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能力目标 | 情感与德育目标 | |||
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知道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 3、知道形成这种气候特征的原因。 4、了解西北地区的河流与地表景观的特点。 5、知道西北地区农业特点。 6、理解这种农业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7、了解坎儿井这一古老水利工程的建设。 | 1、通过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简单分析西北地区的基本特征。 2、能够运用地图描述西北地区的位置、地形特点。 3、能够运用地图说明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及其成因。通过地图描述出自然景观变化规律与降水差异之间的关系。 4、能够运用地图分析西北地区农牧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并能理解形成这种农业生产方式的原因。 | 1、通过学习深刻体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2、通过对坎儿井工程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该工程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而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情感。 3、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家乡,了解这里的自然环特征,明确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家乡。 | ||||
教学重点 | 1、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及分布。 2、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及其成因,自然环境景观及变化规律。 3、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4、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 |||||
教学难点 | 1、西北地区农业的分布。 2、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变化规律和降水差异。 3、西北地区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 |||||
教学方法 | 归纳法 读图分析法 分析对比法 合作探究法 | |||||
教具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
课时 | 第一课时 草原和荒漠 第二课时 牧区和灌溉农业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过 程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导 入 新 课 | 今天,老师来给大家分享两首古诗,一首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另外一首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大家知道这两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吗?同时展示两张相关图片。 | 温故而知新 看《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 描述《西北地区》与其他区域之间的差别,初步体会《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 通过复习已有的知识,唤起已有的学习经验,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 |||
教 师 引 导 自 主 学 习 | 师:学习一个新的区域的第一步是要学习什么? | 地区的自然特征: 位置、范围 地形 气候 河湖 自然资源 | 习惯地理思维模式有助于学生综合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 |||
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出西北地区的位置。 地形特点? 主要的山脉? 主要的行政区? 并要求同学上讲台大屏幕前指出具体地理事物的位置。 | 位置: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的广大区域。 地形:主要位于第二阶梯,以盆地和高原、山地为主。东部地形单一,广阔的内蒙古高原,西部复杂,山地、盆地相间分布,有“三山夹两盆”的特征。 内蒙古自治区、维吾尔自治区大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 通过活动,明确西北地区的范围、地形。用手指一遍更能加深学生对地形区的空间分布。 | ||||
同学们仔细想想,西部特殊的地形特征像那个字? “疆” 解释一下。 | 形象生动,便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深刻体会地理学科涵盖的知识含量。 | |||||
通过看多幅地图分析总结,西北地区气候特征:“干旱” ,提示从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来分析。 影响其特征的原因是;身居内陆,距海遥远,又有山脉阻隔。 分析:“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为什么古人会这么说? | 第一幅图说明了,西北地区降水量少,局部地区降水稀少,在400mm以下,所以气候干旱。 第二幅图说明了,西北地区大部分位于非季风区内,而界线主要是以山脉为主,山脉起到的作用是阻挡湿润气流的进入。 第三幅图说明了,西北地区身居内陆距海遥远。 总结归纳,距海遥远,加上山脉阻隔,所以降水稀少,气候呈现干旱特征。 | 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的,是有因果联系的。 要用联系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同时积极主动的找方法、找联系,自觉形成分析问题的动力,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 ||||
虽然都是干旱,但也有差异?你能看出这种差异的规律吗?对植被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 通过观察了解到,降水呈现东西差异,自东向西降水逐渐减少,所以植被类型出现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过度现象。 (北疆地区局部出现的大量降水的差异,学生如果有疑问可以解释,如果没有疑问,请在课时比较充分的情况下解释) | 鼓励学生在地图上获取信息,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并且能够总结规律,形成逻辑思维。 | ||||
属于什么气候类型?这种气候有什么特点? 温带性气候的特征:温带四季分明,冬冷夏热。性,降水少。所以具备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少雨的特征。以稳定带,以水定型。如果时间充裕可与其他气候类型作对比。 由于气候干旱,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 看图可知属于温带性气候。 特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少雨。 | 对学生来说,找到气候类型比较容易,但解释其特征略有难度。需要老师引导。同时通过比较得知气候类型特征主要看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以稳定带,以水定型。 | ||||
