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论庄子与孟子的论文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05:21:47
文档

论庄子与孟子的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浅析孟庄寓言的艺术特色摘要:《孟子》和《庄子》都使用了大量的寓言,但在艺术特色上又各有其特点。庄子的寓言,取材极为广泛,想象奇特,故事情节荒诞夸张,语言幽默深刻且暗含讽刺,同时他将深刻的哲思巧妙的融于寓言中,创作了一种气势磅礴,汪洋恣肆的浪漫主义文学风格。孟子擅于写贴近生活的短小寓言故事,采用反问、引用和对比的手法使寓言形象鲜明生动,增强了说服力,使寓言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关键词:孟庄寓言;艺术特色;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色彩Analyzingtheartisticfeature
推荐度:
导读毕业设计(论文)浅析孟庄寓言的艺术特色摘要:《孟子》和《庄子》都使用了大量的寓言,但在艺术特色上又各有其特点。庄子的寓言,取材极为广泛,想象奇特,故事情节荒诞夸张,语言幽默深刻且暗含讽刺,同时他将深刻的哲思巧妙的融于寓言中,创作了一种气势磅礴,汪洋恣肆的浪漫主义文学风格。孟子擅于写贴近生活的短小寓言故事,采用反问、引用和对比的手法使寓言形象鲜明生动,增强了说服力,使寓言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关键词:孟庄寓言;艺术特色;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色彩Analyzingtheartisticfeature
  毕业设计(论文)

浅析孟庄寓言的艺术特色

摘要:《孟子》和《庄子》都使用了大量的寓言,但在艺术特色上又各有其特点。庄子的寓言,取材极为广泛,想象奇特,故事情节荒诞夸张,语言幽默深刻且暗含讽刺,同时他将深刻的哲思巧妙的融于寓言中,创作了一种气势磅礴,汪洋恣肆的浪漫主义文学风格。孟子擅于写贴近生活的短小寓言故事,采用反问、引用和对比的手法使寓言形象鲜明生动,增强了说服力,使寓言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

关键词:孟庄寓言;艺术特色;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色彩

Analyzing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Mencius and Chuang Tzu’s allegories

Abstract:In Mencius and Chuang Tzu, there are lots of allegories, however, each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on artistic features. Chuang Tzu’s allegories, which are based on various materials and peculiar imagination, have exaggerated and weird plots. The language of Chuang Tzu is humorous and profound, moreover, it also contains ironic meanings. Meanwhile, Chuang Tzu put his deep philosophical thinking into the allegories skillfully, and creates an ever-roaring and powerful romantic literary style. Mencius is good at writing short fables which are close to the life of his time. The images of his fables are very vivid because of the lyrics and comparison, which enhance the convincing of his fables, and make his fables full of strong realistic direction. 

Key words: Mencius and Chuang Tzu’s allegories;artistic features,;realism,;romantic colors

绪论………………………………………………………………………………………………………1

一、 取材上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2

(一) 孟子寓言取材上的现实主义色彩……………………………………………………………… 2

(二) 庄子寓言取材上的浪漫主义色彩……………………………………………………………… 2

二、 孟庄寓言的不同修辞手法……………………………………………………………………………3

(一) 孟子寓言多用反问、引用和对比的手法………………………………………………………3

(二) 庄子中的寓言多用夸张想象和拟人的手法……………………………………………………4

三、 孟庄寓言的不同语言风格……………………………………………………………………………5

(一) 孟子寓言的语言风格……………………………………………………………………………5

(二) 庄子寓言的语言风格……………………………………………………………………………6

四、结论…………………………………………………………………………………………7

致谢………………………………………………………………………………………………………8

参考文献…………………………………………………………………………………………………9

绪 论

《孟子》和《庄子》不仅是先秦时杰出的文学著作,也是我国最早创作有寓言故事的散文作品集。孟子创作的寓言故事简明生动,清新泼辣、生活气息浓厚,充满了激越充盈的情感和磅礴的气势,是先秦寓言中的一朵奇葩,是寓言向的文学体裁的过度。而庄子在阐释他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的同时,以他那超群出众的文学天赋创作了大量的寓言故事。他运用瑰丽的想象、令人惊叹的夸张和众多的意象给我们创造了一个逍遥自在的诗意境界。历年来人们研究《孟子》和《庄子》,已经取得了丰厚的成果,尤其是二十世纪以来,西方现代哲学和文艺思潮在中国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们对这两部文化经典的重新解读。但是当我查找了大量资料后发现:由于孟子中的寓言故事相对而言很少,且故事情节比较简单,有的甚至只是三言两语,作者往往把它作为辩论时即兴创作的论据。相反庄子书中有近两百个寓言,二者寓言数量的差距非常大。所以相当长时间来,把二者的寓言进行比较的很少,而其中专门论述二者寓言艺术特色的就更少了。

