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物态变化经典试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05:24:58
文档

物态变化经典试题

物态变化经典试题一、选择题(40分)1.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2.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
推荐度:
导读物态变化经典试题一、选择题(40分)1.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2.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
物态变化经典试题

一、选择题(40分)

1.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B.

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C.

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

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2.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  )

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D.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3.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温度高于0°C

B.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成

C.通常采用降温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

D.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4.如图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

D.该物质在EF段放热,温度降低

5.在“2014年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智同学发明了一种“神奇恒温杯”,他在双层玻璃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海波晶体(熔点为48℃).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会迅速降至48℃左右,人即可饮用,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这主要是利用(  )

A.海波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B.海波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C.海波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D.海波熔化吸热、液化放热

6.小华比较地沟油和花生油的物理性质,她将这两种油放入冰箱的冷藏室降温,发现当这两种油的温度都降到7℃时,地沟油变成了固态而花生油仍为液态,这说明地沟油和花生油具有不同的(  )

A.密度     B.硬度     C.凝固点     D.沸点

7.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在高山上烧水时,水温不到90℃水就沸腾了,是因为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

B.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夏天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D.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8.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B.    冰变成水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C.    冬天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

9.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 (  )

 A.

景区喷雾

B.

人造雪景

C.

撒盐融雪

D.

人工降雨 

10.我国北方秋、冬两季,有时地面和房顶会出现霜、窗的玻璃上出现冰花、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  )

A.液化现象    B.凝华现象    C.汽化现象    D.升华现象

11.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你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又沸腾起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的沸点降低

B.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C.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D.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12.生活与物理息息相关,小芳烧水,她观察到水沸腾时,不断有“白气”冒出来,从水到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是(  )

A.    先液化后汽化    B.    先汽化后液化    C.    先汽化后凝固    D.    先升华后熔化

13.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放热的是( )

A.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

B.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

C.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

D.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

14.下列发生了物态变化的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洒在地板砖上的水不见了 B.刚出冷库的冻肉比原来重

C.加在饮料中的冰块越来越小 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

15.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

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     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

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    D.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

16.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B.加油站都有“请熄火加油”的提示,这是因为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成汽油蒸气,汽油蒸气遇明火容易爆炸

C.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甚至没有了,这是汽化现象

D.物体的温度可以降到﹣273.15℃以下,因为自然界中没有低温极限

17.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

A.同时沸腾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18. 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

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

C.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

D.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

19.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B.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20.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观察到杯中液态氮沸腾,杯外壁出现白霜,则(  )

A.杯中液态氮放热                              B.杯中液态氮温度不断上升

C.杯中液态氮不断吸热,温度保持-196℃            D.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二、填空题(20分)

21.液化石油气是把可燃气体在一定温度下,通过___的方法使其液化,这个过程中要__(选填“吸热”或“放热”)。

答案:压缩体积(或加压)放热化学内

22.冰糖葫芦的制作方法是: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一定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待白糖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糖浆后,将山楂蘸上糖浆,等山楂上的糖浆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变成固态,令人垂涎欲滴的冰糖葫芦就做好了。

23.今年6月底.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  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  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吸收热量而熔化成雨滴落到地面.(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24.4月16日赣州普降罕见的冰雹,冰雹是暖湿气流中的水蒸气上升时遇到冷空气成冰粒降落到地面;如果下降过程中成水就会形成雨.(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

25.水银体温计是利用水银的性质制成的.该体温计此时的读数是℃.

26.如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模型.某物质由图丙状态直接变为图甲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      ,下列事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之相同的是    (填序号).

(1)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2)打开冰箱门,看到有“白气”冒出(3)寒冷的冬天,早上看到的霜

27.“瑞雪兆丰年”,其中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而形成的;“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融化时要   热量,导致环境温度降低.            

28.小李同学看到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当温度达到60℃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  (选填“会”或“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  ℃,只有当      时,继续加热,液体温度才会升高.

29.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  ;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汽会 .

三、简述题(10分)

30.为了尽快晾干湿衣服,人们常把衣服摊开后挂在通风、向阳的地方,请用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31.安装在浴室内的某种防雾镜,内部有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比室温略高,请用物理知识解释这种设计的好处在哪?

四、实验题(30分,每空1分)

32.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罝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测量过程中,温度计在某一时刻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该物质的温度为℃;

(2)为了使试管中的冰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亮应选用甲装置来进行实验。并且应选用_____(选填“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会更好些;

(3)安装实验器材时,小亮应按照的顺序进行:

(4)根据实验数据画出该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当加热到8min末,试管中物质所处的物态是态,该物质的熔点是    ℃,是   (选填晶体还是非晶体)

33.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1)实验室现有水银温度计(﹣20℃﹣120℃)、酒精温度计(﹣80℃﹣60℃)、体温计、寒暑表等不同种类的温度计,本实验应选用的温度计是 ;在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水中,不要碰到 或侧壁.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水吸收热量的多少,运用了法.

(2)实验中,小明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实验时,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

(3)当水的温度加热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为止,记录数据如表:其中第min数据是错误的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说明此时当地大气压1个标准大气压;水温达到沸点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时间/min

012345678910
温度/℃

 929394 95 96 97 98  98 93 98 98
(4)实验完毕,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此时温度沸点,原因是.(2分)

(5)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 .

34.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盐水浓度(%)

03691215182124273036
凝固点(℃)

0﹣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0
(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      

(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

(3)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4)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准确/不准确),你判断的理由是.

(5)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冰/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35.(1)①将一定置量温度为t1的冷水装入一个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中,液面如图甲所示位置,标记为A.②向杯中插入导管,将100℃的水蒸气通人保温杯的冷水中(水蒸气全部被圾收),发现杯中水面明显上升.        

③一段时间后,停止通人水蒸气,移出导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标记为B,再测出此时杯中水的温度为t2,比较发现t2高于tl.的结果,t2高于tl的原因是.        

(2)小江认为因未设置对照,小柯的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他的观点,请你在的帮助小柯设计后续实验方案(要求简要叙述实验过程和证明小柯观点的应有实验结果):(2分)

答题卡

一、选择题(40分)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二、填空题(20分)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      

29      、      、      

三、简述题(10分)

30.为了尽快晾干湿衣服,人们常把衣服摊开后挂在通风、向阳的地方,请用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答:

31.安装在浴室内的某种防雾镜,内部有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比室温略高,请用物理知识解释这种设计的好处在哪?

答:

四、实验题(30分,每空1分)

32.(1)      、(2)      、      

(3)      、(4)      、      、      

33.(1)      、      、      、      

(2)      、      

(3)      、      、      、      

(4)      、      (2分)

(5)      

34. (1)     (2)、      (3)、      

(4)  、      (5)、      

35.(1)      、

(2)(2分)答:

文档

物态变化经典试题

物态变化经典试题一、选择题(40分)1.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2.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