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的新的、严重的分类分级判定技术标准,确保药品不良反应分类分级判定工作的有依据的进行,特制定本技术标准。
一、新的药品不良反应:
1、定义: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
2、判定标准:①该厂家产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②说明书中已有描述,但不良反应发生的性质、程度、后果或者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或者更严重的。
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1、定义: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
1) 导致死亡;
2)危及生命;
3)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
4)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
5)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
6)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
2、判定标准:①有上述6情况之一的;②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是指临床实际需要;③部分常见的不良反应分级标准,请参考附件。
附件:
根据药品的特性,以及不良反应发生严重程度和持续程度进行分级,表中3-4级可定为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
1.临床观察指标(表1~3)
表1 局部反应分级表
局部反应 | 轻度(1级) | 中度(2级) | 严重(3级) | 潜在的生命危胁(4级) |
疼痛 | 不影响活动 | 影响活动或多次使用非麻醉性止痛药 | 影响日常活动或多次使用麻醉性止痛药 | 急诊或住院 |
皮肤粘膜 | 红,瘙痒 | 弥散,斑丘疹样皮疹,干,脱屑 | 大泡状,大面积溃疡 | 脱皮性皮炎,累及粘膜,或多型性红斑,或疑似Stevens-Johnsons综合症 |
硬结* | <15 mm | 15~30 mm | >30 mm | 坏疽或剥脱性皮炎 |
肿** | <15 mm且不影响活动 | 15~30 mm或影响活动 | >30 mm并日常活动 | 坏疽 |
**肿的评价和分级应根据功能等级和实际测量结果
表2 生命体征分级表
生命体征* | 轻度(1级) | 中度(2级) | 严重(3级) | 潜在的生命危胁(4级) |
发热,腋温* | 37.1~37.5℃ | 37.6~39.5℃ | >39.5℃ | >40℃ |
口温** | 37.7~38.5 | 38.6~39.5℃ | 39.6~40.5℃ | >40℃ |
心动过速(次/min) | 101~115 | 116~130 | >130 | 由于心率不齐就急诊或住院 |
心动过缓(次/min) | 50~54 | 45~49 | <45 | 由于心率不齐就急诊或住院 |
高血压(收缩压mmHg)*** | 141~150 | 151~155 | >155 | 由于严重高血压就急诊或住院 |
高血压(舒张压mmHg)*** | 91~95 | 96~100 | >100 | 由于严重高血压就急诊或住院 |
低血压(收缩压)mmHg*** | 85~ | 80~84 | <80 | 由于低血压休克就急诊或住院 |
呼吸频率(次/min) | 17~20 | 21~25 | >25 | 需气管插管 |
** 口温;检测前没有喝热的或冷的饮料或吸烟
*** 血压异常的判断需与使用疫苗前的基线血压值对比,进行具体分析。
表3 全身反应分级表
全身反应 | 轻度(1级) | 中度(2级) | 严重(3级) | 潜在的生命危胁(4级) |
变态反应 | 瘙痒无皮疹 | 局部荨麻疹 | 广泛荨麻疹,血管性水肿 | 严重变态反应 |
头痛 | 不影响活动,无需治疗 | 一过性,稍有影响活动,需治疗(多次使用非麻醉性止痛药) | 严重影响日常活动,初始麻醉剂治疗有反应 | 顽固性,重复麻醉剂治疗。急诊或住院 |