   基于上述分析,立足《庄子》和《孟子》文本,并借鉴前人的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试图对《孟子》和《庄子》的寓言的艺术特色作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比较二者的异同。

一、取材上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寓言是一种带有劝喻性或讽刺性的小故事,情节简单,有时仅仅是一个情景性的设喻。它常用夸张,想象,反讽手法把人物、动植物与无生物拟人化,使深奥的生活哲理和道理教训从简单而又通俗易懂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先秦的寓言,多是在赋诗言志和用譬的基础上,进一步创造人物性格和形象,增加故事情节,来寄托思想观点,阐发哲理,而《孟子》和《庄子》就是其中的两朵奇葩。《孟子》中的寓言虽远少于《庄子》,但二者的寓言却各有其独特风格。《孟子》中的寓言是为其政治论辩说理服务的,贴近现实生活。有的寓言甚至把现实生活中的取材直接进行了艺术加工,来表达孟子的仁政思想。从而使其寓言凸显出一种现实主义精神及相应的创作方法。而《庄子》自然无为的道的思想则希望人们忘却功名利禄权势尊位,追求精神上的逍遥自在,以致无往不胜。他的寓言题材丰富广泛,极尽夸张想象之能事,使其涂抹上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一)孟子寓言取材上的现实主义色彩

孟子的寓言取材于生活,故事情节简单生动,充满了戏剧化,富于生活气息。孟子寓言的题材,多来源于社会现实,历史传说,民间故事,虽也包含了自己的创作,但一般没有古代神话的踪影。

孟子寓言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有15篇左右,主要引用舜,文王,孔门人物等人的故事。此类寓言主要有《阳货馈豚》(滕王公下)《仲子食鹅》(滕王公下)等,这些或与某位历史人物的言行举止有关或在史书上或多或少地都有所记载。公木在《先秦寓言概论》中说:“据史籍所载,先秦诸子大量收集,加工和改造民间故事作寓言,已成为当时的一种社会风习。”[1]《孟子》中的一部分寓言,就是在民间故事的基础上经由再创作而形成的,写实性较强。比如,在寓言“齐人乞墙”(《离娄下》)中,一个堂堂的男子汉,居然背着妻妾去坟地乞讨人家的祭品,回家后又不知廉耻的在妻妾面前大吹大擂,说和他一起吃饭的人“尽富贵也”,后被妻子识破。这个寓言故事情节非常简单,是作者从身边发生的诸多故事中汲取和提炼加工而成的,因而就具有了极强的现实性。它讽刺了官场上那些钻营富贵的无耻之徒。此外诸如“揠苗助长”(《公孙丑上》), “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上》), “月攘一鸡” (《腾文公下》)等寓言故事,其刻画的人物都是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如王良、子产、赵简子;或现实生活中可能有的如性急的农夫,战场上的逃兵等,他们的言行也是人们可以根据生活常识理解的。但孟子创作的寓言并不是对生活的实录而是对生活场景作漫画般的勾勒,将问题的情状与特征夸大,富有生活气息。

(二)庄子寓言取材上的浪漫主义色彩

庄子的寓言与孟子不同,《庄子》的寓言大多“皆空语无事实” [2],为庄子本人所虚构而成,也正如刘向所云,其“作人姓名使相与语,寄辞于其人”。 [3]他的寓言以大胆夸张、想象、幻想的手法虚构了大量的非现实性的题材,可以说他是第一个自觉运用虚构手法的散文家。

