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统一的要求,划一的指导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使得阅读教学缺乏灵动与生气。《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呢?
一、创设自主探索空间,激活个性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应拥有学习和发展的自由。因此,教师必须把学习的自由,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自主探索,真正实现个性的发展。例如:教学<<槐乡的孩子>>一课时,我让学生先读“导读”内容,明确自学要求:1、读读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 2、和同学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3、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让学生按导读提示充分自主地读课文,自读自悟。接着让学生围绕问题在小组内交流,相互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引导学生把略读到的信息汇总到文章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这样的自主学习,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因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
二、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引发个性体验
在体验过程中,读者与文本的相互作用是以情感为基础,情感贯穿了整个阅读活动的全过程。同时,情感的不同,经验能力的不同,也必然使作为阅读主体的个人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感悟和体验带上了强烈的主观色彩,从而产生一定的阅读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呈现出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因此,对于一篇课文的解读不必定于一尊,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世界、个人经历、生命体验去作合理的阐释与解读,而敢于怀疑、敢于批判正是培养创新思维所必不可少的。
学生在个体阅读、思考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有所疑问,正是个性发展的外在表现。因此,我在教学中改变了过去那种逐段分析,面面俱到的做法。我首先引导学生确定一个学习目标,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到达目标。这样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会发现不懂的问题。用泡泡的形式记下来,并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或是小组交流等方法解决较简单的问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集体合作探究较难的问题。一堂课下来,每个学生都对文章有不同程度的探究,有着不同的收获。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文,当学生选择学习漓江的“水”这部分时,老师问:“你准备怎样去领略漓江水的特点呢?”学生提出了好多好办法:有抓重点词句欣赏,有读文看图欣赏……然后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欣赏漓江水的特点。在阅读欣赏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哪些是重点词语、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这个或那个句子是什么意思”等问题。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就会表现出纷呈的个性,待到解决问题时,学生的个性也就在不同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
三、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增强个性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我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引导学生融入故事的角色和当时的情境中。如<<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中有这么一段话:“小男孩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去,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我在教学时一边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一边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然后问:“小男孩为什么要‘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小男孩怕小鱼又被水冲上岸,所以用力把小鱼扔到海中间去;有的说小男孩不停地捡鱼,他离海边越来越远,所以要用力扔;还有学生则说小男孩很有爱心,作者看到他的时候,他已经捡了很久,累得筋疲力尽了,可他不愿意放弃浅水洼里剩下的小鱼,所以要用力才能把鱼扔回大海……孩子们这些独特的感受不仅是在感情朗读进入情境后富有个性的主观感悟,也是孩子们内心情感的流露,更是学生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
四、诱导学生大胆猜想,发展个性思维
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或点到为止,或留下空白,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我在教学中则抓住教材预留的空间诱导学生猜想,发展学生的思维。如教<<小摄影师>>一课后,我让全班同学讨论:”小男孩会再来吗?为什么?”我让学生大胆猜测,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看法的依据。大部分同系高尔基对小男孩给他照相时的表现猜测,猜测小男孩会再来。也有同学猜测,高尔基是有名的文学家,每天工作很忙,不会再见小男孩,所以小男孩不会再来。还有几个同学大胆地揣测了小男孩的矛盾心理:小男孩自己忘记带胶卷,耽误了高尔基爷爷那么多宝贵的时间,他不好意思再来。可他想到班上的墙报,同学们对他的希望,他第二天还是会来的……这样,学生通过大胆猜测,对小男孩和高尔基的品质有了更为丰富的感悟。同时,在续编故事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个性思维相互碰撞,个性感悟、个性情感自由放飞,并引发生成了许多有意义的东西。
通过阅读教学实践,我认为个性是创造的源泉,我们每个教师只有积极耐心地俯下身子倾听每个孩子的声音,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珍视每一棵富有个性的小幼苗,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表现自我,展示才华,我们的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广阔天地,阅读教学才能焕发出应有的活力。