疲劳、乏力 | 正常活动减弱<48小时,不影响活动 | 正常活动减弱20%~50%>48小时,稍影响活动 | 正常活动减弱>50%,严重影响日常活动,不能工作 | 不能自理,急诊或住院 |
恶心、呕吐 | 1~2次/24小时,摄入基本正常且不影响活动 | 2~5次/24小时,摄入显著降低,或活动受限 | 24小时内>6次,无明显摄入,需静脉输液 | 由于低血压休克需要住院或其他途径营养 |
腹泻 | 轻微或一过性,2~3次稀便/天,或轻微腹泻持续小于1周 | 中度或持续性, 4~5次/天,或腹泻>1周 | >6次水样便/天,或血样腹泻,直立性低血压,电解质失衡,需静脉输液>2L | 低血压休克,需 住院治疗 |
肌肉痛 | 不影响日常活动 | 非注射部位肌肉触痛,稍影响日常活动 | 重度肌肉触痛,严重影响日常活动 | 症状明显,肌肉坏死,急诊或住院 |
咳嗽 | 一过性,无需治疗 | 持续咳嗽,治疗有效 | 阵发咳嗽,治疗无法控制 | 急诊或住院 |
其它不适或临床上的不良反应(依据相应的判断标准) | 不影响活动 | 稍有影响活动不需药物治疗 | 严重影响日常活动需要药物治疗 |
由于实验室所有指标作为参考标准须依据所规定的正常值而定, 因此需提供规定的正常
值范围来证明其合理可行性,以下仅供参考。
表4 血生化指标分级表
血清 | 轻度(1级) | 中度(2级) | 严重(3级) | 潜在的生命危胁(4级) |
肝功能-ALT,AST由影响因素引起的升高 | 1.25~2.5 ×ULN* | 2.6~5 ×ULN | 5.1~10 ×ULN | >10×ULN |
肌酐 | 1.1~1.5×ULN | 1.6~3.0×ULN | 3.1~6×ULN | >6×ULN |
BUN | 1.25~2.5×ULN | 2.6~5×ULN | 5.1~10×ULN | >10×ULN |
胆红素:由影响因素引起的升高但功能检查正常 | 1.1~1.5×ULN | 1.6~2.0×ULN | 2.0~3.0×ULN | >3.0×ULN |
胆红素:由影响因素引起的升高伴随肝功能检查指标的升高 | 1.1~1.25×ULN | 1.26~1.5×ULN | 1.51~1.75×ULN | >1.75×ULN |
胰酶-淀粉酶,脂肪酶 | 1.1~1.5×ULN | 1.6~2.0×ULN | 2.1~5.0×ULN | >5.0×ULN |
CPK-mg/dL | 1.25~1.5×ULN | 1.6~3.0×ULN | 3.1~10×ULN | >10×ULN |
#在毒性评价和结论中的临床症状需与每项实验室参数共同描述,并在研究中进行监查
表5 血液检查分级表
血液 | 轻度(1级) | 中度(2级) | 严重(3级) | 潜在的生命危胁(4级) |
血红蛋白(女性)(g/dL) | 12.0~13.0 | 10.0~11.9 | 8.0~9.9 | <8.0 |
血红蛋白(女性)与试验前比较的变化(gm/dL) | 增长~1.5 | 1.6~2.0 | 2.1~5.0 | >5.0 |
血红蛋白(男性)(gm/dL) | 12.5~14.5 | 10.5~12.4
| 8.5~10.4 | <8.5 |
血红蛋白(男性)与试验前比较的变化(gm/dL) | 增长~1.5 | 1.6~2.0 | 2.1~5.0 | >5.0 |
白细胞升高 (个/mm3) | >13,000/mm3 | 13,000~ 15,000/mm3 | 15,000~ 30,000/mm3 | >30,000
|
白细胞降低 (个/mm3) | 2500~3500 | 1500~2499 | 1000~1499 | <1000 |
凝血时间-由影响因素引起的延长 | 1.0~1.10×ULN | 1.11~1.20×ULN | 1.21~1.25×ULN | >1.25×ULN |
局部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由影响因素引起的延长 | 1.0~1.2×ULN | 1.21~1.4×ULN | 1.41~1.5×ULN | >1.5×ULN |
表6 尿液检查分级表
尿 | 轻度(1级) | 中度(2级) | 严重(3级) | 潜在的生命危胁(4级) |
蛋白 | 微量 | 1+ | 2+ | >2+ |
尿糖 | 微量 | 1+ | 2+ | >2+ |
血细胞(镜检) 每个高倍视野下的红细胞数(rbc/hpf) | 1~10 | 11~50 | >50或/和密布血细胞 | 住院治疗或需输入浓缩血细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