《庄子》的寓言的题材极为广泛,以其富有情趣,意趣,理趣的人物、事件、言论多侧面多角度地昭示了作者的逍遥齐物的哲学思想。书中举凡名山大川、鸟兽虫鱼、典籍传说、各家学说、帝王将相、圣人、贤人、百工、强盗等等,描绘了古代社会的百态人生。以《逍遥游》为例,庄子首先描绘了事物的变化 从鲲的浩大写到鹏飞天的气势,展现了一个广大无穷的世界;接着笔锋一转,把小雀与鲲鹏对比,得出“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结论;写完自然界,庄子开始写人,他虚构了肩吾与连叔两个人物,展现了神人无功的精神境界;接着叙述了庄子和惠子的对话,说无用之用的意义。整篇文章既描写了自然界的鲲、鹏、学鸠、蜩,大瓠等动植物,又描写了神人肩吾、藐姑射神人、连叔、尧等;有直接对逍遥自由的精神境界的生动描写,也有从侧面表现逍遥的精神状况。天上地下的动植物,古往今来的历史典故随意道出,尽显庄子散文大家的风范。

庄子寓言的浪漫主义风格还体现在他创作的神话传说中,其间他运用葱茏的想象力,使《庄子》寓言的取材包罗万象,形成了汪洋恣肆,仪态万方的浪漫主义风格。正如国学大师王国维说:“南人想象力之伟大丰富,胜于北人远甚。彼等巧于比类。而善于滑稽:故言大则有若北溟之鱼,语小则有若蜗角之国,语久则大椿冥灵,语短则蟪蛄朝菌;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汾水之阳,四子独往。此种想象力决不能于北人文学中见之。”[4]在《庄子》一书中,神性动植物广泛分布。比如《逍遥游》中“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大椿”、庞然大物“鲲”、扶摇九万里的“鹏”,《人世间》中“栎树”、“迷阳”、“桂树”、“漆树”等约三十七类植物。此外,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人物在《庄子》寓言中也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如《大宗师》中庄子描绘了能遵循自然之道生活的古代真人,他们平淡,自然,天真,焕发着生命的活力。在写到真人悟自然之道后的生活情态,庄子葱茏的想象更是发挥到了极致,他们“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又如《逍遥游》中庄子描写藐姑射神人情态:“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5]庄子刻画了神人自由自在、心智纯一的精神状态,他不曾想过有功于世人,却做到了有功于社会、造福人类的结果,使天下万物无为而治。《庄子》的描述滔滔汨汨,恣意汪洋。各种千奇百怪的意象在他的笔下被描绘的栩栩如生。

庄子的浪漫主义手法还体现在他喜好并擅长刻画畸人形象,《庄子》一书中累计有11个,仅是《德充符》就集中了6个,几乎就是畸人形象的大展示。如兀者王骀、兀者申徒嘉、叔山无趾都是受过刑被砍过一只脚或脚趾的人。在这些畸人形象中最能代表庄子浪漫主义特征的是《人世间》中刻画的支离疏,他“颐隐于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胁。”。庄子把支离疏外貌的丑陋刻画到常人难以接受的程度,简直是惊世骇俗。但是这些形残德全的畸人都具有高尚的品德,他们“挫针治繲,足以糊口;鼓荚播精,足以食十人。上征武士,则支离攘臂于其间;上有大役,则支离以有常疾不受功;上与病者粟,则受三锺与十束薪。夫支离者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6]他们顺心所欲,顺其自然,不倚众凌寡,不自恃成功,与自然合一,是人世间的真正的“真人”。使与其交往的普通人会忘却他们残缺的形体,被其悠游自在,独与天地的精神特质深深吸引。这些畸人在书中错落怪状,形体极度残缺却融合着道的精神境界,让人物的出场光彩夺目。庄子根据或运用神话式的夸张手法所塑造出来的这么多形体各异的寓言形象,体现了《庄子》浓厚的浪漫主义风格。

 