在这种干旱的气候条件下,这里的河流和湖泊是什么特点呢? | 河流少、多为内流河湖。 特别说明: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河流水远不及不足,多靠冰雪融水补给,呈现季节性特征。因此,在西北地区的人们不易生活在河流的下游,河流不稳定。例如楼兰王国的消失。所以要居住在河流的中上游地区,主要靠近山地的平原和山间盆地。因此这里的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盆地的边缘。 但也有外流河,额尔齐斯河,黄河。 | 温故而知新,这是以前学过的知识,再次强调。学生更容易记忆和理解。 内流区域内部也有外流河,强调记住额尔齐斯河及其特点,我国唯一一条注入北冰洋的河流。 | ||||
做一小结,将自然地理特征总结,或请学生总结。进一步了解区域地理学习的一般方法。总结归纳知识的体系。 | 填空。 自己分析,自己回答,回答正确即可增加学生学习的幸福感。 |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加深对区域地理学习一般方法的认识,懂得如何归纳方法,学会举一反三的学习的方法。 | ||||
在这样得到自然条件下,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如何? | 因为降水稀少,只能生长低矮的草场,所以主要以畜牧业为主。但局部地区若有充足的水源,也可发展种植业。(米泉水稻种植) | |||||
这里有我国两大牧区? 他们是一样的吗? 牧民的生活特点是什么? 补充一点新知识。 的山地牧场分为夏牧场和冬牧场,因此每年秋季都要转场,浩荡的马队驼队驮运着牧民的房屋以及生活用品,转移。 | 牧区和内蒙古牧区 以贺兰山为界,贺兰山以东,降水较多,且以高原为主,所以是一望无际的温带草原牧场,“风吹草低见牛羊”。 贺兰山以西,降水较少,且地形是山地高原相间分布,故只有在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所以是山地牧场。 牧民主要以游牧放牧为主,所以要逐水草而居,因此房屋便于拆卸、搬运。此时同学们可以交流看见过的牧民的房屋。(蒙古包、毡房) | 因为降水的差异,所以各地的草原景观不同,和同学们以往的理解相差很远,这时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深刻体会自然地理特征与人们的生活习惯。 | ||||
那么种植业怎么发展?水是影响西北地区区域地理特征的关键因素,不但农田、村镇、城市、“寻水”分布,就是古代的丝绸之路和现代的铁路、公路也大都沿着有水草的绿洲和黄河谷地而建。 | 找水源? | 水资源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对于西北地区的人来说,水资源至关重要,如何合理的利用水资源,能够永续利用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希望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重要性。能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 ||||
特别介绍的坎儿井工程。人民辛勤劳动过程中机会的结晶。 这种构建方式和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呢?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回答,老师加以补充。 教材76-77页活动题。 | 这部分由学生提问,老师讲解相结合。因为去过的人和没有去过的人的理解程度不一样。先从坎儿井的构造谈起。 竖井、暗渠、明渠、蓄水池。 (竖井是开挖或清理坎儿井暗渠时运送地下泥沙或淤泥的通道,也是送气通风口。暗渠,又称地下渠道,是坎儿井的主体。暗渠的作用是把地下含水层中的水会聚到它的身上来,一般是按一定的坡度由低往高处挖,这样,水就可以自动地流出地表来。在地下暗渠输水,不受季节、风沙影响,蒸发量小,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暗渠流出地面后,就成了明渠。明渠用来农田灌溉。人们在一定地点修建了具有蓄水和调节水作用的蓄水池,哪里需要,就送到哪里。) 山地较多,山顶有终年积雪和冰川,夏季会有大量积雪和山地降水渗入戈壁,汇成潜流;当地地势自然倾斜,谁不需要任何动力自然流向山下绿洲;当地土质为砂砾,质地坚硬,挖掘坎儿井不会坍塌。 | 坎儿井工程是各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人们适应大自然、利用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的杰作,充分体验了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也是尊重大自然的直接反映。 | ||||
温带性气候对当地的农产品有什么影响呢? 说一说你能想到的农产品? 这种农产品和当地的气候有什么关系呢? | 的瓜果甜,称为瓜果之乡。 是我国的产棉基地。 还是我国的红色产业基地。 昼夜温差大,便于植物糖分的积累。 光照充足,有稳定的灌溉水源,适合种植棉花。 日照时间长,光照充分,便于植物着色。 | 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光热水土四大条件,有什么样的自然地理条件,就发展与之匹配的农业生产方式。温带性气候虽然降水稀少,但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特质,适合种植瓜果、甜菜、棉花、番茄等农作物。所以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 ||||
总结一下,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 西北地区农业发展需注意哪些问题? 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因此,西北地区牧业和农业的发展要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西部大开发要把生态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 分组讨论,条件有哪些?有利的?不利的? 生1:注意节约水资源。 生2:注意防止土地荒漠化。 | 让他们讨论西北地区农牧业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从回答的问题中进一步强调干旱的西北地区在发展农牧业时要特别注意环境的保护,培养学生人地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提升。 | ||||
课堂小结 | 学生与各自同桌相互陈述所获。 | |||||
当堂平价 | 见课件。 | |||||
板 书 设 计 | 位置 自 然 特 征 与 农 业 地形:东部高原,西部三山夹两盆 自然地理要素 地表:草原-荒漠草 西 河流:多内流河 原-荒漠 北 气候:降水少,干旱 地 高原草场: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 区{}{{深居内陆 畜牧业 (三河马、三和牛) 东 干旱少雨 贺 兰 山 远离海洋 山地牧场:天山牧场(细毛羊) 西 灌溉农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黄河水 农业 绿洲农业:吐鲁番盆地 绿洲 高山冰雪融水 生产生活 河西走廊 | |||||
布置作业 | 练习册 手绘西北地区轮廓图 | |||||
教 学 反 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