①到达②威望

10、①对着②正当③应当④要,将要,快要

〔四〕(1)笑:动词活用做状语,解释为“笑着〞。

(2)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解释为“使……发扬光大〞。

(3)忿恚:动词的使动用法,解释为“使……生气发怒〞。

(4)善:形容词活用做动词,解释为“擅长〞。

(5)粪土:名词的意动用法,解释为“认为……是粪土〞。

〔6〕前:上前 名词用作动词。

〔7〕异:对此感到惊讶 意动用法。

〔8〕宾客:以其父为宾客 意动用法。

9、利:认为这种情况有利可图 意动用法。

〔10〕箕畚:用箕畚 名词作状语。

〔五〕1、答案与解析:第1句可翻译为: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这里“者〞只表提顿,不表判断。第2句可翻译为: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也〞在这里是助词,表肯定语气,可不译出。这两句虽然有“者〞、“也〞等标记,但都不是判断句。第3句可翻译为: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本领……第4句可翻译为:这样做官也担忧,不做官也担忧。在古汉语中,特别是先秦时代很少用“是〞字表示判断,在句中用了“是〞字,大多数是把它作为代词使用的。第4句的“是〞在这里就是指代前句的“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如果稍不注意,解释成判断词的“是〞,好似句子也通顺,那就错了。所以,这两句也不是判断句。

2、答案与解析:第1句“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这句话有作为判断句的语言标志“……者……也〞,所以是判断句。第2句“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表被动的词“为〞,所以是被动句。有了语言标志是理解文言句子属于哪种句式的重要依据,但还要根据文意去推断。比方第3句“夫战,勇气也〞。我们说这是个判断句,是因为它用“也〞表判断语气。而第4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那么不是表判断,而是陈述作者的一种感情体验。这需要在阅读中加以品味、比拟,语意顺畅了才算恰当。再如第5句“何陋之有〞这个句子,应按照“有何陋〞这样的语序去理解文意,全句才贯穿,所以,我们说它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3、答案:l.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异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衣食)分人。

4、答案:〔1〕d 〔2〕b  〔3〕a  〔4〕c

5、C解析:此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文言特殊句式的掌握,结合日常学习积累,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此题考查点是文言特殊句式中的判断句,明确了这一点,解答起来就较为容易了。首先从判断句的结构形式上进行识别,A、B两项均为“……者,……也〞式,D项为“……,……也〞式,这三项均符合判断句的形式要求;而C项无任何判断句的标志。再从句意来识别,A、B、D三项均为“……是……〞,可以判定为判断句,而C项只是一般的陈述。综合分析,句式不同的一项应是“C项〞。

6、A解析:此题也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文言特殊句式的掌握,只是考查得更全面一些。首先判定例句“咨臣以当世之事〞是倒装句中的状语后置形式,正常语序应为“以当世之事咨臣〞。然后分析各选项,A项“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是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B项为判断句,有判断句的典型标志“……者……也〞;C项为省略句,省略了主语,应为“〔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D项也为省略句,省略了谓语,应为“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综合分析,与例句句子结构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项〞。

7.余  余  其  岁  或  其  其  余  或  其

8.⑴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判断句〕

⑵〔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倒装句〕

⑶〔老虎〕渐渐接近〔驴〕,过一步戏弄〔驴〕,摇晃依偎,冲击顶撞。〔省略句〕

⑷征发九百名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倒装句〕

2.①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②即使仅能免于斩刑,然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会死去六七个〔或:但是戍守边塞的人有十分之六七会死〕。

〔注意其中关键词的翻译〕

4.可以从如下方面答复:有敏锐的洞察力;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有非凡的宣传煽动才能;做事考虑周密,有方案等。

〔七〕1.B 2. C

3.〔1〕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2〕武帝已经成年了,怎么还会想到你哺乳时的恩情呢?

4.〔1〕犯事    告急        〔2〕例如:①“奇〞在劝谏的方式与众不同。不失直接奉劝武帝,而是以训斥乳母的方式委婉劝谏。②“奇〞在能根据武帝的性格特点,让乳母“慎勿言,但屡顾帝〞,动之以情。③“奇〞在能抓住要害,从武帝与乳母之间的关系入手,实施计策。〔答出其中任意两点,意近即可得全分。〕

2.描写满井明媚的早春景色;蕴含了作者欣喜愉悦的感情。

〔意思对即可〕

3. B

4.每写完一篇文章,一定把它粘贴在墙壁上,天天仔细阅读,每次总会删除十多个字。〔意思对即可〕

5.作文,必几经删润,而后成文。

〔可用自己的话表述,意思对即可得总分值〕

文档

2022年中考语文专练《名句名篇》(附答案)

〔一〕识记默写1、古诗文默写〔1〕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3〕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4〕子曰:“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_____。〞〔《十那么》〕2、名句填空〔①一⑥题为必答题;⑦一⑩题为选答题,〕。必答题:①大漠孤烟直,。〔王维《使至塞上》〕②山重水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