二、孟庄寓言的不同修辞手法

孟子创作的寓言故事多是在与人辩论中即兴创作的,是借用寓言故事来为其立论做铺垫,达到引人入胜 诱敌深入的目的,接着让敌陷入自相矛盾的尴尬境地,使其无可置辩,最后甘心折服。出于辩论的实际需要《孟子》寓言以对话体为主,寓言短小精悍。在修辞手法上多采用反问、引用和对比手法,故语言浅显如话,明白晓畅,说理透彻具有理性思辨的色彩。而《庄子》一书几乎全用寓言说理,甚至不少神话也是用寓言说理的。因为庄子认为天下“沉浊”,“不可语庄语”,便“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即通过“卮言”、“重言”、“寓言”三种方式来表达他博大的思想。在寓言的修辞上,庄子采用了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刻画寓言形象,为读者描绘了一个心灵自由无所束缚,天人合一的诗意世界,展现了庄子思想的玄妙,高深,具有朴素辩证主义色彩。

(一)孟子寓言多用反问、引用和对比的手法 

孟子寓言常采用反问和引用的修辞手法。他往往通过与其弟子或询问者的对话,引出一个或一串短小的寓言故事来论证说理。在对寓言故事的简单勾勒中,孟子巧妙的借用《诗经》、《尚书》、《论语》等经典句子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这样既避免了与对方的正面冲突,让对方不至于理屈词穷而恼羞成怒,又展示了自己的博学多才。同时加上孟子那一句句不容置疑的反问,让文章的浩然之气扑面而来,使读者不能不为孟子敢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使命感和舍我其谁的自信所感染。

比如在《滕文公下》中,孟子为了纠正陈代“见利忘义”的观点,接连讲了两个寓言故事,孟子引用孔子的观点“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7]说明猎场小吏不听齐景公的召唤是因为齐景公没用召唤小吏的礼来召唤他,而针对陈代所说的“枉尺而直寻”孟子反问道“以利,则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与?”接着孟子用“赵简子使王良与嬖奚乘”的寓言故事来说明先已枉己,失去立场,往后也只能计较利害了。毫厘之失,就会造成千里之谬。至此,孟子把生动形象的感性寓言人物和引用中的深刻说理巧妙的融合,让历史人物焕发了崭新的人格魅力。在文章结构上,孟子常以反问来衔接上下文,层层剖析,论证严密,展现了孟子高超的论辩技巧。此外,还有《万章篇上》中用《尚书.伊训》“天诛造攻自牧宫,朕载自毫”来说明伊尹靠的是义道才得到商汤的任用而不是靠厨子的身份;《离娄下》中孟子用《诗经》中“谁能执热,逝不以濯”来说明只有爱好仁德才能天下大治。

孟子寓言还擅于使用对比手法,如《梁惠王上》,梁惠王认为自己为国家尽心了,而邻国应该不如自己,可是事实并非如此,于是问孟子“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国不加多”的原因。孟子就给他讲了一个寓言故事: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8]

在这里孟子又一次展现了自己扎实的语言功底,他以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的方式就描绘了一副绝妙的讽刺情景:战争的号角已经吹响,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中一逃兵讥笑另一逃兵。听完这则寓言,梁惠王不假思索的答道:“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然后,孟子再轻描淡写的回答了梁惠王的问题:“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虽然整个寓言故事不到一百字,但孟子用精炼的字词准确的刻画了战争的形势和人物的动作,虽只简单几笔,也尽传神态。

除了使用反问、引用,孟子的寓言中还擅长使用对比手法。《孟子》中的寓言常将两种不同的人或人性的不同方面进行对比,以显示人物的特征,增强寓言的说理效果。如“学弈”(《告子上》):“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而另一个“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9]孟子将两个学棋的小童进行了对比:一人认真听讲,另一个则胡思乱想,两人一起学习,后者的成绩却比不上前者。由此得出结论: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全是由智力因素决定的,还取决于学习者本人的态度。此外诸如“五十步笑百步”中的两类逃兵的对比,“齐人乞墙”中齐人在坟场的“乞”与妻妾面前的“骄”的两种形象的对比等等。既使孟子中刻画的人物性格特征鲜明,又借助了寓言中的人物巧妙的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二)庄子中的寓言多用夸张想象和拟人的手法

庄子中的寓言想象丰富,摇曳生姿,构思奇特,极力夸张,纵情描写,使其语言呈现“汪洋辟阖,仪态万方”的特点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10].其文气势磅礴,如决堤之水,一泻千里。写景状物铺张,笔端凝聚着作者对人生和现实的深刻认识,融诗意与抨击于一体,抒情意味浓厚,极富感染力,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想象与夸张,是庄子寓言中一道神奇的风景。庄子的想象与夸张,与一般文学创作的想象夸张不大相同,它玄妙,荒诞,飘渺,神奇,诙谐,幽默,博大;它超越了一切界限,冲开了一切束缚;它是非理性的,浪漫的。但庄子又是借用这些艺术形式上是非理性的,浪漫主义的寓言表达对人生,现实社会普遍意义的理解。读者在阅读这些寓言故事时既要借助理性又要借助感性,因为庄子的想象夸张是与其思想境界,哲学智慧,人生观紧密融合的,因而庄子的寓言是旁人几乎无法模仿和效法的。在《逍遥游》中对鲲鹏展翅的描写,就写得浩淼壮阔,气象宏伟。作者幻想出一条叫做鲲的大鱼,它长达几千里,又变化成一只叫鹏的大鸟,“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11]从鹏的巨大无比的身形,从它的气势到飞翔,极度夸张,绘声绘色。接着又反复虚构出蜩、学鸠和斥鴳嘲笑大鹏鸟的寓言,说明自以为目光短浅者是不知“小大之辩”的蠢物,也以此衬托大鹏鸟展翅的气魄与非凡的人生格局。当我们静下心来去透析庄子的文字,并做更深层次的思考,会情不自禁的惊叹那种极度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以及贯穿寓言中的超凡脱俗,超越时代局限的哲理思考。也正是如此,这种思考让《庄子》中诸多寓言有了贯穿全篇的筋骨,让他的想象有了一种难以抗拒的张力和一泻千里的气势。

在《人世间》里的一棵大栎树“其大蔽数千牛,挈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以极度夸张的笔触,虚构了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意象,冠绝古今。在《外物》篇中,写“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也采用了离奇夸张的手法,对大鱼进行了骇人听闻的描写:“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 “ 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錎没而下鹜,扬而奋鬐,白波如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12] 这种无限大的神奇夸张,惊心动魄,显示了任公子钓鱼的不同凡俗。与此相似的手法还有《达生》篇中的“孔子观于吕口梁”的故事:“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 。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也。使弟子并流而拯之。数百步而 出,被发行歌而游于塘下。”[13]可见作者的想象力是多么的丰富,夸张又是多么的离奇。在整个一部《庄子》中,庄子举凡神话故事、历史人物、生物、无生物乃至与抽象的概念,都随意生发,凭空杜撰,奇人、奇事俯拾即是,让人目不暇接。《庄子》中超凡的想象与夸张,迸发了石破天惊的艺术力量。

庄子的寓言还多用拟人手法。庄子擅长在寓言中赋予动植物甚至金属以人的性格特征,来反映现实生活,抨击社会现状。在庄子的笔下,蝉、学鸠、骷髅、虾蟆、甲鱼、风、树、铜、铁等都会说话,而且它们还具有人的思维和性格特征,像小雀的自以为是、鵷鸠的清高自诩、鸱的丑陋庸俗,以及能对话的影子与罔两,能托梦于人的栎树、骷髅,在一起议论走路问题的一足趻踔、百足虫、蛇及风,等等。以《大宗师》中有一则寓言为例:“今大冶铸金,金踊跃曰:我且必为莫邪。”冶金时确实会发生“踊跃”的现象,这是金属的特性。“莫邪”是冶炼铸造出来的金属利剑,这里作者巧妙赋予“金”以人的思想,体现了它以英雄豪杰自命的性格特征,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在读到这里我们会发现先秦社会中庄子是一个从不按常规出牌的文学家,他的心中没有那么多文学创作的框架,他深明散文可形散而神不散的特质,他的思想宏大,常规写法已经不能让他尽情尽兴的阐述他的哲理和思想。故在创作动植物的寓言中很少对它们做原样的叙述和描写,而以事物本来的特征作为思考的出发点然后与人性中的某一性格特征巧妙地结合,创造出了一个迷离恍惚、新颖奇特的世界。

三、孟庄寓言的不同语言风格

(一)孟子寓言的语言风格

《孟子》的散文语言雄辩有力而又气势磅礴,“浩然之气”充乎其间,他论辩时言辞犀利,而他的寓言语言风格兼容了幽默与讽刺的双重特性,生动泼辣,痛快淋漓,流露出强烈而鲜明的情感。其间运用的逻辑推理,更使其语言增添了强大的鼓动性和艺术感染力。

孟子生当战国,这是一个“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的的年代 [14] 为了能言距杨墨,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在唇舌剑的论辩中弘扬儒家思想,孟子辩论中多阳性幽默的特点,也就自然而然的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形成了。孟子的阳性幽默少了庄子那份通透达观,也不像庄子在人生观方面也带着幽默。孟子寓言的语言风格在幽默的遮掩下总带有对人生对社会的严肃色彩,有时语言中还流露出对事对人的极强的讽刺意味。

孟子的寓言擅长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例里,借助个性鲜明的人物或事物来阐明深刻的人生道理和生活哲理,其人物塑造时的语言往往诙谐幽默。如拔苗助长,月攘其鸡,皆是信口道出,十分贴切自然。在 “拔苗助长”(《孟子.公孙丑》)这个寓言故事中,孟子寥寥数笔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一心盼望禾苗长高的宋人,他不顾实际做出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的。寓言中使用了如“闵其苗之不长” ,“ 芒芒然归”等幽默风趣的词,让这个因拔苗助长而累得疲惫不堪的憨厚可掬的宋人形象活灵活现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又如“月攘其鸡”的寓言:一个人每天要偷邻居的十只鸡。有人便劝他改掉这个毛病,可他竟然说,“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多么可笑的狡辩!多么幽默的讽刺!可是生活中相似的事情不是就屡屡发生在我们的周围,而人们却见之不怪。而最富有孟氏幽默和讽刺色彩当属“齐人乞墙”: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其妻问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墙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孟子.离娄下》)[15]

这个寓言式的故事,无疑是一幕辛辣的讽刺剧。文章采用了由浅入深,由先及果的手法,层层揭示出齐人龌龊的灵魂,剥去他虚伪的外衣。从齐人在妻妾面前摆阔气,抖威风,自吹每天都有达官贵人请他吃喝,这样明显的吹牛自然引起其妻的疑心,用“未尝有显者来”点出可疑的症结所在。接着笔锋一转,叙述其妻跟踪丈夫行踪,从侧面对妻子所见之事做客观的描述 以“遍国中无与立谈者”一句巧妙点破丈夫“尽富贵也”的话纯属吹牛。然后写他“卒之东郭墦间”,这不能不令人感到奇怪,也吊足了读者的味口。最后谜底揭晓,原来他不过是一个外表光鲜,内心极其卑劣下贱的无耻之徒。本文借此讽刺了那些为钻营富贵利达而抛弃人格尊严的无耻之人。这种剥茧式的手法还不够,作者还不忘在文章的末尾写到齐人的妻妾发现了他的秘密后为有这样龌龊的丈夫而痛苦不堪,而他却并不知道事情已经败露,还在妻妾面前得意洋洋。写出了齐人厚颜无耻不但停留在口头上,而且还表露在精神状态上,使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读完这篇寓言,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对寓言中的齐人的辛辣讽刺,批判他不仅自欺欺人,而且向自己的妻妾隐瞒这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又毫无廉耻的装出一副骄傲自满的神情的可耻行径。全文虽没有直接的讽刺之辞,却使人闻到了浓烈的辛辣味。

孟子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的行为和处世态度上设寓,以小喻大,以浅显喻深刻,使日常生活中创作出来的人物的一言一行都显得简单而可笑。寓言的语言有些看似很简练,但如果换成从语言的逻辑推理角度欣赏,孟子的确是煞费苦心的在里面融入了很多幽默因子。

(二)庄子寓言的语言风格

庄子散文的语言风格具有“汪洋恣肆”的特点,他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选取形形色色的意象来虚构寓言,使寓言的语言呈现出丰繁、华美,洒脱、恢弘的特点。如在《齐物论》中对风声的描写,独具特色:“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庄子把自然界存在的种种风声进行了准确而生动的描写,惟妙惟肖,令人不仅佩服他用词之多,之精,而且惊叹于行文这般洒脱自然。再如《逍遥游》写鲲鹏变化腾空九万里,“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16]作者其视野之广阔,胸怀之宽广,想象之奇特,借助富于变化的语言和繁丰而洒脱的辞彩,如万马奔腾,如长河倾泻,给读者留下了壮阔豪迈、汪洋恣肆之感。“汪洋恣肆”的语言风格还体现在《庄子》为数众多的成语中,如“望洋兴叹”(《秋水》)“薪尽火传”(《达生》)“亦步亦趋”(《田子方.》“ 鸡鸣狗盗”(《阳则》)“朝三暮四”(《齐物论》)等等,显现了庄子“汪洋恣肆”的语言风格的另一面——意蕴丰富且富有创造性。

庄子语言风格的另一个特点是幽默深刻,暗含讽刺令人忍俊不禁。经过比较研究我发现庄子的幽默讽刺与孟子的稍有不同,他少了一份生活气息,多了一份通透的人生哲理;他不像孟子中既使使用寓言,其直白泼辣的语言风格也让讽刺的意味重于幽默,庄子他更擅长让读者在品读优美洒脱的语言时,对寓意心领神会般得会心一笑。如《庄子钓于濮水》:

“楚王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其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秋水》)[17]

《庄子》这段话以“神龟”为寓,巧妙而鲜明的地表明了庄子对人生真谛的理解,富贵显达,权势尊贵等都不是人生的根本,唯有身心自由才是。人生的真正价值是摆脱物欲的役使,使心灵获得真正的自由,以返回人性的坦途。一如《庄子》中那只宁愿活在烂泥中逍遥自在的神龟享尽游于天地的快乐。其思想之深刻,语言之幽默,令人玩味。庄子没有费劲思量去构造故事情节,他坦诚直率,只是凭借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深厚的学识,就足以使庄子能够一针见血的看出问题的实质,然后通过寓言的形式让接受者心领神会。

又如《外物》寓言中的幽默意在对突出的某一现象的不合理,或对某一对象的可笑之处进行揭露和批评。例如:“儒以诗礼发冢,大儒胪传曰:“东方作矣,事之何若?”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诗固有之曰:‘青青之麦,生于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接其鬓,压其,儒以金椎控其颐,徐别其颊,无伤口中珠!”[18]

在这里以诗礼为重的儒者却被描写成盗墓贼,为了证明自己的行为合乎礼的要求,大量引用《诗经》中的原句来为自己的罪行开脱。儒者言的温文尔雅和行的卑劣造成了巨大的反差,这种极度的不和谐,使人觉得他们的行为非常的滑稽可笑。原来在白天满口仁义道德的儒者,只不过是披着礼的外衣背地里却做着伤天害理之事的伪君子!可以说庄子用他幽默的话语使人在情不自禁的耻笑中看透了大小儒的虚伪、无耻,对儒家仁义进行了绝妙的讽刺!

比如《则阳》寓言中,庄子对社会上的种种弊端和庸俗不堪的风气,给予辛辣的冷嘲热讽。当我们站在一个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待世界时,庄子认识到,当时国与国的吞并,人与人的杀戮,人们盲目的追名逐利以致引起政治上的激烈变化,都是毫无意义的,十分渺小的,只不过是蜗牛角上的争逐。《则阳》中的“蜗角之国”,写蜗牛左右两根触角上的有两个国家“触氏”和“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为了尺寸之地,统治阶级打开杀戒杀“杀人盈野”。语言里的轻蔑和讽刺汩汩流出。

由此可见,庄子不愧为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幽默讽刺大师,他的寓言中丰富的词汇,幽默深刻而又暗含讽刺的语言风格,令人叹为观止。

四、结 论

孟子寓言以鲜明生动,贴近生活的艺术形象来阐明道理。语言气势奔放,感情激昂,词锋犀利,雄辩有力。有一种不同于庄子的刚健之美,虽寓言有时甚为短小,但作者仍然两三笔即把人物特征勾勒出来,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技巧。孟子寓言,相对于庄子要浅显易懂,呈现出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我们读庄子寓言时,则不难发现他在阐述他的哲学道理时,往往不是用一种正面阐述或写实的方法来表述他的思想,而是以超现实的虚构、神奇怪异的想象和荒唐无稽的言辞来编造虚妄荒诞的寓言,将他的真实思想寄寓在这些虚妄的寓言中。庄子通过想象、夸张、拟人手法创造出来的寓言,往往具有“奇特新颖的构思,变幻莫测的情节,惊世骇俗的形象,生动传神的描写,热情奔放的抒情,汪洋恣肆的语言,以及作为这些特点总汇的超凡脱俗的意境和妙趣横生的韵味。”这些又使得庄子寓言呈现出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致 谢

从论文选题时与老师反复商讨,到最终确定论文题目,从搜集资料,开题报告、到写初稿及反复修改,期间我经历了太多了痛苦和彷徨,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与喜悦。一直以来我对古代文学情有独钟,我欣赏唐诗的大气与豪迈,宋词的婉转与清丽,元曲中才子佳人细腻情思,但相比而言我更钟情于先秦那古朴却不失赤字真情的文章。经过长时间的考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后,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孟子和庄子,先秦时杰出的散文大家。他们是先秦散文家中的两朵奇葩,光照古今。选好了大方向,但到了确定论文题目时,又犯难了。在与指导老师曾娅先老师商讨后,我最终把题目确定为从艺术特色上比较孟庄寓言。

论文题目确定了,可是我该从何处着手呢? 虽然我大一大二的时候上过古代文学,但毕竟知之不多,很多只是浅尝辄止,认识肤浅,更别说自己的独特见解了。为了加深对《孟子》和《庄子》这两本书理解,我从图书馆借了大量的相关书籍,也从图书馆的论文网站了解了前人研究的情况。发现把孟庄寓言进行比较研究的资料并不是很多,《孟子》一书中涉及到寓言的也比较少,相反《庄子》中绝大多数都是用寓言结构文章,比例严重失调。在整个初稿的写作过程中,内心非常矛盾和痛苦。写好后,我和曾老师通电话,一五一十的把我写作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向她述说,曾老师非常耐心,详细的给我讲解,让我恍然大悟。这样,我的论文初稿终于完工了。

通过这几个月写作毕业论文,我收获了很多,虽然期间不乏痛苦和矛盾,但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我的毕业论文《浅析孟庄寓言的艺术特色》终于完稿。复杂的心情烟消云散,此刻我的心中却有些怅然若失,因为我们即将告别那些熟悉的师范学院的恩师们和各位可爱,可敬的同学们,在这离别之际,我想向曾经给我帮助和支持的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首先,感谢成都大学,给我四年的学习、成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感谢师范学院的所有老师,引导我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去发展、充实自我,以至于不曾虚度光阴。在此,我真诚的向你们道一声:“谢谢!”。

 其次,我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曾娅先老师。在我和大学的最后一次作业中,能得到我最尊敬的曾老师的悉心指导,我感到非常的高兴。曾老师渊博的文化知识,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这一切都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曾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谨向曾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和我的室友,感谢他们对我的支持,没有他们的支持,我走不到今天。每一次彷徨与脆弱时,正是因为有了你们,我内心充满了幸福和感恩。希望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在今后的日子里,快乐幸福到永远!

参考资料

[1] 公木.先秦寓言概述[M].济南:齐鲁书社,1984:5 

[2] 司马迁.史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211

[3] 刘向、刘歆.七略别录佚文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56

[4] 王国维.王国维文集[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31

[5]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5:21

[6]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5:121

[7] 宁镇疆.孟子[M].郑州市: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56

[8] 宁镇疆.孟子[M].郑州市: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29

[9] 宁镇疆.孟子[M].郑州市: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203

[10]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22

[11]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5:1

[12]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5:707

[13]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5:705

[14] 孟子.孟子[M].郑州市: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123

[15] 宁镇疆.孟子[M].郑州市: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160

[16]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5:11

[17]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5:410

[18]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5:709

文档

论庄子与孟子的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浅析孟庄寓言的艺术特色摘要:《孟子》和《庄子》都使用了大量的寓言,但在艺术特色上又各有其特点。庄子的寓言,取材极为广泛,想象奇特,故事情节荒诞夸张,语言幽默深刻且暗含讽刺,同时他将深刻的哲思巧妙的融于寓言中,创作了一种气势磅礴,汪洋恣肆的浪漫主义文学风格。孟子擅于写贴近生活的短小寓言故事,采用反问、引用和对比的手法使寓言形象鲜明生动,增强了说服力,使寓言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关键词:孟庄寓言;艺术特色;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色彩Analyzingtheartisticfeature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